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流行病学概述 1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 1
二、流行病学定义的基本内涵 1
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2
一、观察性研究 2
二、实验性研究 3
三、理论性研究 4
第三节 流行病学的应用 4
一、探讨疾病的病因 4
二、评价诊断试验或筛检试验 4
三、评价疾病防制措施的效果 5
四、研究预后因素 5
五、揭示疾病的自然史 5
六、疾病监测 5
第四节 流行病学的特征 6
一、群体特征 6
二、比较的特征 6
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6
第五节 流行病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 6
第一章 流行病学度量指标与疾病的分布 8
第一节 流行病学度量指标 8
一、发病指标 8
二、死亡指标 9
第二节 疾病的流行强度 10
一、散发 10
二、流行 10
三、大流行 10
四、暴发 10
第三节 疾病的分布 11
一、疾病的地区分布 11
二、疾病的时间分布 12
三、疾病的人群分布 13
四、疾病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的综合描述 16
第二章 现况研究 18
第一节 概述 18
一、概念 18
二、特点 18
三、用途 18
四、研究类型 19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19
一、明确研究目的和类型 19
二、确定研究对象 20
三、估计样本含量 20
四、抽样方法 20
五、确定研究因素 21
六、设计调查表 21
七、收集资料 23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23
一、资料整理 23
二、资料分析 24
第四节 偏倚 24
一、概念 24
二、分类 24
三、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24
第五节 优点与局限性 25
一、优点 25
二、局限性 25
第六节 研究实例 25
一、背景及意义 25
二、设计与实施 26
三、结果 26
四、结论 27
第三章 病例对照研究 28
第一节 概述 28
一、概念 28
二、特点 28
三、用途 29
四、研究类型 29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30
一、明确研究目的与研究类型 30
二、确定研究对象 30
三、暴露因素的确定 31
四、估计样本含量 31
五、资料的收集 31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32
一、资料整理 32
二、资料分析 32
第四节 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35
一、入院率偏倚 35
二、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 36
三、检出症候偏倚 36
四、回忆偏倚 36
五、调查者偏倚 36
六、混杂偏倚 36
第五节 优点与局限性 37
一、优点 37
二、局限性 37
第六节 研究实例 37
一、背景及意义 38
二、设计与实施 38
三、结果 38
四、结论 39
第四章 队列研究 40
第一节 概述 40
一、概念 40
二、特点 41
三、用途 41
四、研究类型 41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42
一、确定研究因素 42
二、确定研究结局 42
三、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42
四、估计样本含量 43
五、资料的收集与随访 44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44
一、资料整理 44
二、资料分析 44
第四节 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46
一、失访偏倚 46
二、诊断怀疑偏倚 46
第五节 优点与局限性 46
一、优点 46
二、局限性 47
第六节 研究实例 47
一、背景 47
二、设计与实施 47
三、结果 48
四、结论 48
第五章 临床试验 49
第一节 概述 49
一、概念 49
二、特点 49
三、基本类型 50
第二节 设计与实施 50
一、确定临床试验的目的 50
二、明确处理因素及控制非处理因素 50
三、选择研究对象 51
四、确定试验效应指标 52
五、估计样本含量 52
六、设置对照 53
七、随机化分组 54
八、资料的收集 55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56
一、资料整理 56
二、资料分析 57
第四节 优点与局限性 57
一、优点 57
二、局限性 57
第五节 研究实例 58
一、背景与研究目的 58
二、设计与实施 58
三、结果 58
四、结论 59
第六章 诊断试验评价 61
第一节 概述 61
一、诊断及诊断试验的概念 61
二、诊断试验评价的意义 61
第二节 诊断试验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61
一、确定金标准 61
二、选择研究对象 61
三、估计样本含量 62
四、确定诊断试验指标的临界值 62
五、同步盲法测试,比较诊断试验与金标准的结果 62
第三节 诊断试验评价指标 63
一、评价诊断试验真实性的指标 63
二、评价诊断试验可靠性的指标 64
三、评价诊断试验收益的指标 65
四、有关评价指标的相互关系及其应用 66
五、ROC曲线 66
第四节 提高诊断试验效率的方法 68
一、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 68
二、采用联合试验 68
三、调整诊断试验的临界值 69
第七章 病因与病因推断 70
第一节 概述 70
一、病因的定义 70
二、病因的分类 70
三、病因模型 71
第二节 病因研究的基本方法 72
一、描述性研究 72
二、分析性研究 72
三、实验性研究 72
第三节 因果关系的推断 73
一、疾病与因素间关联的种类 73
二、因果关系的推断标准 74
第八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病学 76
第一节 概述 76
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 76
二、慢性病的流行概况 76
第二节 慢性病的流行因素 78
一、环境因素 79
二、行为生活方式 79
三、机体状况 79
四、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80
第三节 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 80
一、预防和控制策略 80
二、预防和控制措施 80
第九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82
第一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82
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82
二、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 85
三、疫源地 85
第二节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86
一、预防和控制策略 86
二、预防和控制措施 86
三、计划免疫 88
第十章 医院感染流行病学 89
第一节 概述 89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 89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89
三、医院感染的现状 90
第二节 医院感染的流行过程 90
一、医院感染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 90
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91
第三节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92
一、医院感染的管理 92
二、医院感染监测 93
三、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94
第十一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96
第一节 概述 96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 96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征 96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96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期 97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状与趋势 98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置 98
一、医疗救护 98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98
三、公共卫生管理 98
四、稳定群众情绪 99
第十二章 疾病监测 100
第一节 概述 100
一、疾病监测的定义 100
二、疾病监测的概念 100
三、疾病监测的分类 101
四、疾病监测的工作步骤 101
第二节 疾病监测的内容与方法 101
一、新诊断病例的监测 101
二、死因监测 102
三、健康危害因素监测 103
实习一 流行病学度量指标与疾病的分布 104
实习二 现况调查 109
实习三 病例对照研究 112
实习四 临床试验 116
实习五 诊断试验评价 118
参考文献 119
索引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