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上篇 3
第1章 垄断资本主义——世界战争的根源 3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世界成为一个整体 3
一、第二次科技和工业革命 4
二、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 5
三、促进世界整体化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 9
四、世界整体化发展与世界战争 12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与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 19
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 19
二、垄断资本主义加剧了大国之间的矛盾 27
三、帝国主义世界的主要矛盾 34
第三节 垄断资本主义加速了世界战争的爆发 40
一、垄断资本主义更富于掠夺性和侵略性 40
二、垄断资本重新瓜分世界与战争 42
三、垄断资本主义与大国之间的冲突 47
第2章 民族主义与大国对抗——引发世界战争的重要因素 53
第一节 民族复仇主义与战前法国 53
一、普法战争与法德结怨 53
二、法国“韬光养晦”的方略 56
第二节 奥匈帝国的生存与对外战争 60
一、奥匈帝国——各族人民的监狱 60
二、民族解放战争与帝国生存的危机 63
三、斐迪南“三元制”改革的失败 66
四、走向对外侵略战争 67
第三节 巴尔干民族解放运动与世界大战 70
一、奥匈兼并波黑与波黑人民的抗奥斗争 70
二、巴尔干成为帝国主义矛盾的焦点 71
三、两次巴尔干战争 73
四、萨拉热窝事件 77
第四节 泛斯拉夫主义与俄国的对外扩张 79
一、泛斯拉夫主义运动 79
二、泛斯拉夫主义成为俄国对外扩张的工具 81
三、泛斯拉夫主义政策与巴尔干危机 84
第五节 大德意志主义与争霸战争 87
一、俾斯麦与德国的大陆霸权政策 87
二、建立大德意志帝国的野心 89
第3章 结盟政治与大国对抗 93
第一节 普法战争与欧洲国际关系的演变 93
一、普法战争与德法的长期对抗 93
二、俄德交恶与法俄接近 96
第二节 俾斯麦的力量平衡政策与德奥同盟 98
一、俾斯麦的力量平衡政策 98
二、德奥秘密同盟的缔结 100
第三节 法俄结盟及其影响 105
一、法俄结盟 105
二、欧洲分裂为两大对抗的军事阵营 108
第四节 英国“光荣孤立”政策的放弃 111
一、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动摇 111
二、德国等国的挑战与英国“光荣孤立”政策的放弃 113
三、英法协约的缔结 116
四、英俄协约的缔结 118
第五节 结盟政治——引发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 120
一、政治结盟的作用 120
二、结盟政治的成功推行及其影响 122
第4章 社会思想与社会心理 126
第一节 民族主义成为大国对外政策的思想基础 126
一、霸权主义与大德意志主义思想的膨胀 127
二、法国的世界强国理论与民族复仇主义 130
三、民族主义思潮对俄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133
第二节 强权政治思想成为大国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138
一、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及其影响 138
二、强权政治思想与沙俄对外扩张战争 141
三、强权政治思想与英国等大国地位的维持 142
四、尼采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强权政治观 145
第三节 战争成为普遍认可的手段 148
一、战争被认为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48
二、战争被认为是神圣的事业 151
三、反战运动与和平主义运动 154
第5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60
第一节 德国速决战计划的破产 160
一、德国的威慑战略和速决战计划 160
二、英国貌似中立和德国的失算 163
三、德国速决战的破产 166
第二节 从战争重心的东移到西线的决战 168
一、战争重心的东移与俄军的败北 168
二、意大利参战和交战双方争夺巴尔干国家的斗争 170
三、凡尔登会战 173
第三节 经济封锁和无限制潜艇战 175
一、英国的海上封锁和日德兰海战 175
二、帝国主义和平交易的失败 177
三、经济封锁和无限制潜艇战 179
第四节 美国参战与协约国的最后胜利 180
一、美国参战及其对大战的影响 180
二、俄、奥、德革命运动及其对大战的影响 182
三、大战的结束 183
下编 189
第1章 帝国主义矛盾的重新激化与新的世界战争危险 189
第一节 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陆政策与中日战争 189
一、大陆政策的提出 189
二、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 192
三、“二十一条”与中国的抗争 196
第二节 日美矛盾的逐步激化与太平洋战争 199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美矛盾 199
二、日美矛盾的凸现 205
三、日本的南进与日美矛盾的激化 211
第三节 欧洲列强进入新一轮的角逐 214
