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救济比较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惠从冰著
  • 出 版 社:北京:法律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1853929
  • 页数:527 页
图书介绍:合同法规定,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义务的情况下,另一方当事人依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以保障合同的法律约束力,维护其合法权益为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第一章 合同的解释与合同内容的确定 1

一、口头证据规则与合同内容的确定 1

(一)口头证据规则概述 1

(二)口头证据规则在英国的适用 2

(三)口头证据规则在美国的适用 3

(四)《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中的口头证据规则 5

(五)英美法口头证据规则评析 6

(六)口头证据规则与我国合同内容的确定 7

二、合同解释概述 9

(一)合同解释的含义 9

(二)合同解释的原因 10

(三)合同解释的主体 11

(四)合同解释的客体 12

(五)合同解释的目的和意义 13

三、关于合同解释的比较考察 13

(一)大陆法系的合同解释 13

(二)英美法系中的合同解释 17

(三)《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中的合同解释 25

四、我国合同解释的原则和规则 26

(一)合同解释的原则 27

(二)合同解释的规则 28

第二章 合同漏洞的补充 49

一、合同漏洞补充概述 49

(一)合同漏洞的含义 49

(二)合同漏洞产生的原因 50

(三)合同漏洞的补充 51

(四)合同漏洞补充的理论依据 52

二、合同漏洞补充与英美法中的默示条款 53

(一)英国法中的默示条款制度 53

(二)美国法中的默示条款制度 56

(三)英美法中的默示条款与我国的合同漏洞补充 57

三、《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中的合同漏洞补充 58

四、我国《合同法》中的漏洞补充 59

(一)合同漏洞补充的原则 59

(二)合同漏洞补充的一般规则 61

(三)合同漏洞补充的具体规则 63

(四)各类合同的具体补充规则 68

第三章 违约与违约类型 70

一、违约及违约行为概述 70

二、确定违约形态的意义 72

三、关于违约形态的比较考察 73

四、我国的违约形态体系 74

(一)理论中的违约形态体系 74

(二)我国《合同法》中涉及的违约形态 75

第四章 预期违约 78

一、预期违约的含义 78

二、英美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79

(一)英国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79

(二)美国法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81

三、《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中的预期违约制度 84

(一)《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关于预期违约的规定 84

(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关于预期违约的规定 86

四、我国关于预期违约的理论和法律规定 87

五、我国预期违约制度的适用 89

(一)预期违约的前提 89

(二)预期违约的形态 89

(三)预期违约的法律后果 93

(四)预期违约制度的意义 94

第五章 实际违约 96

一、根本违约 96

(一)关于根本违约的比较考察 96

(二)我国法律中关于根本违约的规定 100

(三)根本违约的构成 101

二、不履行 105

(一)拒绝履行 105

(二)履行不能 105

三、瑕疵履行 107

四、迟延履行 108

第六章 违约与合同履行抗辩权 110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 110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含义 110

