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篇 口腔、颌面及颈部解剖 3
第一章 面颈部浅表结构 3
第一节 软组织的特征 3
第二节 皮纹与皮肤分裂线 4
一、皮纹 4
二、皮肤分裂线 4
第二章 颌面部 7
第一节 常用体表解剖标志 7
第二节 面骨 9
一、鼻骨 10
二、颧骨 10
第三节 表情肌 11
口周围肌 11
一、下组 12
二、上组 12
三、口轮匝肌 13
四、颊肌 13
第四节 腮腺 14
一、腮腺的形态及位置关系 14
二、腮腺筋膜囊(鞘) 15
三、腮腺导管 16
四、腮腺与主要血管神经的毗邻关系 16
五、腮腺与面神经 18
六、腮腺的血液供给及神经分布 19
第五节 动脉、静脉及淋巴 20
一、动脉 20
二、静脉 21
三、淋巴 23
第六节 神经 25
一、面神经 25
二、三叉神经 28
三、交感神经 31
第七节 上颌 31
一、上颌骨 31
二、腭骨 36
三、上颌牙的神经分布 37
四、上颌牙的血液供给 38
五、牙周膜与牙龈的神经及动脉 39
六、硬腭 41
七、软腭 42
八、腭的神经 45
九、腭的动脉、静脉及淋巴 47
第八节 下颌 48
一、下颌骨 48
二、颞下颌关节 51
三、咀嚼肌 54
四、神经及动脉 57
第三章 口腔及口腔底部 64
第一节 口腔及口腔壁 64
第二节 口腔的划分及表面标志 65
一、口腔的划分 65
二、表面标志 66
第三节 口腔底部的区分及表面标志 67
第四节 舌骨及舌骨上肌群 68
一、舌骨 68
二、舌骨上肌群 69
第五节 颏下三角、颌下三角及淋巴结 71
一、颏下三角 71
二、颌下三角 71
三、淋巴结 71
第六节 舌肌及舌粘膜 72
一、舌肌 72
二、舌粘膜 75
第七节 神经 76
一、舌神经 77
二、舌下神经 78
三、舌咽神经 79
四、舌的神经分布 80
第八节 舌动脉、静脉及淋巴 81
一、舌动脉 81
二、舌静脉 82
三、舌的淋巴引流 83
第九节 下颌下腺及舌下腺 84
一、下颌下腺 84
二、舌下腺 85
〔附1—1〕小涎腺 86
〔附1—2〕甲状舌管囊肿(瘘)及舌甲状腺 87
第四章 颈部 88
第一节 概述 88
第二节 颈部的境界及体表标志 89
一、颈部的境界 89
二、颈部的体表标志 89
第三节 颈部肌及颈部分区 90
一、颈部肌 90
二、颈部分区 94
第四节 动脉 95
一、颈总动脉 96
二、颈动脉窦及颈动脉体 100
第五节 静脉 101
一、浅静脉 101
二、深静脉 102
第六节 淋巴结及淋巴干 103
一、咽后淋巴结群 103
二、颈前淋巴结群 104
三、颈外侧淋巴结群 104
四、右淋巴导管及胸导管 107
第七节 神经 109
一、颈部的脑神经 109
二、颈神经丛 110
三、臂神经丛 112
四、颈交感干 112
第八节 颈部主要血管、神经干及胸膜顶的体表投影 113
第五章 面颈部筋膜及筋膜间隙 114
第一节 概述 114
第二节 筋膜 114
一、浅筋膜 114
二、深筋膜 114
第三节 筋膜间隙 117
一、颈部筋膜间隙 117
二、头面部筋膜间隙 118
〔附1—3〕颌面部筋膜间隙与牙源性感染的关系 124
〔附1—4〕面颈部筋膜间隙的连通关系 125
第二篇 牙体解剖、牙列与咬合 126
第一章 牙体解剖 126
第一节 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126
一、牙的组成 126
二、牙的分类 127
三、牙的功能 128
第二节 牙的萌出及牙位记录 129
一、牙的萌出 129
二、临床牙位记录 130
