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模拟”范式 1
第一节 理解过程中的“模拟” 3
一、模拟范式 3
二、原型→模型的模拟过程 9
第二节 翻译过程中的“模拟” 11
一、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三要素 11
二、作品的三要素 13
三、译者对作品的模拟 14
第三节 原语文本与译语文本的“模拟”关系 17
一、模拟概念的界定 17
二、意义和含义的模拟关系 18
三、模拟概念的符号意义 19
四、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目的论导向 21
第四节 作者与译者的“模拟”关系 24
一、作者与译者的关系渊源 24
二、译者的模拟权限 25
第五节 译者模拟的能动性 28
一、理解和表达 28
二、译者和模拟建构 29
三、译者模拟的属性 30
四、译者模拟的文化功底 33
第二章 关联模拟 36
第一节 关联理论与模拟行为 39
一、关联理论 39
二、关联理论与模拟过程 40
三、关联性与模拟原则 43
第二节 关联理论与模拟策略 45
一、语境与释意 45
二、模拟者的本质 46
三、关联模拟策略 47
四、文学翻译中的关联模拟 51
第三节 关联理论与语篇理解过程 54
一、关联现象的话语处理 54
二、最佳关联性 56
三、法律文本的关联模拟 57
第四节 关联理论与模拟者角色分析 60
一、模拟者的身份转型 60
二、认知语境分析 61
三、模拟者的角色定位 62
四、模拟范畴的界定 64
第五节 关联理论与翻译理论研究 65
一、关联理论的翻译渗透 65
二、语言学派的翻译观 67
第三章 原型属性 71
第一节 翻译的原型属性 73
一、翻译的前本体研究 73
二、翻译的原型范畴 74
第二节 原型属性的认知研究 82
一、原型的研究探源 82
二、原型认知的突显性 84
三、原型论与范畴论的异同 89
第三节 原型属性的理解途径 91
一、原型的认知特征 91
二、原型的显著度 94
第四节 原型的翻译趋同 97
一、翻译等值的前研究 97
二、翻译的原型导向 98
第五节 原型的语言属性 105
一、原型语言特征阐释 105
二、语言的原型属性 109
第四章 模型属性 117
第一节 语篇的模型分析 119
一、多模型特征 119
二、多模型语篇分析 122
三、符号学视域下的模型 123
第二节 模型分析的形式及关系 127
一、多模型分析前研究 127
二、意义传播的途径 129
三、多模型话语形式 131
第三节 模型分析的理解过程 138
一、多模型意义建构 138
二、理解方式分析 144
第四节 模型分析的研究方法 146
一、多模型分析的性质 146
二、话语分析的基础 150
第五节 模型的语言属性 152
一、模型的语言分析 152
二、语言子系统的模型属性 155
三、模型的语言形式 159
第五章 译非被动 161
第一节 译者的模拟风格彰显 162
一、译者的风格 162
二、作者的风格 163
三、译者的风格彰显 164
第二节 译者的模拟者属性 168
一、译者的模拟者身份 168
二、译者的模拟模式 170
第三节 译者的模拟作为 175
一、译者主体性的前研究 175
二、译者的模拟主体地位 181
第四节 模拟者和作者的和谐建构 187
一、模拟者的风格渗透 187
二、原型-模型的和谐建构 190
第六章 读者中心 194
第一节 作者的“读者”中心立场 195
一、作者的读者中心观 195
二、读者意识即市场意识 202
第二节 模拟者的“读者”中心立场 203
一、模拟者的读者考虑 203
二、广告模拟的读者满足 207
第三节“读者”中心立场下的模拟策略 209
一、菜单模拟的读者思考 209
二、菜单模拟策略的读者中心 211
第四节“读者”中心立场下的模拟标准 216
一、模拟标准的前研究 216
二、读者中心的模拟标准 218
第五节“读者”中心立场下的理解过程 222
一、读者的文本接受 222
二、读者的文意推断 226
三、读者的鉴赏超越 230
第七章 适合/忠实 231
第一节 适合/忠实的研究回顾 232
一、严复的适合/忠实渗透 232
二、模型难超原型 239
三、模拟者的标准界定 243
第二节 模型的读者适合与原型忠实 250
一、模拟者的主体实质 250
二、模拟忠实原则 255
第三节 适合/忠实视域下的模拟者主体 259
一、模拟主体的流变 259
二、模拟主体的度 265
第四节 适合/忠实的矛盾性探究 267
一、原型信息的缺失 267
二、习语模拟的适合与忠实 269
参考文献 275
后记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