(二)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法律效力 111

(三)关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比较考察 111

(四)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适用范围 113

(五)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条件 115

(六)违约时的同时履行抗辩权 118

(七)同时履行抗辩权与违约抗辩 123

二、先履行抗辩权 124

(一)先履行抗辩权的含义 124

(二)关于先履行抗辩权的比较考察 124

(三)先履行抗辩权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 125

(四)违约时的先履行抗辩权 126

(五)先履行抗辩权与违约抗辩 127

三、不安抗辩权 128

(一)不安抗辩权的含义 128

(二)不安抗辩权的比较考察 128

(三)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 130

(四)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和解除权的发生 133

(五)不安抗辩权制度与预期违约制度的关系 135

(六)不安抗辩权与违约抗辩 137

第七章 不可抗力与违约 138

一、不可抗力的含义 138

二、关于不可抗力的比较考察 141

(一)大陆法系中的不可抗力 141

(二)英美法系中的“履行不能” 142

(三)《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中的不可抗力 146

(四)我国法律规定中的不可抗力 147

三、不可抗力的判断 148

(一)自然灾害 148

(二)社会异常事件 148

(三)政府行为 149

(四)意外事件 150

(五)技术风险是否属于不可抗力的探讨 150

四、不可抗力条款 151

(一)不可抗力条款的作用 151

(二)不可抗力条款的内容 152

(三)不可抗力条款与法律规定的关系 152

五、发生不可抗力的后果 153

(一)不可抗力与违约抗辩 153

(二)发生不可抗力时当事人一方的通知义务 154

第八章 情势变更原则 155

一、情势变更的含义 155

二、情势变更的比较考察 156

(一)情势变更原则的起源 156

(二)法国法与情势变更原则 156

(三)德国法与情势变更原则 157

(四)英美法中的合同落空 158

(五)《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中的“艰难情形” 159

三、我国关于情势变更的理论和法律规定 159

四、情势变更原则在我国司法中的适用 163

(一)情势变更原则适用的条件 163

(二)情势变更原则适用的后果 166

(三)情势变更原则与违约诉讼 169

第九章 免责条款 171

一、免责条款概述 171

(一)免责条款的含义 171

(二)免责条款与格式条款的关系 172

二、关于免责条款的效力与控制的理论 172

三、对免责条款的比较考察 175

(一)其他国家对免责条款的限制 175

(二)免责条款订入合同的规定 177

(三)免责条款的解释 179

(四)免责条款的效力 180

四、我国立法和司法中的免责条款问题 184

(一)我国有关免责条款的立法和司法解释 184

(二)免责条款与违约诉讼 185

(三)免责条款是否已订入合同的判断 186

(四)免责条款的解释 188

(五)免责条款的效力 188

第十章 合同解除 193

一、合同解除概述 193

(一)合同解除的含义 193

(二)合同解除的类型 194

(三)合同解除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194

二、合同法定解除的条件 201

(一)我国《合同法》总则中法定解除的条件 201

(二)我国《合同法》分则中合同法定解除的条件 202

三、合同解除权的行使 204

(一)合同解除程序 204

(二)合同解除中的当事人 204

(三)合同解除权行使的形式 205

(四)解除合同与诉讼 207

(五)合同解除权的消灭 208

四、合同解除的后果 210

(一)合同解除的溯及力 210

(二)合同解除与恢复原状 211

(三)合同解除与“其他补救措施” 212

(四)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 213

(五)合同解除后损害赔偿的范围 216

(六)合同解除后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人 218

第十一章 实际履行 219

一、实际履行概述 219

(一)实际履行的含义 219

(二)实际履行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20

二、关于实际履行的比较考察 224

(一)大陆法系关于实际履行的立法和司法 224

(二)英美法系中的实际履行和禁令 226

(三)《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中的实际履行 230

(四)我国实际履行制度的发展 231

三、关于实际履行的比较分析 233

(一)关于实际履行的立法比较分析 233

(二)关于实际履行的司法比较 233

(三)关于实际履行的理论分析 235

四、不同债务类型中实际履行的适用 239

(一)金钱债务的实际履行 240

(二)非金钱债务的实际履行 241

五、不同违约形态中实际履行的适用 245

(一)预期违约 245

(二)迟延履行 246

(三)瑕疵履行 247

(四)履行不能 248

六、关于实际履行的司法程序 248

(一)司法程序中适用实际履行的前提 248

(二)实际履行判决的作出 249

(三)实际履行判决的执行和变更 250

第十二章 违约损害赔偿(一):违约损害赔偿概述 253

一、违约损害赔偿的含义 253

二、违约损害赔偿的性质 255

三、违约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 256

(一)归责原则概述 256

(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违约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 263

