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孔子与历代孔子图像 1
第一章 孔子真实相貌探讨 7
第一节 文献所见的孔子形象 9
第二节 孔子的真实相貌探微 17
第二章 先秦“位”的观念、壁画及孔子像探讨 26
第一节 先秦时期造型艺术中的人物形象表现形式 28
第二节 先秦祭祀仪式中“位”的观念 29
第三节 孔子殁后到汉代的儒学 33
第四节 先秦绘画与孔子像表现 35
第三章 汉代孔子形象诠释的情节化与概念化 47
第一节 汉代儒学的兴盛 48
第二节 察举制度与相人之术 51
第三节 文献典籍中的孔子形象 54
第四节 汉代美术与孔子图像 59
第四章 魏晋风度与孔子图像思考 84
第一节 三教合流与孔子的偶像化 87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风格 92
第三节 孔子及其弟子图像的“缺席”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标准像” 97
第四节 文献记载中的孔子形象 104
第五章 隋唐到五代孔子图像的发展 118
第一节 隋唐孔子图像的儒学背景 118
第二节 孔子图像的表现形式 120
第六章 官方改造与民间“标准化”——五代宋金元时期的孔子图像 146
第一节 五代宋金元时期孔庙、学校的修建与孔子图像表现 149
第二节 文献记载、传世和考古发现的孔子图像 154
第三节 “七陋说”——孔子图像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173
第七章 因袭与多样化——明清时期的孔子图像 178
第一节 “位”的回归与反复——祭祀中孔子图像形式的变化 184
第二节 文人视野中的孔子——卷轴画中的孔子图像与三教合流 187
第三节 孔子图像的普及与宣传——明清刻本、刻石中的孔子图像 197
第四节 儒学信仰的深入和孔子图像的多样化 199
附录 202
参考文献 215
后记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