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1.2.1 研究目的 3
1.2.2 研究意义 3
1.3 国内外关于绿洲节水型生态农业研究综述 4
1.3.1 国内外生态农业研究综述 4
1.3.2 国内外农业现代化研究综述 6
1.3.3 国内外绿洲农业现代化研究综述 10
1.3.4 关于农业现代化评价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12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14
1.4.1 研究方法 14
1.4.2 研究思路 15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15
1.5.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1.5.2 主要内容 16
1.6 本课题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17
1.6.1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17
1.6.2 本课题的不足之处 18
参考文献 18
第二章 干旱区绿洲农业发展概况 19
2.1 干旱地域范畴的界定及划分 19
2.1.1 干旱区地域范畴的界定 19
2.1.2 干旱类型以及干旱区的划分 19
2.2 绿洲的形成与分布情况 21
2.2.1 绿洲形成与演变过程 21
2.2.2 绿洲内涵 23
2.2.3 绿洲的分布 25
2.3 绿洲农业的开发 29
2.4 干旱区绿洲农业发展现状、特征及制约因素 30
2.4.1 干旱区绿洲农业发展现状 30
2.4.2 干旱区绿洲农业的特征 40
2.4.3 干旱区绿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42
参考文献 49
第三章 干旱区绿洲节水型生态农业现代化内涵与发展目标 50
3.1 节水型生态农业内涵 50
3.2 绿洲农业现代化理论内涵 51
3.3 绿洲节水型生态农业现代化特征 53
3.4 干旱区绿洲节水型生态农业现代化发展内容 53
3.4.1 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实现农业信息化、机械化等科技化的模式 54
3.4.2 经营组织管理现代化:经营方式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农机服务社会化 54
3.4.3 农业环境生态化 54
3.4.4 劳动者智能化 55
3.5 绿洲节水型生态农业现代化目标任务 55
3.5.1 绿洲节水生态农业现代化总目标 55
3.5.2 绿洲节水型生态农业现代化的任务 55
参考文献 57
第四章 干旱区绿洲节水型生态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 58
4.1 干旱区绿洲节水型生态农业现代化指标的构建 58
4.1.1 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 58
4.1.2 指标的构建 59
4.2 权重的确定 59
4.3 指标标准化处理 63
4.4 评价模型 64
4.5 干旱区绿洲节水型生态农业现代化定量评价 65
4.5.1 目标系统的评价结果分析 65
4.5.2 子系统的评价结果分析 67
参考文献 73
第五章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的生态安全评价及产业路径选择 74
5.1 干旱区绿洲农业对生态安全性的影响 74
5.1.1 生态环境的正向演替 74
5.1.2 生态环境的逆向演替 76
5.2 不同节水率下水资源的生态风险评估 80
5.2.1 生态风险的内涵 80
5.2.2 干旱区绿洲水资源风险决策模型 81
5.2.3 干旱区绿洲水资源生态风险分析 81
5.2.4 干旱区绿洲不同节水率下的生态风险 83
5.3 不同灌溉方式下干旱区绿洲农地生态安全评价——以新疆兵团为例 85
5.3.1 农地的生态安全评价方法选择 86
5.3.2 常规灌溉方式农地的生态安全评价 88
5.3.3 膜下滴灌方式下农地的生态安全评价 90
5.3.4 两种方式下的生态安全结果对比分析 91
5.4 保障干旱区绿洲生态安全产业路径的选择 92
5.4.1 绿洲内部节水型生态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92
5.4.2 绿洲边缘的节水型生态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生态恢复和治理模式 97
5.4.3 外围的近沙区的节水型生态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沙区生态产业化模式 98
5.4.4 “畜—沼—电—粮(果、草)—加—畜”生态农业模式 99
参考文献 105
第六章 干旱区绿洲节水型生态农业科技化之路 108
6.1 农业科技化是农业现代化实现的基本保证 108
6.1.1 农业科技将促使农业生产率提高 108
6.1.2 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将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108
6.1.3 农业科技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09
6.2 干旱区绿洲节水型生态农业科技化现状 109
6.2.1 绿洲生态农业节水技术支撑体系 110
6.2.2 农作物生产全过程机械化 117
6.2.3 高效的农业信息化与精准农业技术 118
6.2.4 现代畜牧业发展与建设关键技术 121
6.2.5 绿洲生态农业的气候工程技术 122
6.3 干旱区绿洲节水技术实施效益评价 123
6.3.1 新疆绿洲实施节水技术集成体系效益分析 123
6.3.2 宁夏实施节水技术集成体系效益分析 124
6.3.3 甘肃实施节水技术集成体系效益分析 127
6.4 农户对采用新技术行为的评价 127
6.4.1 农民对节水新技术选择的行为分析 127
6.4.2 农民对节水新技术选择的相关因素分析 130
6.5 制约新技术采用的因素分析 133
6.5.1 农业科技研发水平落后 133
6.5.2 政策因素 134
6.5.3 经济因素 134
6.5.4 经营制度因素 134
6.5.5 技术推广等服务因素 135
6.6 干旱区绿洲节水型生态农业技术发展保障措施 135
6.6.1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总量,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135
6.6.2 提升农民合作组织的决策能力,发挥应用客体的作用 136
6.6.3 加快新技术成果市场化程度 136
6.6.4 加快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137
参考文献 137
第七章 绿洲节水型生态农业产业化道路 139
7.1 西北五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39
7.2 西北五省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 142
7.2.1 龙头企业+农户 143
7.2.2 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 144
7.2.3 专业市场+农户 144
7.2.4 建立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模式 145
7.2.5 农业科技园区模式 145
7.2.6 其他创新模式 146
7.3 西北五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146
7.3.1 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46
7.3.2 指标的量化及权重的确定 148
7.3.3 西北五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评价 149
7.4 西北五省发展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149
7.4.1 缺少龙头企业为依托,生产没能面向市场 149
7.4.2 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金投入不够 150
7.4.3 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技术相对落后 150
7.4.4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五省之间产业结构相似 151
7.4.5 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 151
7.4.6 政策扶持不够 151
7.4.7 企业规模小,产业链短 151
