全宋文 一八则 968
一六五 全宋文卷一五 968
一六六 全宋文卷一九 974
一六七 全宋文卷二○ 975
一六八 全宋文卷三一 977
一六九 全宋文卷三二 984
一七○ 全宋文卷三三 985
一七一 全宋文卷三四 986
一七二 全宋文卷三六 990
一七三 全宋文卷三七 992
一七四 全宋文卷四四 992
一七五 全宋文卷四六 993
一七六 全宋文卷四七 994
一七七 全宋文卷四八 997
一七八 全宋文卷四九 999
一七九 全宋文卷五五 999
一八○ 全宋文卷五七 1002
一八一 全宋文卷六二 1004
一八二 全宋文卷六四 1006
全齐文 八则 1008
一八三 全齐文卷八 1008
一八四 全齐文卷一二 1010
一八五 全齐文卷一三 1011
一八六 全齐文卷一五 1011
一八七 全齐文卷一八 1013
一八八 全齐文卷一九 1014
一八九 全齐文卷二五 1016
一九○ 全齐文卷二六 1023
全梁文 三六则 1026
一九一 全梁文卷一 1026
一九二 全梁文卷五 1032
一九三 全梁文卷六 1032
一九四 全梁文卷八 1036
一九五 全梁文卷一一 1037
一九六 全梁文卷一二 1041
一九七 全梁文卷一三 1041
一九八 全梁文卷一六 1042
一九九 全梁文卷一六 1043
二○○ 全梁文卷一八 1044
二○一 全梁文卷一九 1045
二○二 全梁文卷二○ 1047
二○三 全梁文卷二七 1048
二○四 全梁文卷二八 1049
二○五 全梁文卷二九 1050
二○六 全梁文卷三二 1050
二○七 全梁文卷三三 1051
二○八 全梁文卷三八 1058
二○九 全梁文卷三九 1060
二一○ 全梁文卷四三 1062
二一一 全梁文卷四五 1063
二一二 全梁文卷四六 1065
二一三 全梁文卷四七 1067
二一四 全梁文卷四八 1072
二一五 全梁文卷五一 1073
二一六 全梁文卷五二 1075
二一七 全梁文卷五三 1076
二一八 全梁文卷五四 1077
二一九 全梁文卷五五 1079
二二○ 全梁文卷五六 1086
二二一 全梁文卷五七 1087
二二二 全梁文卷五九 1090
二二三 全梁文卷六○ 1091
二二四 全梁文卷六一 1094
二二五 全梁文卷六六 1095
二二六 全梁文卷六七 1095
全陈文 九则 1099
二二七 全陈文卷三 1099
二二八 全陈文卷四 1099
二二九 全陈文卷六 1100
二三○ 全陈文卷七 1102
二三一 全陈文卷九 1104
二三二 全陈文卷一○ 1105
二三三 全陈文卷一一 1107
二三四 全陈文卷一四 1108
二三五 全陈文卷一六 1109
全后魏文 一六则 1111
二三六 全后魏文卷一二 1111
二三七 全后魏文卷二一 1111
二三八 全后魏文卷二二 1112
二三九 全后魏文卷二四 1113
二四○全后魏文卷二七 1113
二四一 全后魏文卷三一 1114
二四二 全后魏文卷三二 1115
二四三 全后魏文卷三五 1115
二四四 全后魏文卷三六 1116
二四五 全后魏文卷三七 1117
二四六 全后魏文卷四○ 1118
二四七 全后魏文卷四五 1118
二四八 全后魏文卷五一 1119
二四九 全后魏文卷五四 1122
二五○全后魏文卷五八 1123
二五一 全后魏文卷五九 1124
全北齐文 五则 1126
二五二 全北齐文卷二 1126
二五三 全北齐文卷三 1129
二五四 全北齐文卷五 1131
二五五 全北齐文卷八 1132
二五六 全北齐文卷九 1132
全后周文 十一则 1137
二五七 全后周文卷八 1137
二五八 全后周文卷九 1141
二五九 全后周文卷一○ 1142
二六○全后周文卷一一 1142
二六一 全后周文卷一二 1143
二六二 全后周文卷一四 1145
二六三 全后周文卷一九 1147
二六四 全后周文卷二○ 1148
二六五 全后周文卷二二 1149
二六六 全后周文卷二三 1150
二六七 全后周文卷二四 1151
