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目标伪装隐身技术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照金主编;崔东旭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18091878
  • 页数:381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11章。第1章:绪论。第2章:目标的光学特性基础知识。第3章:典型军用目标的光学特性。第4章:目标光学特性测试。第5章:军用伪装技术。第6章:可见光隐身。第7章:红外隐身。第8章:激光隐身。第9章:雷达隐身。第10章:声波隐身。第11章:反隐身技术,介绍现有武器系统和隐身技术自身存在的问题,探测隐身目标的反隐身技术和系统等。

第1章 绪论 1

1.1伪装技术 1

1.1.1伪装技术的内涵 1

1.1.2伪装技术的发展历程 2

1.1.3伪装技术的发展趋势 2

1.2隐身技术 3

1.2.1隐身技术的内涵 3

1.2.2隐身技术的发展历程 3

1.2.3世界隐身技术的应用情况 4

参考文献 6

第2章 目标光学特性基础知识 7

2.1目标光学特性概述 7

2.2光辐射的基本量 8

2.2.1辐射参数及定律 8

2.2.2本征辐射参数 10

2.2.3光度参数及定律 10

2.2.4目标反射、散射特性参数 12

2.3色度学基本量 12

2.3.1颜色的定义 13

2.3.2目标的色度特性参数 14

2.3.3人眼视觉特性与物体观察 14

2.3.4颜色三刺激值 15

2.4目标的散射特性 16

2.4.1面散射特性 16

2.4.2体散射特性 17

2.4.3散射特性的表述 18

2.5光在大气中的传输 20

2.5.1大气传输过程 20

2.5.2大气吸收 20

2.5.3大气散射 21

2.6激光水下传输 23

参考文献 24

第3章 典型军用目标的光学特性 25

3.1目标与背景基本红外特性 25

3.1.1普通目标的光学特性 25

3.1.2太阳的光学特性 26

3.1.3地球及自然地表的红外辐射特性 26

3.1.4背景的辐射特性 29

3.2飞机的辐射特性 30

3.2.1喷气发动机红外辐射强度 30

3.2.2喷气发动机尾焰红外辐射 31

3.2.3飞机蒙皮的温度 31

3.2.4飞机红外辐射特征的影响因素 32

3.2.5实际飞机的红外辐射分析 33

3.3导弹的辐射特性 34

3.3.1发动机尾喷焰红外辐射 34

3.3.2蒙皮红外辐射模型 36

3.3.3.尾喷管红外辐射模型 36

3.3.4某型反舰导弹红外辐射计算仿真 37

3.4坦克的辐射特性 38

3.4.1影响坦克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的因素 39

3.4.2坦克的红外辐射特性 40

3.5导弹发射车的红外辐射特性 42

3.5.1导弹发射车24h内红外辐射温度变化 42

3.5.2导弹发射车的主要红外暴露征候 43

3.6舰船的辐射特性 44

3.6.1舰船红外辐射的来源 44

3.6.2舰船红外辐射的估算 44

3.7卫星的光学特性 46

3.7.1太阳辐射 46

3.7.2地球辐射 46

3.7.3卫星的热特征 46

3.7.4卫星的可见光特征 48

3.7.5卫星的散射特性 48

参考文献 48

第4章 目标光学特性测试技术 50

4.1目标光学特性测试概述 50

4.1.1目标光学特性测试基本概念及术语 50

4.1.2静态目标光学特性测量 51

4.1.3动态目标角度分布测量 51

4.2目标测试的一般原则及影响因素 52

4.2.1一般原则 52

4.2.2探测距离的影响 52

4.2.3目标/背景对比度 53

4.3目标光学特性测试系统及过程 54

4.3.1探测过程主要要素 54

4.3.2点目标测试 55

4.3.3面目标测试 56

4.3.4红外辐照对比度 57

4.4典型目标特性测量系统 57

4.4.1空间目标光度特性测量系统 57

4.4.2地面跟踪目标红外特性测量系统 59

4.4.3机载红外测量系统 61

4.4.4激光散射特性测试 64

参考文献 67

第5章 军事目标的伪装 68

5.1伪装技术概述 68

5.1.1伪装的原理与分类 68

5.1.2目标的暴露征候 70

5.1.3军事目标的伪装 71

5.1.4城市重要目标的伪装 72

5.1.5防空武器系统伪装 74

5.1.6伪装网 76

5.1.7伪装毯 79

5.1.8动态伪装 82

5.1.9迷彩伪装 85

5.2目标伪装效果评价的主要方法 87

5.2.1实地检测、人工判别 87

5.2.2通过发现概率方程对伪装效果进行评估 88

5.2.3基于光谱反射特性的伪装性能评价 89

