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保护与治理》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娄胜霞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6188514
  • 页数:215 页
图书介绍:本书采用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与系统的方法、反思与批判的方法和文献阅读法,坚持马克思生态文明观,沿着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研究路径,系统地研究了生态文明相关问题,辩证地分析了西部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提出了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对策。

导论 1

一 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1

二 研究历史与现状的追踪分析 5

三 研究的重点难点、方法与创新 20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对文明观的继承与发展 23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文明问题的认识与发展 23

一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24

二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26

三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 27

第二节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与时代背景 29

一 国际背景 29

二 国内背景 35

第三节 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与意义 42

一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独创贡献 42

二 建设生态文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 42

三 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43

四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走出生态困境的必然选择 44

五 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构建正确的价值观 44

第二章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观 45

第一节 文明与生态文明 45

一 什么是文明 45

二 什么是生态文明 48

三 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 51

第二节 生态文明观 55

一 什么是生态文明观 55

二 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57

三 什么样的生态文明观才是科学的 6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内涵 62

一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基本观点 62

二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与西方生态 64

文明观的区别 64

第三章 我国西部地区面临的生态问题 70

第一节 自然环境维度的生态问题 70

一 自然环境相对恶劣 70

二 自然环境复杂 82

三 生态环境脆弱 84

第二节 经济社会维度的生态问题 90

一 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矛盾突出 90

二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加剧 95

三 生态保护与生态治理优势与挑战并存 102

第三节 生存与发展维度的生态问题 104

一 生存与环境的矛盾 105

二 发展与环境的矛盾 106

第四章 西部地区生态保护与治理中的问题 108

第一节 发展观方面的问题 109

一 传统发展观及其反思 109

二 生态保护与治理中的发展观问题 110

第二节 政策选择方面的问题 114

一 可供选择的生态保护与治理政策及其问题 114

二 政府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方面的不足 118

三 生态保护与治理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 122

四 生态保护与治理政策激励方面的问题 123

第三节 文化观念的障碍问题 123

一 文化观念对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作用 124

二 生态保护与治理中文化观念的障碍 124

第四节 生态保护的公平性问题 127

一 生态保护的公平性与科学性问题 127

二 公平性与行政法律公正性问题 128

三 区际公平性问题 130

四 区域内部城乡间的不公平性 132

五 代际不公平性问题 132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指导下的生态保护与治理 139

第一节 生态保护与治理应以人为本 139

一 什么是以人为本 141

二 生态保护与治理为什么要以人为本 143

三 生态保护与治理中如何实现以人为本 146

四 生态保护与治理中实现以人为本的评价尺度 148

第二节 生态保护与治理应贯彻科学发展观 149

一 生态保护与治理应从实际出发 149

二 生态保护与治理应坚持发展与保护的统一 152

三 生态保护与治理应具有可持续性 153

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治理与和谐社会建设 154

一 生态保护与治理应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 155

二 生态保护与治理应体现公平正义原则 157

第六章 西部地区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对策建议 160

第一节 生态保护与治理应遵循的基本理念 161

一 改变传统发展观念,贯彻科学发展观 161

二 科学发展观追求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 163

三 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 165

四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167

第二节 生态保护与治理中需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168

一 多种文明协调发展的关系 170

二 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171

三 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 173

四 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174

五 责任与权利的关系 175

六 政府的主导性与群体自觉性的关系 177

七 环境治理与量力而行的关系 178

八 法律规范与教育引导的关系 179

第三节 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具体建议 181

一 完善生态保护与治理的制度体系 181

二 发展生态经济 189

三 加强科技创新 195

四 加强文化创新 199

结论 202

参考文献 204

后记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