(三)归责原则的比较法考察 264

(四)我国法律中的违约损害赔偿归责原则 268

四、违约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276

(一)违约行为 276

(二)损害事实 277

(三)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 280

第十三章 违约损害赔偿(二):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 283

一、德国法中的违约损害赔偿范围 283

(一)德国法中的违约损害赔偿的利益构造 283

(二)德国法中的违约损害赔偿范围 285

(三)德国法中对损害赔偿范围的限制 285

二、法国法中的违约损害赔偿范围 287

(一)法国法中违约损害赔偿的利益构造 287

(二)法国法中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 288

(三)法国法中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限制 288

三、英美法中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 290

(一)英美法中损害赔偿的利益构成 290

(二)英美法中对损害赔偿范围的限制 299

四、《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中的违约损害赔偿范围 313

(一)《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的违约损害赔偿范围 313

(二)《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中规定的违约损害赔偿范围 314

五、我国《合同法》中的违约损害赔偿范围 316

(一)我国《合同法》中违约损害赔偿的原则 316

(二)我国《合同法》中的违约损害赔偿利益构成 317

(三)我国《合同法》中的可预见性规则 319

(四)我国《合同法》中的减轻损失规则 326

(五)关于过失相抵规则的探讨 330

(六)关于损益相抵规则的探讨 334

第十四章 违约损害赔偿(三):违约损害赔偿的计算 338

一、违约损害赔偿的计算标准时 338

(一)损害赔偿计算标准时的含义 338

(二)违约损害赔偿计算标准时的比较 339

(三)我国违约损害赔偿计算的标准时 340

二、损害赔偿计算的两种方法 340

(一)损害赔偿计算的两种方法简介 340

(二)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法考察 341

(三)两种计算方法的依据 343

三、英美法国家损害赔偿的计算 346

(一)期待利益损害赔偿的计算 346

(二)信赖利益损害赔偿的计算 358

(三)返还利益损害赔偿的计算 365

四、我国违约损害赔偿的计算 368

(一)英美法违约损害赔偿计算方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368

(二)其他救济措施与违约损害赔偿的计算 372

(三)各种违约形态下损害赔偿的计算 374

第十五章 违约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377

一、精神损害赔偿概述 377

(一)精神损害的含义 377

(二)精神损害的性质 379

二、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比较考察 380

(一)德国的立法及司法实践 380

(二)法国的立法及司法实践 381

(三)英国的规则和判例 382

(四)美国的规则和判例 387

(五)《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中的规定 388

三、我国的违约精神损害问题 389

(一)我国关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立法、司法状况 389

(二)关于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理论争议 391

(三)对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分析 393

第十六章 违约中的惩罚性损害赔偿 401

一、惩罚性损害赔偿概述 401

(一)惩罚性损害赔偿的含义 401

(二)惩罚性损害赔偿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402

(三)惩罚性损害赔偿的功能 403

二、惩罚性损害赔偿的历史发展及其在合同纠纷中的适用 404

(一)惩罚性损害赔偿的历史发展 404

(二)惩罚性损害赔偿在合同纠纷中的适用 405

三、关于我国合同纠纷中是否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探讨 408

(一)关于我国合同纠纷中是否适用惩罚性赔偿的不同意见 408

(二)肯定和否定违约中适用惩罚性损害赔偿的理由 410

(三)对于合同责任中是否适用惩罚性损害赔偿的分析 411

四、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三倍惩罚性赔偿的适用 415

(一)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1条第1款的性质 415

(二)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1条第1款的适用条件 416

(三)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1条第1款在商品房买卖中的适用 420

第十七章 违约救济中的违约金 422

一、违约金概述 422

(一)违约金的含义 422

(二)违约金的性质 425

(三)违约金的作用 428

二、关于违约金的比较考察 428

(一)罗马法 428

(二)法国法 429

(三)德国法 430

(四)日本法 430

(五)英国法 431

(六)美国法 432

(七)我国《合同法》起草过程中关于违约金的规定 434

(八)《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规定 434

三、违约金责任的成立 435

四、违约金数额的调整 436

(一)违约金数额调整的理论依据 436

(二)违约金数额调整的比较标准 437

(三)违约金数额调整的提起 437

(四)违约金调整的条件 438

(五)违约金调整的方式 439

五、关于惩罚性违约金的探讨 444

(一)我国法律是否允许当事人约定惩罚性违约金 444

(二)对当事人约定的惩罚性违约金的处理 447

六、违约金与其他救济措施 447

(一)违约金与实际履行 447

(二)违约金与损害赔偿 448

(三)违约金与合同解除 449

第十八章 违约救济中的定金 451

一、定金概述 451

(一)定金的含义 451

(二)定金的种类 452

(三)定金与金钱质 457

二、定金责任的适用 458

(一)定金的成立 458

(二)违约定金适用中的问题 460

三、定金与其他救济措施 464

(一)定金与实际履行 464

(二)定金与违约金 465

(三)定金与违约损害赔偿 468

第十九章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471

一、从责任竞合看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471

(一)责任竞合的含义 471

(二)责任竞合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472

(三)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 473

二、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产生及学说 473

(一)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产生 473

(二)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差别 474

(三)关于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三种学说 476

三、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处理 478

(一)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处理方法 478

(二)我国法律对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规定 480

(三)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认定 480

(四)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的处理 481

第二十章 违约救济与利他合同 483

一、利他合同的比较考察 483

(一)大陆法系中的利他合同 483

(二)英美法系中的利他合同 485

二、关于利他合同的理论争议 492

(一)影响利他合同的合同相对性原则 492

(二)大陆法系关于利他合同的理论争议 493

(三)英美法系关于利他合同的理论争议 494

(四)我国学者关于承认利他合同的理由 496

(五)对利他合同理论的简要分析 496

三、我国关于利他合同的立法和司法实践 497

(一)我国关于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理论 497

(二)合同法颁布前我国关于利他合同的有关规定 498

(三)我国《合同法》关于利他合同的规定 499

(四)利他合同的违约救济 500

(五)完善我国关于利他合同立法的建议 502

第二十一章 违约救济与合同权利转让 504

一、合同权利转让制度的历史发展 504

(一)大陆法系债权让与制度的历史发展 504

(二)英美法系合同权利转让制度的历史发展 505

(三)我国法律关于合同权利让与的规定 506

二、合同权利的可让与性 506

(一)英美法系中不可转让的合同权利 506

(二)大陆法系中不可转让的债权 508

(三)我国《合同法》中禁止转让的合同权利 509

三、合同权利转让的生效要件 510

(一)合同权利转让的形式要件 510

(二)合同权利转让的实质要件 510

四、合同权利受让人的权利 512

(一)合同权利受让人对转让人的权利 512

(二)合同权利受让人对债务人的权利 515

第二十二章 违约救济与隐名代理 518

一、隐名代理的理论和法律规定 518

(一)大陆法系的间接代理 518

(二)英美法中的隐名代理 520

(三)国际公约中有关代理的规定 521

二、我国《合同法》对隐名代理的规定 522

(一)被代理人的自动介入 523

(二)被代理人的介入权和第三人的选择权 523

三、外贸代理中的违约救济 525

(一)我国《合同法》实施前外贸代理中的违约救济 525

(二)我国《合同法》有关规定对外贸代理中违约救济的影响 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