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 新教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谭吉华著
  • 出 版 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1232328
  • 页数:26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主要对教学生活化、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开发课程资源、如何导课、如何营造情境、如何提问、组织教学、例证、教学语言、教学与多媒体的结合、结课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引论 1

第一章“教育即生活”,要求教学生活化 13

一、教学生活化的界定 13

二、教学生活化的科学依据 15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理论依据 15

(二)教学生活化实践依据 17

三、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8

(一)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19

(二)有利于提高政治课的实效性 19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9

(四)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20

四、教学生活化应注意的问题 20

(一)不能将教学生活化庸俗化 20

(二)避免教学生活化的无序化 21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避免“非生活化” 21

五、教学生活化应遵循的原则 22

(一)导向性原则 22

(二)求实性原则 23

(三)层次性原则 23

(四)实践性原则 24

(五)民主性原则 25

六、教学生活化的方法 26

(一)教学内容追求生活化 26

(二)教学过程回归生活化 27

(三)教学形式模拟生活化 28

第二章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5

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含义 35

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理论依据 37

(一)建构主义理论 38

(二)“发现学习”理论和“有意义学习理论” 39

(三)“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哲学依据 39

三、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意义 40

(一)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40

(二)有利于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41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41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增强自主判断能力和合作意识 42

四、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 43

(一)将“自主”当成自由活动 43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缺乏有效性 43

五、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原则 44

(一)主体性原则 44

(二)探究性原则 46

(三)开放性原则 47

(四)激励性原则 47

六、“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运用的教学策略 48

(一)创设问题情境策略 48

(二)组织合作策略 50

(三)活动情境策略 50

(四)情感陶冶策略 51

(五)精讲巧练策略 52

七、学案导学自主合作探究 52

(一)教师示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 53

(二)学生自研互研,反馈尝试 53

(三)教师精讲点拨,化疑解惑 54

(四)训练拓展,整理内化 54

(五)评价激励、归纳总结 54

第三章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新课改的新理念和亮点 56

一、资源开发与利用概说 56

(一)课程资源开发的内涵 56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分类 57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59

(一)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是由思想政治课独特的学科特征决定的 59

(二)课程资源开发是新课改背景下促进思想政治课革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60

(三)课程资源开发是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 60

(四)课程资源开发是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 61

(五)课程资源开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1

四、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现状 61

(一)中学政治教师课程资源意识和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欠缺 62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实效性差,更新缓慢 62

(三)缺乏对海量课程资源的甄别和筛选 63

(四)课程资源利用成为大量事实材料的堆积,舍本逐末 63

五、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与要求 64

(一)针对性原则 64

(二)典型性原则 65

(三)适度性原则 65

(四)启示性原则 66

(五)协调性原则 67

(六)参与性原则 68

六、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与艺术 68

(一)用好用活教材 69

(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70

(三)挖掘社会资源 73

(四)灵活运用活动资源 74

(五)合理开发校本资源,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特色和优势 76

(六)合理利用乡土资源,发挥乡土特色 77

(七)积极开发利用网络资源 77

第四章导课是“凤头” 79

一、导课和导课艺术 79

(一)导课 79

(二)导课艺术 80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导课的理论依据 80

(一)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 80

(二)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 81

(三)黑格尔的美学理论 81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导课的功能 82

(一)具有诱导功能 82

(二)具有衔接功能 83

(三)具有激励功能 83

(四)具有美育功能 83

四、中学政治课导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84

(一)盲目随意,缺乏目的 84

(二)陈旧僵化,平淡无味 84

(三)重视不够,导而不入 84

(四)教师独唱,喧宾夺主 85

(五)冗长拖沓,节外生枝 85

六、中学思想政治课导课的基本原则 85

(一)趣味性 85

(二)简洁性 86

(三)直观性 86

(四)新颖性 87

(五)针对性 87

(六)时代性 88

(七)承前启后 88

(八)主体性 89

七、思政教学导课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89

(一)温故导课 90

(二)设疑导课 90

(三)机变导课 91

(四)幽默导课 92

(五)情境导课 93

(六)时政热点导课 94

第五章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 96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景设置的界定 96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景设置的理论依据 98

(一)建构主义理论 98

(二)理论联系实际理论 98

(三)学习动机理论 99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景设置的意义 99

(一)情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受性 99

(二)情景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00

(三)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参与课堂 101

(四)情景有利于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提高 102

(五)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102

四、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景设置存在的问题 103

(一)主观臆断学生的情感体验 103

(二)将情景作为“教学场”来构建,情景设置空泛化、简单化 103

(三)片面夸大情景的功能 104

五、情景设置应遵循的原则 104

(一)形象生动,吸引学生 105

(二)生活化原则 106

(三)典型性原则 107

(四)围绕主题,防止歧义 108

(五)“求近”原则 109

(六)“求精”原则 110

六、情景设置的方法 110

(一)案例情景 111

(二)故事情景 112

(三)问题情景 112

(四)实地情景 113

(五)影视情景 114

(六)表演情景 115

(七)音乐情景 116

(八)角色扮演 117

第六章提问,学生构建知识的“助产婆” 118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内涵 118

(一)问题 118

(二)提问 119

(三)课堂提问 120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理论基础 120

(一)课堂提问遵循认识过程的原理 120

(二)教师提问必须遵循人的感觉的感受性规律 121

(三)提问是教师与学生社会交往的桥梁 122

(四)提问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动的“铺路石” 123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提问的功能 124

