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通史 3》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章风嵚著
  • 出 版 社:北京:东方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6071338
  • 页数:396 页
图书介绍:《中华通史》是著者章嵚心力之作,前后修改数次,于1913年着笔题写,1920年初具大概,著者去世两年后才得以整理出版。原书名《中华新史》,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时将其改名为《中华通史》,并入《大学丛书》。洋洋一百余万字,是中国通史类巨著。全书起于远古三代,迄于清末民初,将上古(黄帝前后至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古(隋唐)、近古(五代至明)、近世(清至民初)分作甲、乙、丙、丁四编,历叙各代史实、法制、文化,于朝代更迭、建官、理财、制兵、学艺、美术、宗教、风俗等悉究本末,巨细无遗。据信史以述作,琐记小说不予采用,于记载不一、观点不同之处取折中态度。

第二篇 蒙古入主国民移转时代(元明) 1

第一章元(民国纪元前六百三十三年至前五百四十四年) 1

元统一以来三十年间盛势之一(大事之设施及权奸之除戮)(民国纪元前六百三十三年至前六百零五年) 1

元统一以来三十年间盛势之二(东南海之征伐及藩祸之克平)(民国纪元前六百三十三年至前六百零五年) 6

元衰六十年间乱端之一(继嗣之纷纭及权臣之迭出)(民国纪元前六百零五年至前五百七十九年) 14

元衰六十年间乱端之二(末途之失政及中夏之沦胥)(民国纪元前五百七十九年至前五百四十四年) 19

第二章 明上(民国纪元前五百六十年至前四百八十八年) 25

明兴七十余年间由分而合之一(东南之戡定及统一之肇基)(民国纪元前五百六十年至前五百十四年) 25

明兴七十余年间由分而合之二(功臣之诛戮及藩国之分封)(民国纪元前五百四十四年至前五百十四年) 41

明兴七十余年间由分而合之三(永乐之称兵及四隅之底定)(民国纪元前五百十三年至前四百八十八年) 46

第三章 明下(民国纪元前四百八十七年至前二百六十九年) 62

明中世百九十余年间变故纷更之一(藩祸之再兴及王振诸人之用事)(民国纪元前四百八十七年至前四百四十八年) 62

明中世百九十余年间变故纷更之二(宦官之继起及成化、弘治两代之行兵)(民国纪元前四百四十七年至前四百零七年) 73

明中世百九十余年间变故纷更之三(宦权兵祸之迭乘及嘉靖一朝之纷乱)(民国纪元前四百零六年至前三百四十六年) 83

明中世百九十余年间变故纷更之四(江陵柄国后之大势及党论之初兴)(民国纪元前三百四十五年至前二百九十二年) 102

明末四十年间对清失势之一(客魏之用事及三案之纷争)(民国纪元前二百九十二年至前二百八十四年) 119

明末四十年间对清失势之二(流寇之残局及三王之迭覆)(民国纪元前二百八十四年至前二百六十八年以后) 126

第四章 本时代之法制 145

本时代法制之一(建官及理财) 145

(附)人才之任用与培养 149

(附)农工商之待遇 154

本时代法制之二(制兵及用法) 157

(附)兵士之征调 159

(附)法典之编纂 160

第五章 本时代之文化上 161

本时代文化之一(学艺) 161

本时代文化之二(美术) 168

(附)音乐 171

第六章 本时代之文化下 172

本时代文化之三(宗教) 172

本时代文化之四(风俗) 177

丁编 近世史 185

第一篇满洲入主民国胚胎时代(清) 185

第一章 清上(民国纪元前二百六十八年至前一百十七年) 185

清兴百五十年间盛势之一(顺治之统一及康熙之武威)(民国纪元前二百六十八年至前一百九十年) 185

清兴百五十年间盛势之二(雍正之法治及乾隆之升平)(民国纪元前一百八十九年至前一百十七年) 218

第二章 清中(民国纪元前一百十六年至前三十八年) 257

清中世八十年间由盛而衰之一(嘉道间之乱事及鸦片之战争)(民国纪元前一百十六年至前六十二年) 257

清中世八十年间由盛而衰之二(英法之交侵及太平天国之大难)(民国纪元前六十二年至前三十八年) 276

第三章 清下(民国纪元前三十七年至前一年) 305

清末三十七年间由衰而亡之一(外患之迭乘及朝臣之失策)(民国纪元前三十七年至前四年) 305

清末三十七年间由衰而亡之二(内忧之继起及民国之勃兴)(民国纪元前十四年至前一年) 331

第四章 本时代之法制 348

本时代法制之一(建官及理财) 348

(附)人才之任用与培养 349

(附)农工商之待遇 351

本时代法制之二(制兵及用法) 352

(附)兵之征调 353

(附)法典之编纂 354

第五章 本时代之文化上 354

本时代文化之一(学艺) 354

本时代文化之二(美术) 358

(附)音乐 360

第六章 本时代之文化下 360

本时代文化之三(宗教) 360

本时代文化之四(风俗) 363

校读后记 367

附录 373

国史之研究 373

第一节 读史之要义 373

第二节 正史之研究 374

第三节 编年史之研究 383

第四节 纪事本末之研究 386

第五节 别史杂史之研究 387

第六节 国史上民族之研究 389

后记 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