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文思潮与知音论的审美生成》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明刚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208115408
  • 页数:35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中国古代文论视阈中的知音、中古知音论的审美生成、知音论的审美内涵和体系、知音论审美生成与古代人文思潮的关系探析等四章。本书主要对古代尤其是先秦至六朝时期的人文思潮进行了梳理,对知音概念在六朝之前时期的产生与发展作了研究,着重分析了知音论在中古时期受古代人文思潮影响而发展并最终在南朝实现审美生成的历程,结合《文心雕龙·知音》篇与之后的文学理论考察了知音论的审美内涵和体系,辩证地探析了知音论审美生成与古代人文思潮之间的关系。

绪论 1

一、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1

二、本课题学术研究的状况 5

(一)关于“知音论”的研究现状 5

(二)关于古代人文思潮的研究现状 15

三、研究范围的界定及方法 32

(一)古代人文思潮的界定 32

(二)知音与知音论的界定 33

(三)研究的方法 34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文论视阈中的知音 44

第一节 “知音”的文论转型及本质 44

一、“知音”的源起、内涵拓展及批评术语化 44

二、知音在其上古哲学母题中的本质考察 52

三、《世说新语》中反映的知音境界 58

第二节 “知音”介人古代文论的主体动因 63

一、己知:知音的意识前提 63

二、知音的双向性 65

三、忧患:知音的动力之源 67

四、“知音”与修德 68

第三节 “知音”介人古代文论的涵养条件 73

一、“知音”之才 75

二、“知音”与学养 81

三、“知音”与识见 88

第二章 中古知音论的审美生成 101

第一节 孕育知音论的中古人文思潮 101

一、文学创作之变:文学的自觉与创作的个性化 102

二、文学批评之变:从人物品评到文学赏评 105

三、文人生活方式之变:交往、心态与“知音其难” 108

四、中古人文精神之变:精神承继与形态演变考察 111

第二节 汉末人文思潮嬗变与知音论的审美生成 113

一、汉末人文思潮对中古人文思潮的开启 113

二、汉末人物评鉴与知音论的关系 117

第三节 魏晋人文思潮发展与知音论的审美生成 121

一、建安风骨与知音 122

二、正始之音与知音 146

第四节 西晋人文思潮与知音论的审美生成 160

一、文学思潮:西晋文学雅化对知音论审美生成的泽溉 161

二、文学创作:以陆机诗文创作为代表的太康诗风对知音论的开拓 163

三、文学批评:西晋文论家对知音论审美生成的理论贡献 177

第五节 东晋人文思潮与知音论的审美生成 181

一、文学创作:东晋游仙、玄言、兰亭、田园诗作与知音论的开掘 181

二、文学思潮:东晋品藻清谈中的山水审美意识对知音心态的建构 185

三、文人交往:东晋清谈中的知音对话与交流 197

第六节 南朝人文思潮与知音论的审美生成 200

一、文学创作:南朝诗文创作对知音论的奠基与拓展 200

二、文学批评:南朝文论对知音论的审美建构 208

三、文人交往:南朝文人之间的知音交流 218

第三章 知音论的审美内涵和体系 237

第一节 古代知音论的导出 237

第二节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中的知音论 242

一、音实难知与知实难逢:知音其难的原因 243

二、“博观”与“六观”:音实可知亦能知及方法路径 246

三、“入情”与“见心”:知音的阶段与结果 251

第三节 刘勰《文心雕龙》所营构的知音论体系 252

第四节 古代知音体系论 258

一、鉴赏与批评:知音论体系的方法本体论 258

二、追寻“最好读者”:古典文艺理论中的读者中心论 266

三、以人文精神为鹄的:知音论体系的人文价值论 273

四、小结:古代知音论体系 276

第四章 知音论审美生成与古代人文思潮的关系探析 280

第一节 古代人文思潮涌动发展促成了知音论的审美生成 281

一、古代儒道思潮的发展建构了知音论的道本价值观 281

二、古代气论思潮的发展建构了知音论的气本价值观 288

三、古代心论思潮的发展建构了知音论的心本价值观 294

四、古代天人合一思潮发展建构了道和、气和、心和的知音论 299

第二节 知音论是对古代人文思潮的梳理、选择、评价、提升 308

一、知音论是对古代人文思潮中文本理论的理性梳理 309

二、知音论是对古代人文思潮中人文精神的自主选择 331

三、知音论是对古代人文思潮中经典阐释的独立评价 333

四、知音论是对古代人文思潮中文学风尚的审美提升 335

结语 341

参考文献 344

后记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