一、凡尔赛和约——一个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和平条约 214
二、鲁尔事件与战后欧洲列强的对抗 221
三、欧洲联合运动及其失败 230
四、苏德《拉巴洛条约》 236
第四节 苏波战争及其历史影响 241
一、苏波战争的社会、历史根源 241
二、苏波战争 246
三、苏波战争的历史影响 250
第2章 法西斯运动的兴起 254
第一节 世界性的法西斯浊浪的出现 254
一、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 255
二、法西斯党团和组织的特征 257
第二节 意大利法西斯运动的兴起 261
第三节 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兴起 267
第四节 日本法西斯运动的兴起 271
第3章 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与战争准备 275
第一节 意大利法西斯上台及其战争准备 275
一、夺权准备 276
二、进军罗马和夺取政权 279
三、建立极权统治 281
四、把经济推向战争轨道 284
第二节 德国法西斯势力的坐大 286
一、以貌似民主社会主义的政策赢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农民 286
二、鼓吹极端民族主义以蛊惑民心 288
三、与垄断资本集团和容克地主的勾结和联盟 290
第三节 希特勒上台和法西斯极权统治建立 292
一、极权政治体制 292
二、“一党专制”国家 293
三、“领袖独裁”国家 295
四、监控和镇压系统 297
五、社会控制网络 298
六、文化统制 299
七、社会笼络 300
第四节 纳粹德国的战争准备 303
一、以战争争夺“生存空间”的基本国策的制定 303
二、德国的“总体战”军事思想与全面的扩军备战 307
第五节 日本军部法西斯政权的确立与扩军备战 312
一、持续的危机与加速战争的步伐 312
二、法西斯运动的发展 315
三、“二二六”事件与军部法西斯政权的确立 318
四、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准备 323
第4章 绥靖政策及其恶劣影响 326
第一节 绥靖政策的社会、历史前提 327
一、英国实力的相对下降、和平主义思潮与绥靖政策 327
二、法国实力的削弱及对英国的依赖 334
三、美国孤立主义思潮与罗斯福的对外政策 342
四、西方与苏联的相互忌恨和猜疑与集体安全努力的失败 346
第二节 绥靖政策的全面推行 354
一、大国对日本的绥靖——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 354
二、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与英、法、美的姑息纵容 365
三、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与英、法、美的不干涉政策 368
四、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与德国吞并奥地利 376
第5章 从慕尼黑协定到世界大战爆发 389
第一节 绥靖“精品”——慕尼黑协定与世界面临战争 389
一、1938年捷克危机与张伯伦的绥靖主义对策 389
二、慕尼黑会谈——罪恶的交易 394
三、慕尼黑协定的影响 402
第二节 绥靖的余音与大战在即 409
一、绥靖的余音与波兰面临危机 409
二、艰难的英、法、苏谈判 415
第三节 苏德妥协与苏联的势力范围政策 424
一、苏联对外政策的错误选择 424
二、苏德妥协与苏联的势力范围政策 429
三、苏德柏林会谈 435
四、苏联势力范围政策的影响 437
第6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442
第一节 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442
一、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442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443
三、德、日、意侵略集团的形成 445
四、卢沟桥事变与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局面的形成 448
第二节 世界大战的爆发 451
一、德国入侵波兰与世界大战爆发 451
二、北欧、西欧战役与法国的沦亡 454
三、入侵巴尔干与希特勒欧洲的形成 457
四、苏日中立条约 459
第三节 德国对苏战争与大战的全面展开 461
一、苏德战争的爆发 461
二、美国租借法案的制定与大西洋宪章 463
三、日军偷袭珍珠港与太平洋战争爆发 467
四、抵抗运动的普遍开展 470
第四节 盟军转向战略反攻 473
一、中途岛海战 473
二、阿拉曼战役 474
三、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477
第五节 盟军的全面反攻与法西斯的覆亡 480
一、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480
二、诺曼底登陆与法国的解放 482
三、苏军战略进攻与东欧民族解放战争 484
四、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覆灭 486
五、日本法西斯的覆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489
中文参考书目 492
外文参考书目 498
重要人名索引 502
重要名词索引 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