5.2.4基于欧氏距离的伪装器材性能评估 90

5.2.5基于纹理分析的伪装器材效果评价 92

5.2.6基于光谱成像的伪装效果评价 94

5.2.7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伪装器材效能评估 97

5.2.8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伪装效能评估 100

5.2.9层次分析法 102

5.2.10其他评价方法 103

5.3典型装备及设施的伪装效果评价 104

5.3.1地空导弹阵地实际伪装效果评价 104

5.3.2集群目标伪装效果综合评价 106

5.3.3导弹发射车红外伪装效果评估 112

5.3.4直升机攻击条件下装甲目标伪装效能评估 113

5.3.5伪装对直瞄兵器作战能力影响的评估 116

5.3.6迷彩伪装效果评价 120

5.4伪装性能测试 124

5.4.1迷彩伪装材料实验室测量 124

5.4.2地面伪装目标高光谱成像检测 125

5.4.3伪装网性能测试 127

参考文献 128

第6章 可见光隐身 131

6.1可见光隐身原理 131

6.1.1可见光探测系统 131

6.1.2可见光隐身的一般原理 134

6.1.3动态隐身 134

6.1.4自适应隐身 134

6.2可见光隐身材料 135

6.2.1 隐身涂料 135

6.2.2动态隐身变色材料 138

6.3可见光隐身主要途径 140

6.3.1迷彩隐身 140

6.3.2烟雾隐身 140

6.3.3飞机的隐身措施 140

6.4可见光隐身发展现状 141

6.4.1法国的研究情况 142

6.4.2隐身衣 142

6.5可见光隐身效果评估 143

6.5.1材料性能的表征 143

6.5.2隐身效果的表征 144

6.6可见光隐身性能测试 145

6.6.1光在光学材料中的传输 145

6.6.2反射比测量 145

6.6.3隐身目标的亮度测试 147

6.6.4隐身目标与背景对比度测量 150

6.6.5隐身目标的颜色测量 153

6.7可见光隐身计量 156

6.7.1亮度计校准 156

6.7.2光谱辐射计校准 158

6.7.3光谱测色仪的校准 159

参考文献 160

第7章 红外隐身 162

7.1红外隐身原理及技术措施 162

7.1.1红外探测系统 162

7.1.2红外隐身原理 165

7.1.3红外隐身措施 165

7.2红外隐身材料 166

7.2.1控制红外隐身材料的发射率 167

7.2.2控制温度的红外隐身材料 170

7.2.3远红外伪装涂料 170

7.3红外隐身技术的应用 171

7.3.1飞机的红外隐身 171

7.3.2坦克装甲车辆的红外隐身 172

7.3.3导弹的红外隐身 172

7.3.4导弹发射车的红外隐身 174

7.3.5舰艇的红外隐身 175

7.3.6卫星的光学隐身 178

7.4红外隐身效果评估 178

7.4.1红外隐身的性能表征 178

7.4.2基于灰度相关的红外隐身效果评估 180

7.4.3红外隐身涂层隐蔽系数 182

7.4.4隐蔽效率评估红外隐身效果 184

7.5典型装备的红外隐身性能评估 187

7.5.1飞行器红外隐身工程评价 187

7.5.2战车的红外隐身效果评估 189

7.5.3水面舰艇的红外隐身效果评估 192

7.5.4针对反舰导弹的舰艇红外隐身效果评估 194

7.5.5飞航导弹红外隐身效能评估 196

7.6红外发射率测试 198

7.6.1红外发射率测试方法的分类 198

7.6.2 量热法半球积分发射率的测量 199

7.6.3反射法测量发射率 200

7.6.4能量法测量发射率 202

7.6.5多波长法测量发射率 205

7.6.6实验室简易发射率测量 206

7.6.7有关标准对红外发射率试验的规定 207

7.7红外隐身效果外场测试 211

7.7.1外场测试概况 211

7.7.2典型外场测试系统 212

7.8外场测试实例 216

7.8.1无人侦察机红外隐身特性研究 216

7.8.2飞机发动机红外隐身性能研究 218

7.9红外隐身计量 219

7.9.1红外发射率测量装置的溯源 219

7.9.2红外热像仪参数的校准 222

7.9.3红外光谱辐射计的校准与溯源 226

参考文献 230

第8章 激光隐身 232

8.1激光隐身原理 232

8.1.1典型激光武器系统的工作原理 232

8.1.2激光雷达截面 236

8.1.3激光雷达测距方程 237

8.1.4临界散射截面 237

8.1.5理论上减小激光雷达截面的方法 237

8.2激光隐身主要途径 238

8.2.1采取外形技术 238

8.2.2采用功能材料技术 239

8.2.3减小“猫眼效应” 242

8.2.4其他激光隐身技术 242