第三节 牙体解剖应用名词及表面标志 130
一、应用名词 130
二、牙冠各面的命名 131
三、牙冠的表面标志 132
第四节 恒牙的外形 133
一、切牙 133
二、尖牙 137
三、双尖牙 138
四、磨牙 142
第五节 乳牙的外形 147
一、乳前牙 147
二、乳磨牙 148
第六节 牙齿形态的生理意义 150
一、牙冠形态的生理意义 150
二、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 151
第二章 牙髓腔 152
第一节 概述 152
一、牙髓腔的解剖标志 152
二、髓腔的一般特征 153
第二节 各类恒牙的髓腔 154
一、切牙的髓腔 154
二、尖牙的髓腔 155
三、双尖牙的髓腔 156
四、磨牙的髓腔 158
第三节 乳牙的髓腔 159
第三章 牙列与咬合 161
第一节 牙列 161
一、牙弓的形状 161
二、牙弓的?面形态 162
三、牙齿排列的倾斜情况 164
四、牙弓形态的生理意义 165
五、确定颅、面、颌、牙弓关系的主要面部标志 166
第二节 ?与颌位关系 167
一、正中关系 168
二、非正中关系 172
三、咬合的各种类型 175
四、咬合运动的范围 177
五、尖牙保护?与组牙功能? 178
第三节 牙列各阶段的?特征 179
第三篇 口腔生理 181
第一章 咀嚼功能 181
第一节 咀嚼效率、咀嚼压力、咀嚼力和咀嚼周期 181
一、咀嚼效率 181
二、咀嚼压力 182
三、咀嚼力 183
四、咀嚼周期 183
第二节 咀嚼运动中的力学分析 183
第三节 咀嚼运动的方式和各口腔结构对咀嚼的作用 185
一、口腔壁 185
二、固有口腔 185
三、舌 186
四、咀嚼肌 186
五、牙齿 186
第四节 咀嚼中枢 187
第五节 下颌的运动 187
一、开口运动 188
二、闭口运动 189
三、前伸运动 189
四、后退运动 189
五、侧向运动 189
第六节 咀嚼肌肌电 190
一、生物电产生的原理 190
二、各种咬合情况下的咀嚼肌肌电 191
三、咀嚼肌肌电在临床上的应用 195
第二章 吞咽功能 196
第一节 吞咽的随意和非随意阶段 196
第二节 吞咽反射 197
第三节 吞咽与口腔颌面部的生长发育 197
第三章 语言功能 199
第一节 发音的机制 199
第二节 口腔器官与语音 200
第三节 发音器官的神经支配 200
第四节 口腔缺损所构成的语音疾病 200
第四章 涎液功能 202
第一节 涎腺的性质 202
第二节 涎液的分泌调节 202
第三节 涎液的性质 203
第四节 涎液的作用及分泌异常 203
〔附3—1〕涎液激素(涎液素) 204
第五章 感觉功能 205
第一节 触觉和压觉 205
第二节 温度觉 205
第三节 味觉 206
第四节 痛觉 207
第六章 牙齿的生理 209
第一节 牙齿的理化性质 209
一、牙齿的化学性质 209
二、牙齿的物理性质 209
第二节 牙齿对各种外界刺激的反应 210
一、温差刺激 210
二、压力刺激 211
三、造牙本质细胞原浆突切断面的液体流动刺激 211
四、渗透压刺激 212
五、电流刺激 212
第三节 牙髓与牙龈 212
一、牙髓的血液循环 212
二、牙龈的血液供给 213
第四节 营养对牙齿的影响 213
一、有机的营养物质 214
二、无机的营养物质 214
三、维生素 214
第五节 内分泌激素对牙齿的影响 214
第六节 牙齿的生理性移动 215
〔附3—2〕航空性牙痛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