(一)能集中学生注意 124

(二)能启发学生思维 124

(三)能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125

(四)能增进师生交流 126

(五)提供教学反馈信息 127

四、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127

(一)忽略趣味性原则,提问方式机械 127

(二)忽略适度性原则,提问次数过多 128

(三)忽视多向性原则,提问人数固定 128

(四)忽视灵活性原则,提问过于单一 129

(五)忽视针对性原则,提问指向不明 129

五、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问的原则 130

(一)趣味性原则 130

(二)启发性原则 131

(三)坡度性原则 131

(四)针对性原则 132

(五)多向性原则 133

(六)生活性原则 134

六、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问方法 135

(一)铺垫式提问 135

(二)阶梯式提问 136

(三)指向式提问 137

(四)破题式提问 138

(五)对比式提问 138

(六)引路式提问 139

(七)自疑式提问 140

第七章组织教学,打造生态课堂 142

一、组织教学的内涵及特点 142

(一)组织教学的基本内涵 142

(二)组织教学的主要特点 143

二、组织教学的作用 145

(一)促进课堂井然有序 145

(三)促使教学任务的完成 146

(四)提升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 147

三、组织教学艺术应遵循的原则要求 147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 147

(二)坚持互动性组织教学 148

(三)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开放性教学 149

(四)坚持收放有致 149

四、中学思想政治课组织教学的方法形式 150

(一)巧妙导课,以趣启思 150

(二)组织好课堂教学的过程 152

(三)提示教学目标,夯实课堂主旨 153

(四)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55

(五)创设良好的教学秩序 155

(六)组织好课堂教学的结尾 156

第八章例证,也是一门教学艺术 157

一、例证教学方法的内涵 157

(一)例证是用事例论证 157

(二)例证的独特性 157

二、例证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58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58

(二)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 159

三、运用例证教学法的必要性 160

(一)例证能化枯燥为生动,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60

(二)例证能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161

(三)例证能化空泛为实在,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62

(四)例证能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62

(五)例证利于变“授受”为“合作”,有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163

(六)例证有利于变“工匠型”为“学者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63

四、例证教学中的常见错误 164

(一)例证缺乏 164

(二)例证陈旧 164

(三)例证不适宜 165

四、例证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67

(一)可靠性原则 167

(二)有效性原则 168

(三)针对性原则 168

(四)典型性原则 169

(五)新颖性原则 170

(六)正面导向原则 170

五、例证教学的形式与方法艺术 171

(一)生活取材法 171

(二)联系热点法 172

(三)重申经典法 172

(四)巧用对比法 173

(五)多方引证法 174

第九章教学语言是一种职业性语言 176

一、教学语言概述 176

(一)教学语言是一种职业语言 176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分类 177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179

(一)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是确保教师课堂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 180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水平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181

(三)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能造就学生良好的人格 181

三、教学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82

(一)教学语言的重复性 182

(二)教学语言的模糊性 183

(三)教学语言的随意性 183

(四)教学语言的枯燥性 184

(五)、言语表达主观性强,对学生缺少尊重 184

四、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84

(一)教学语言的在教学中要具有主导性 184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185

(三)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要科学准确,讲究逻辑 186

(四)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186

(五)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要具有教育性,能激励学生情感 187

(六)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语言要有实践性和时代性 188

五、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实现的方法 188

(一)积累生活素材,提高语言水平 189

(二)真情注入,美化语言 190

(三)掌握课堂教学语言的应变艺术 192

第十章实现教学与多媒体的整合,教学发展的趋势 194

一、多媒体与多媒体教学 194

二、多媒体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作用 195

(一)多媒体的运用能够促使中学思想政治课与时俱进 195

(二)多媒体能够辅助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196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运用多媒体的理论依据 199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99

(二)“经验之塔”理论 200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介体理论 200

四、中学思想政治课运用多媒体的原则 201

(一)直观性原则 201

(二)适度性原则 201

(三)时效性原则 202

(四)艺术性原则 202

五、中学思想政治课多媒体运用的形式 202

(一)在教学中播放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资料 203

(二)运用网络优势,获取教学资源 203

(三)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具 204

六、中学思想政治课多媒体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05

(一)政治教师及学校领导对多媒体的认识存在误区或不足 205

(二)政治教师机械地运用多媒体 206

(三)多媒体的介入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不匹配 206

(四)多媒体的设计与制作脱离学生的实际状况 207

(五)忽视传统教学媒体 207

七、中学思想政治课多媒体的艺术运用 208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多媒体 208

(二)政治教师提升自身素质,革新教育观念 210

(三)多媒体的运用要做到适量适度 211

(四)处理好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之间的关系 212

第十一章结课是“豹尾” 213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结课的内涵界定 213

(一)结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13

(二)结课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214

(一)有利于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 214

(二)有利于巩固学生学科知识 215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16

(四)有利于完善课堂教学系统 216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结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7

(一)教学理念落后,结课意识淡薄 217

(二)教学互动不足,结课方法单调 218

(三)教学评价狭隘,结课效果不佳 218

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结课的原则要求 219

(一)水到渠成,过渡自然 219

(二)画龙点睛、突破时空 220

(三)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220

(四)干净利落、适可而止 220

五、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结课的形式方法 221

(一)总结式结课 221

(二)自然式结课 221

(三)例证式结课 222

(四)悬念式结课 222

(五)激励式结课 223

(六)延伸式结课 223

(七)趣味式结课 224

(八)幽默式结课 224

(九)震颤式结课 225

(十)练习式结课 225

参考文献 227

附录1 241

附录2 249

附录3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