8.2.5激光隐身技术发展趋势 243

8.2.6常用军事装备的激光隐身 243

8.3激光隐身效果评估 246

8.3.1激光隐身性能的表征 246

8.3.2激光隐身效果的评价方法 247

8.4激光隐身性能测试 251

8.4.1激光隐身性能外场测试 251

8.4.2激光隐身性能实验室测试 253

8.4.3利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研究目标反射和散射特性 256

8.4.4实际目标的反射散射特性测试 258

8.5激光隐身计量 262

8.5.1激光测距机测距准确度校准 262

8.5.2标准反射板的校准 263

参考文献 265

第9章 雷达隐身 267

9.1雷达隐身原理 267

9.1.1雷达的工作原理与组成 267

9.1.2雷达散射截面与隐身原理 270

9.2雷达隐身措施 272

9.2.1精心设计武器的外形 272

9.2.2采用雷达吸波材料和透波材料 273

9.2.3采用电子措施降低兵器的雷达截面 274

9.2.4等离子体隐身技术 275

9.3雷达隐身技术的应用 278

9.3.1飞机雷达隐身 278

9.3.2导弹雷达隐身 281

9.3.3舰艇的雷达隐身 282

9.4雷达隐身效果评估 284

9.4.1隐身效能评估基本概念 284

9.4.2雷达的目标特性 286

9.4.3雷达的探测距离 286

9.4.4发现概率的计算 287

9.4.5舰艇雷达隐身效果评估实例 290

9.4.6飞机隐身效能评估实例 291

9.5雷达隐身性能测试 293

9.5.1雷达散射截面测量的主要方法及要求 293

9.5.2缩比模型测量 294

9.5.3典型雷达散射截面测量系统 299

参考文献 300

第10章 声波隐身 302

10.1声波隐身物理基础 302

10.1.1声波基础知识 302

10.1.2噪声 305

10.1.3声纳 306

10.2声波隐身原理 308

10.2.1声特征的控制 308

10.2.2声波隐身技术 309

10.2.3潜艇的声波隐身 311

10.2.4舰船水声隐身 313

10.2.5水雷的声隐身 317

10.2.6飞机的声隐身 318

10.3声波隐身效果评估 322

10.3.1噪声的测量 322

10.3.2潜艇声隐身效果评估 325

10.3.3水雷声隐身效果评估 328

10.3.4消声瓦声学性能的测量 330

参考文献 331

第11章 反隐身技术 332

11.1隐身技术和武器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 332

11.1.1隐身平台本身存在的问题 332

11.1.2隐身技术和武器系统作战方面的局限性 332

11.2探测隐身目标的技术和系统 333

11.2.1提高雷达探测能力 333

11.2.2无源探测系统 335

11.2.3利用光学装置探测隐身目标 335

11.2.4声学探测 336

11.2.5新型预警机 336

11.3组网雷达反隐身技术 337

11.3.1隐身目标特性分析 337

11.3.2组网雷达反隐身原理 338

11.3.3组网雷达的战术反隐身措施 340

11.3.4组网雷达的技术反隐身措施 340

11.3.5雷达网反隐身性能指标 340

11.3.6组网雷达的优化部署 340

11.3.7多种类雷达混编组网 342

11.4组网雷达反隐身性能评估 342

11.4.1组网雷达的反隐身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342

11.4.2组网雷达反隐身性能评估指标模型 343

11.4.3组网雷达的反隐身效能评估指标模型 345

11.4.4基于探测范围的雷达网反隐身能力评估方法 346

11.5反红外隐身技术 349

11.5.1反红外隐身一般措施 349

11.5.2飞机的反红外隐身措施 350

11.6新型雷达反隐身 351

11.6.1超视距雷达反隐身 352

11.6.2相控阵雷达反隐身 353

11.6.3超宽带太赫兹雷达反隐身 356

11.6.4冲激雷达反隐身 359

11.6.5米波谐振雷达反隐身 362

11.6.6无源雷达反隐身 364

11.6.7临近空间双基地雷达反隐身 369

11.6.8成像激光雷达反隐身 370

11.6.9太赫兹反等离子体隐身 373

11.6.10各种新型雷达反隐身技术的性能比较 373

11.7微波无源探测隐身目标 374

11.7.1微波辐射计探测目标的机理 374

11.7.2微波辐射计对隐身目标的探测方法 376

11.7.3微波辐射计用于隐身目标探测的性能分析 377

11.8激光/声反隐身探潜 379

参考文献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