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近景摄影测量技术 1
1.2数码影像的工程量测应用现状 2
1.3数码影像量测应用技术的发展前景 5
第2章 普通数码相机及其构像特性 8
2.1构像几何畸变差的特性 9
2.2构像畸变差的表示及校正效果 12
2.2.1常用的径、切向畸变差模型 12
2.2.2模型中添加仿射畸变的不良影响 15
2.2.3 k1项作用的讨论 18
2.3普通数码相机内方位的稳定性 19
第3章 三维控制的相机量测化检校方法 21
3.1三维控制场及其建立 21
3.2三维光线束检校方法 24
3.2.1检校参数的整体解算 24
3.2.2 BCT方法实验精度分析 29
3.3 PTR检校方法 31
3.3.1关于二维控制场 32
3.3.2畸变系数的解算 32
3.3.3内方位元素的解算及精度估计 35
3.3.4 PTR方法实验精度分析 36
3.3.5相机量测化检校的适用性评价 40
第4章 平面控制检校的参数相关性分析 42
4.1平面控制场的建立 42
4.2平面控制相机检校存在的问题 43
4.3平面控制单像片检校的相关性分析 44
4.3.1 Zs与f相关性 44
4.3.2 Xs、Ys与x0、y0相关性分析 46
4.4平面控制多像片检校的相关性分析 49
4.5参数相关性模拟分析 50
4.5.1方位元素之间相关性度量 50
4.5.2单片参数相关性模拟分析 50
4.5.3多片参数相关性模拟分析 51
4.5.4拍摄方式影响相关性的模拟分析 51
第5章 平面控制的相机量测参数分步检校方法 56
5.1基于平面线特征的畸变及像主点检校 56
5.1.1直线参数的确定 56
5.1.2畸变系数检校 58
5.1.3像主点位置检校 59
5.2相机主距的检校 60
5.2.1主距检校的影像获取方式 60
5.2.2主距检校原理 61
5.2.3投影中心Xs、Ys的确定 62
5.2.4主距f及?、ω、κ的解算 63
5.3 SSC方法实验精度分析 66
5.3.1实验数据的获取 66
5.3.2实验结果的解算 68
5.3.3畸变系数检校的质量分析 69
5.3.4内方位元素解算的稳定性测试 73
5.3.5检校结果的量测应用精度 74
第6章 直线约束的平面控制光线束检校方法 76
6.1 LBC方法检校原理 76
6.2 LBC方法的未知数初值计算 78
6.2.1畸变系数及内方位元素初值计算 78
6.2.2外方位元素初值计算 79
6.3 LBC拍摄方式及算法流程 81
6.4 LBC方法实验精度分析 82
6.4.1实验数据的获取 82
6.4.2检校实验结果 83
6.4.3畸变系数检校的质量分析 84
6.4.4检校结果的量测应用精度 86
6.5 LBC与通常平面光束法检校的比较 87
第7章 相机不同检校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90
7.1 PTR与三维光束法检校的对比 90
7.2两种新的平面控制检校算法的特性 92
7.2.1畸变系数检校精度比较 92
7.2.2检校结果的应用精度比较 94
7.2.3检校结果的其他比较 95
第8章 数码影像量测基本算法解析 97
8.1数码影像单像后交-多片前交算法 97
8.1.1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的初值估算方法 97
8.1.2空间后方交会及前方交会解算 100
8.1.3数码影像空间后交的精度分析 102
8.1.4多片前交的精度及可靠性 103
8.2数码影像的相对定向 107
8.2.1相对定向迭代解法及初值确定 107
8.2.2相对定向直接解法 109
8.2.3数码影像相对定向精度分析 110
8.3普通数码影像的DLT算法特性 114
8.3.1 DLT算法的广义解析 114
8.3.2精化畸变差改正模型对DLT的影响 117
8.3.3附加制约条件对DLT解算的作用 117
第9章 数码影像区域网光束法 119
9.1数码影像区域网光束法及其算法特性 119
9.1.1区域网光束法概述 119
9.1.2虚拟观测方程构建对计算的影响 121
9.1.3内方位已知/未知处理的光束法适用性 124
9.1.4构像畸变系数的组合效应 125
9.1.5畸变差预先校正对光束法精度的影响 126
9.1.6实时对焦(变主距)光束法的适用条件 129
9.1.7多基线对提高光束法精度的作用 130
9.1.8稀疏控制下光束法处理的若干问题 131
9.2光束法与单像后交-多片前交的比较 134
9.2.1两种算法的实施特点 134
9.2.2两种算法实验精度分析 135
9.3近景影像的自由网光束法探讨 136
9.3.1自由网平差的一般解法 136
9.3.2近景影像自由网拟稳平差 139
9.3.3改进的基于赫尔默特方差估计的自由网平差 141
第10章 数码影像的立体匹配方法 145
10.1同名核线影像的生成 145
10.1.1连续法相对定向的核线模型 145
10.1.2直接法相对定向的核线模型 147
10.2普通数码影像的同名核线误差 147
10.3随点生成短核线匹配策略 148
10.4种子点约束的概率松弛匹配方法 150
10.4.1基于种子点的搜索策略 150
10.4.2松弛法匹配的概率更新 151
10.4.3种子点约束的概率松弛匹配 151
10.5虚拟核面的多基线影像立体匹配方法 153
10.5.1多基线立体匹配常用方法 153
10.5.2虚拟核面的多基线立体匹配 154
第11章 数码影像量测工程应用的若干问题 159
11.1近景影像技术的工程适用条件 159
11.1.1拍摄成像适用条件 159
11.1.2数据处理设备和方法适用条件 160
11.1.3成果类型及精度适用条件 161
11.2近景影像的拍摄方式 163
11.2.1单像对影像拍摄方式 163
11.2.2多基线影像拍摄方式 165
11.2.3像方控制影像拍摄方式 166
11.3数码影像量测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168
第12章 普通数码影像量测应用实例 171
12.1高山峡谷数码影像测绘系统 171
12.1.1系统结构及数据处理流程 171
12.1.2系统及其方法特点 172
12.1.3系统应用实例 173
12.2基于数码影像的地质工程三维建模 177
12.2.1数码影像工程地质编录技术 177
12.2.2边坡地质工程影像三维建模 188
12.2.3硐室地质工程影像三维建模 192
主要参考文献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