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甲卷 8
《春秋》大义与“六科十指” 8
一、《春秋》种种 9
二、作《春秋》、修《春秋》 12
三、君子与孔子 16
四、春作秋成? 19
五、知我、罪我 25
六、拨乱世,反之正 28
七、三传长短 32
八、六科 43
九、十指 61
十、“三科九旨”之说 111
乙卷 119
董仲舒《春秋》法统之辨证与阐发 119
一、孔子改制的礼法资源 121
二、三代虽殊制,其道则一贯 129
三、素、文或素、青 136
四、质、文 139
五、忠、敬、文 146
六、忠、质、文 158
七、王正月 167
八、黑、白、赤三统 177
九、《春秋》当新王 185
十、四法 199
十一、“四法”感应 213
十二、三王、五帝、九皇、六十四民 217
十三、汉德建构之虚实 225
丙卷 232
《春秋》属辞比事与董仲舒之辞法研究 232
一、孔子辞 234
二、辞有意 236
三、正名、嫌不嫌 246
四、辞穷、不辞当辞、我辞 250
五、君子辞 255
六、“大之”之辞 261
七、非常辞 268
八、微辞 286
九、董仲舒的《春秋》辞法(一) 291
十、董仲舒的《春秋》辞法(二) 299
十一、董仲舒的《春秋》辞法(三) 306
十二、董仲舒的《春秋》辞法(四) 312
十三、董仲舒的《春秋》辞法(五) 326
十四、董仲舒的《春秋》辞法(六) 341
十五、董仲舒的《春秋》辞法(七) 348
附论一 358
董仲舒与武帝尊罢案 358
附论二 377
董仲舒的祥瑞灾异之说与谶纬流变 377
参考书目 393
主要检索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