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言 1
一 有我与无我 3
二 戒慎与和乐 10
三 理性与存在 14
第二章 心与理 22
一 心即理说的提出 22
二 心即理说的内涵 26
三 心即理说的诠释 38
四 心即理说的矛盾 46
第三章 心与物 53
一 心与意 53
二 意与事 56
三 心与物 63
四 心物同体 69
第四章 心与性 74
一 未发与已发 74
二 心之本体 83
三 心与性 93
第五章 知与行 105
一 知行合一的内容 105
二 知行合一的宗旨与工夫 119
三 知行合一的分析 128
第六章 诚意与格物 133
一 《大学》古本与古本序 134
二 诚意 141
三 格物与格心 148
四 格物之辩 152
五 《大学问》的格物说 170
第七章 良知与致良知 180
一 致良知说的提出 181
二 良知 187
三 致良知 201
四 从格物到致知 209
第八章 有与无 218
一 天泉证道 219
二 无善无恶 230
三 心体与性体 241
四 儒与佛 247
五 有与无 252
六 严滩问答 260
第九章 境界 266
一 有无之境 266
二 无我为本 274
三 狂者胸次 285
四 与物同体 292
第十章 工夫 313
一 工夫之内外本末 313
二 工夫之有无动静 333
第十一章 结语 360
一 早年历程 361
二 中岁教法 367
三 晚年化境 370
四 身后流变 374
第十二章 附考 381
一 《年谱》笺证 381
二 《续编》书札考 399
三 越城活动考 408
四 著述辨疑 422
附录 心学传统中的神秘主义问题 440
一 引言 440
二 明代心学的神秘体验 444
三 宋代心学的神秘体验 454
四 理学对于神秘主义的批评 463
五 结语 467
阳明年表要略 472
征引书目 474
索引 480
后记 493
“陈来学术论著集”后记 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