7.5 促进西北五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及建议 152
7.5.1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52
7.5.2 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并努力完善政策的实施与落实 152
7.5.3 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机制 153
7.5.4 完善政策对龙头企业的保障机制 153
7.6 以新疆西部牧业公司为龙头企业的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案例分析 153
7.6.1 新疆西部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153
7.6.2 新疆西部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 154
7.6.3 西部牧业“公司+奶牛专业协会(基地)+养殖户”经营模式概述 156
7.6.4 “公司+奶牛专业协会(基地)+养殖户”模式为养殖户提供服务的内容 158
7.6.5 基于市场供求的“公司+奶牛专业协会(基地)+养殖户”模式效益分析 162
7.6.6 西部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模式利益联结机制分析 165
7.6.7 西部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益联结机制的缺陷分析 168
7.6.8 西部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制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 169
参考文献 170
第八章 干旱区节水型生态农业结构调整之路 172
8.1 西北干旱区绿洲农业结构总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72
8.1.1 西北干旱区绿洲农业结构总体现状 172
8.1.2 农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72
8.2 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174
8.2.1 龙头企业的带动,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 174
8.2.2 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175
8.2.3 农业结构调整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 175
8.2.4 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西北干旱区的市场化农业的发展 176
8.3 干旱区绿洲节水生态农业结构的调整思路及原则 176
8.3.1 干旱区绿洲节水型生态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思想 176
8.3.2 干旱区绿洲节水型生态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176
8.3.3 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178
8.4 水资源约束下干旱区绿洲农业结构调整方案设计——以兵团为例 179
8.4.1 兵团的农林牧渔行业结构调整优化线性规划分析模型 179
8.4.2 水资源约束下种植业结构调整 183
8.5 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188
8.5.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激励机制 188
8.5.2 积极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效益的提高 188
8.5.3 农业内部结构要坚持种植业、畜牧业、果蔬园艺业三业并举 188
8.5.4 建立农业结构调整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189
8.5.5 实施优势农产品品牌战略 189
参考文献 189
第九章 干旱区绿洲节水型生态农业现代化的制度创新之路 191
9.1 农业公共资源配置制度改革 191
9.1.1 农业水权制度创新 193
9.1.2 水价激励机制 195
9.1.3 水资源组织管理体制的变革 196
9.1.4 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机制 198
9.2 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创新 199
9.2.1 农地产权制度主要内容 199
9.2.2 农地产权制度存在主要缺陷 200
9.2.3 农地产权制度创新 200
9.3 农业科学管理决策“一体化”政策 202
9.3.1 农业管理决策“一体化”内涵 202
9.3.2 农业管理决策一体化的实施保障体系 203
9.4 农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 204
9.4.1 绿洲生态农业现代化与绿洲生态农业组织制度的关系 205
9.4.2 绿洲生态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组织制度选择 206
9.5 绿洲农业生态(补贴)补偿机制构建 208
9.5.1 生态(补贴)补偿机制的构成要素 209
9.5.2 国家对农业生态的补贴制度 210
9.5.3 农业生态自我补偿 211
9.5.4 节水生态农业生态(补贴)补偿资金的运营机制 212
9.5.5 农业(补贴)补偿途径及方式 214
9.6 核算制度的创新 215
参考文献 216
第十章 绿洲节水型生态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案例研究 217
10.1 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区“三环状”层次递推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以石河子垦区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例 217
10.1.1 石河子垦区概况 217
10.1.2 石河子垦区“三环状”层次递推带动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218
10.1.3 石河子垦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经营组织选择分析 228
10.1.4 石河子垦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测评与分析 229
10.1.5 石河子垦区节水型绿洲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35
10.1.6 石河子垦区节水型生态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策 236
10.2 以科技化、机械化带动的节水生态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以兵团节水型生态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例 238
10.2.1 兵团概况 238
10.2.2 兵团农业及水利基本情况 239
10.2.3 兵团节水型生态农业现代化的现状 240
10.2.4 兵团节水型生态农业现代化进程取得成就 250
10.2.5 兵团节水型生态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56
10.2.6 促进兵团节水型生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258
10.3 科技化带动下的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259
10.3.1 设施农业是西北干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260
10.3.2 西北干旱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261
10.3.3 西北干旱区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70
10.3.4 西北干旱区设施农业的对策及思路 272
参考文献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