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动机 2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第二章 我国外语教育回顾 5
2.1 古代的外语教育 6
2.2 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外语教育 6
2.3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语教育 11
2.3.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语教育 12
2.3.2 “文革”时期的外语教育 14
2.3.3 改革开放后的外语教育 16
2.3.4 世纪之交以来的外语教育 18
2.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语教育总的特点 23
2.5 我国外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6
2.6 我国外语教育中的问题诊断 32
第三章 行动研究概述 37
3.1 行动研究的定义 37
3.2 行动研究的参与者 39
3.3 行动研究的实施地点 40
3.4 行动研究的一般过程 40
3.5 行动研究的主要特点 45
3.5.1 参与性 45
3.5.2 实践性 46
3.5.3 反思性 46
3.5.4 合作性 46
3.5.5 共享性 47
3.6 行动研究的目的 47
3.7 行动研究在中国 48
第四章 外语教育中的行动研究 55
4.1 案例一: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55
4.1.1 研究背景 55
4.1.2 问题诊断 56
4.1.3 教学设计 57
4.1.4 教学行动 58
4.1.5 教学评估 59
4.1.6 英语口语教学行动研究反思 61
4.2 案例二:英语远程教学中的合作行动研究 67
4.2.1 英语远程教学中的合作行动研究循环一 67
4.2.2 英语远程教学中的合作行动研究循环二 69
4.2.3 英语远程教学中的合作行动研究循环三 82
4.3 案例三:外语教师教育中的行动研究一 87
4.3.1 研究背景 87
4.3.2 问题诊断 88
4.3.3 教学设计 89
4.3.4 教学行动 94
4.3.5 教学反思 96
4.4 案例四:外语教师教育中的行动研究二 97
4.4.1 研究背景 97
4.4.2 问题诊断 98
4.4.3 教学设计 99
4.4.4 教学行动 101
4.4.5 教学评估与反思 103
4.4.6 案例四的行动研究反思与国外理论研究的比较 105
4.5 案例中外语教学的反思 108
4.5.1 文献调查 108
4.5.2 行动研究以及对行动研究之研究 110
4.6 国内外行动研究的反思 114
第五章 外语教育的行动研究观 118
5.1 行动研究观的基本内涵 118
5.1.1 行动研究观与研究方法 119
5.1.2 行动研究观与研究的参与者 124
5.1.3 行动研究观与教学方法 132
5.1.4 行动研究观与学习方法 138
5.1.5 行动研究观与混合学习理论 142
5.1.6 行动研究观与“后方法”时代 146
5.1.7 行动研究观与复杂科学理论 151
5.1.8 行动研究观与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 154
5.1.9 行动研究观与行动研究的目标 158
5.1.10 行动研究观与实践共同体 161
5.1.11 行动研究观与教育生态学 163
5.2 行动研究观的总结 167
5.2.1 行动研究观的目标 168
5.2.2 行动研究观的核心 168
5.2.3 行动研究观的根本方法 169
5.2.4 行动研究观的核心纽带 170
5.2.5 行动研究观的操作模式 172
第六章 行动研究观与外语教育中思辨能力的培养 173
6.1 我国外语教育中“思辨缺席症”的主要表现 173
6.2 行动研究观对“思辨缺席症”的解读 176
6.2.1 角度一:行动研究观的目标 176
6.2.2 角度二:行动研究观的核心 176
6.2.3 角度三:行动研究观的根本方法 177
6.2.4 角度四:行动研究观的核心纽带 178
6.2.5 角度五:行动研究观的操作模式 179
6.3 国内外思辨能力的研究现状 180
6.4 思辨能力培养框架的初步构建 185
6.5 行动研究观与思辨能力的培养 187
6.6 行动研究观指导下的思辨能力培养实践 195
6.6.1 思辨能力培养第一阶段实践 195
6.6.2 思辨能力培养第二阶段实践 201
6.6.3 思辨能力培养第三阶段实践 203
第七章 中国语境下的行动研究观与思辨能力培养 213
7.1 行动研究观与中国社会文化传统 213
7.2 思辨能力的培养与中国社会文化语境 221
参考文献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