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主体观 27
第一节 萨特:意识主体 28
第二节 梅洛-庞蒂:知觉主体 43
第三节 列维-斯特劳斯:无先验主体的康德主义 59
第四节 福柯:话语主体 68
第五节 利科:我能主体 83
第二章 历史观 91
第一节 萨特和梅洛-庞蒂:人道主义历史观 92
第二节 阿尔都塞:反人道主义历史观 103
第三节 阿隆:综合论历史观 110
第四节 福柯:话语历史观 125
第五节 德里达:批历史终结观 132
第三章 国家观 142
第一节 萨特:作为群体的国家 144
第二节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149
第三节 利奥塔:异化与国家 156
第四节 福柯:国家理由 165
第五节 德勒兹:国家机器 184
第六节 德里达:新国际 207
第四章 身体观 220
第一节 梅洛-庞蒂:从“感性”到“自然” 221
第二节 福柯:从历史的维度到自我的关切 232
第三节 德勒兹:无器官的身体与欲望机器 249
第五章 语言观 260
第一节 德里达:语言的“起源”和“他者” 262
第二节 梅洛-庞蒂:“思”—“言”—“身” 275
第三节 福柯、德勒兹:语言与视觉 289
第六章 审美观 299
第一节 杜夫海纳:“审美经验”与“存在的深度” 303
第二节 萨特:自我的超越性与艺术的使命 312
第三节 巴特与巴什拉:“写作”与“想象” 322
第四节 德里达论绘画中的真理 330
第五节 马恩:作为反抗与启示的艺术 345
第七章 科技观 351
第一节 巴什拉、塞尔与马克思:“科学精神”的“起源” 358
第二节 福柯、利奥塔:生命—技术 370
第三节 马克思、维利里奥:技术、异化与时间 381
第八章 马克思思想的当代意义 392
第一节 不可超越性及其界限 392
第二节 遗产、未来和革命 401
第三节 开放、批判和解放 410
第四节 差异哲学 415
结论 420
参考书目 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