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 1
上编 民国书法的收藏投资 3
一、民国书法的历史文化背景 3
转型期的人文艺术 3
书法发展的新文化环境 4
中国书法的繁荣期 6
二、民国书法的基本特征 9
国学滋养 功底深厚 9
碑帖互通 不拘一格 11
身份不一 书以人传 13
个性鲜明 各臻其妙 16
三、民国书法的形式与内容 19
立轴与条屏:大气煌煌 19
横幅与手卷:书香底蕴 22
对联与题词:神情所归 25
扇面与册页:文人意趣 29
信札与手稿:发之于心 33
四、民国书法的收藏空间与投资机遇 38
走出“三个误区” 38
艺术市场下一个“明星” 40
升值趋势不可遏制 42
五、民国书法中的“黑马” 45
领军人物的作品 45
作者的名望和地位 48
文化含量与文献价值 51
艺术性、观赏性与完整性 54
不应被边缘化的人物 56
六、民国书法的作伪与鉴别 61
民国书法的伪作 61
观时代风貌——辨伪方法之一 64
看个性气度——辨伪方法之二 66
察笔法行气——辨伪方法之三 67
识纸墨新旧——辨伪方法之四 69
七、投资策略与藏外之功 73
精品第一 独辟蹊径 73
博学多看重实践 76
培养创造性思维 78
下编 民国名人的书法鉴赏 83
朴茂多姿——王闿运 83
重拙峻厚——樊增祥 85
苍浑豪放——吴昌硕 87
帝师墨韵——陈宝琛 89
纵横驰骤——沈曾植 91
翩翩自适——高邕 94
清淳稳健——张謇 96
结藻清英——严复 98
通达平和——宋伯鲁 100
文治总统——徐世昌 102
秀逸俊朗——王同愈 105
以拙为妍——陈三立 陈衡恪 106
大气开张——康有为 109
南开校父——严修 112
楷隶相参——郑孝胥 114
冲融超迈——曾熙 116
雄健奇崛——齐白石 118
骨力内含——华世奎 121
质朴舒和——黄宾虹 124
静穆安然——吴稚晖 126
宽博庄重——孙中山 128
温文儒雅——罗振玉 130
白龙山人——王一亭 133
蕴蓄深沉——潘龄皋 135
意态轩昂——蔡元培 137
性欲穷理——章太炎 140
风雅联圣——方尔谦 142
遒劲清丽——张伯英 145
北碑章草——罗惇曧 罗惇? 146
末科状元——刘春霖 149
用笔随心——吴佩孚 151
雅韵欲流——黄节 153
坚凝生辣——梁启超 155
雄风凛凛——黄兴 157
太虚中和——商衍鎏 商承祚 159
气势慑人——杨度 162
风神卓立——李瑞清 163
古意涵茹——王国维 166
参禅悟道——萧退庵 169
旷代草圣——于右任 171
隶书情结——胡汉民 175
天马行空——陈独秀 177
清丽文静——王禔 179
严正精卓——谭延闿 谭泽闿 182
超然物外——李叔同 185
晋唐遗意——周肇祥 187
厚实洒脱——鲁迅 189
筋力丰足——叶恭绰 190
金石遗味——马衡 192
苍劲研润——余绍宋 195
以书明志——冯玉祥 197
雍容醇正——章士钊 199
外遒内蕴——马一浮 201
轻灵细秀——汪精卫 203
江左风流——沈尹默 204
磊落萧散——谢无量 207
运笔如飞——柳亚子 209
流美端丽——蒋介石 211
刀笔意趣——杨仲子 212
恣肆酣畅——袁克文 214
随意浑洒——胡适 216
灵秀典雅——傅增湘 219
意韵和谐——郭沫若 220
章草大家——郑诵先 223
苍蔼蕴藉——容庚 224
碑妻帖子——吴湖帆 226
结藻组绣——马公愚 229
结古化新——徐悲鸿 231
龙蛇飞动——郁达夫 233
浊世王孙——溥儒 235
雄沉挺劲——潘天寿 238
浸润二王——吴玉如 240
昌谷仙才——张伯驹 243
瑶池归来——林散之 245
涤荡瑕秽——邓散木 247
古拙生辣——张大千 250
臣书刷字——沙孟海 253
北碑三昧——萧娴 255
悠闲婉约——陈运彰 257
书清若兰——白蕉 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