全隋文 十则 1154
二六八 全隋文卷六 1154
二六九 全隋文卷九 1155
二七○ 全隋文卷一○ 1155
二七一 全隋文卷一三 1156
二七二 全隋文卷一六 1157
二七三 全隋文卷一九 1159
二七四 全隋文卷二○ 1160
二七五 全隋文卷二四 1161
二七六 全隋文卷三一 1162
二七七 全隋文卷三三 1163
《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二七七则小记 1164
读《管锥编》后记:愿此鸿毛多现世 1165
且借谈艺纾忧患——《谈艺录》浅读 1167
阅读之前 1168
一 诗分唐宋 1170
二 黄山谷诗补注 1175
三 王静安诗 1181
四 诗乐离合文体递变 1185
五 性情与才学 1191
六 神韵 1192
七 李长吉诗 1194
八 长吉诗境 1196
九 长吉字法 1197
一○ 长吉曲喻 1198
一一 长吉用啼泣字 1199
一二长吉用代字 1201
一三长吉与杜韩 1202
一四长吉年命之嗟 1203
一五模写自然与润饰自然 1203
一六宋人论韩昌黎 1205
一七昌黎与大颠 1207
一八荊公用昌黎诗 1209
一九荊公诗注 1210
二○宋人论昌黎学问人品 1211
二一 朱子论荊公东坡 1212
二二 辨奸论 1213
二三朱子书与诗 1214
二四陶渊明诗显晦 1217
二五张文昌诗 1218
二六赵松雪诗 1219
二七王渔洋诗 1219
二八妙悟与参禅 1221
二九竟陵诗派 1224
三○渔洋竹垞说诗 1225
三一 说圆 1226
三二剑南与宛陵 1228
三三放翁与诚斋 1230
三四放翁与中晚唐人 1232
三五放翁诗词意 1233
三六放翁自道诗法 1234
三七放翁痴事官腔 1234
三八瓯北论诗 1235
三九龚定庵诗 1237
四○袁蒋赵三家交谊 1239
四一 蒋心馀诗 1240
四二桐城诗派 1241
四三施北研遗山诗注 1242
四四遗山论江西派 1244
四五金诗与江西派 1246
四六刘静修诗 1247
四七静修读史评 1247
四八文如其人 1250
四九梅宛陵 1251
五○贺黄公以下论宛陵诗 1254
五一 七律杜样 1255
五二 钱萚石诗 1256
五三 学人之诗 1257
五四 箨石以文为诗 1259
五五 箨石言情诗 1259
五六 箨石七律对联 1260
五七 箨石萃古人句律 1261
五八 清人论箨石诗 1262
五九 随园诗话 1263
六○随园菲薄沧浪 1265
六一 随园主性灵 1266
六二 随园诗学於名家深而於大家浅 1269
六三 随园深非诗分朝代 1270
六四 随园论三都两京赋 1271
六五至六八 1271
六九 随园论诗中理语 1272
七○至七三 1275
七四 王荊公改诗 1275
七五 代字 1276
七六 俗语出诗句 1277
七七 山谷午梦诗 1277
七八至八三 1278
八四 以禅喻诗 1280
八五 祝芷堂绝句 1281
八六 章实斋与随园 1281
八七 随园记事之诬 1283
八八 严沧浪诗话 1284
八九 诗中用人地名 1286
九○ 庾子山诗 1286
九一 论难一概 1287
《谈艺录》读后小纪 1288
《且借谈艺纾忧患》附录:名家如何读钱著——周振甫《钱锺书〈谈艺录〉读本》浏览 1293
小序 1293
周氏所作《前言》 1294
周氏之「默存十论」 1296
鉴赏论 1309
创作论 1320
作家作品论 1333
结束 1349
后跋 1352
全书附录:是贤人各领风骚——浅议钱锺书与钱穆、陈寅恪 1356
小序 1356
从宾四论学说起 1357
默存为人之点滴 1359
默存予编辑几通书简 1360
默存与寅恪 1365
默存与宾四 1368
我看二钱一陈 1371
以钱穆论著述为结束 1372
偶看今日文坛事——写在杨绛先生头七日 1374
平等以待无名辈——致敬「香港天地图书」 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