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经济、管理篇 3
促进广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研究&朱名宏(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3
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对策研究&隋广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30
后亚运时期广州经济增长的动力研究&尹涛(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44
基于低碳经济的“双提升”战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王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90
培育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向晓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107
广州物联网开发应用研究&刘发贵(华南理工大学) 130
开征物业税对广州影响的评估研究&方建国(中山大学) 138
农民个性特质、创业选择及其扶持&罗明忠(华南农业大学) 152
广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模式研究——双高外向联合驱动模式&易远宏(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177
广州社区内生型农村小型金融机构培育研究&柳松(华南农业大学) 191
第二部分 政治、法律与社会篇 199
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的制度保障研究&蒋余浩、莫吉武(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199
广州市人力资本股权化立法研究&谈萧(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215
建立广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长效机制研究&王永平(中共广州市委党校) 221
加快推进广州城乡一体化对策研究&万俊毅(华南农业大学) 229
广州城乡收入差距研究&李利平(广东培正学院) 277
网上虚拟社会建设管理工作机制研究&谢俊贵(广州大学) 285
广州法定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研究&于静(广州市社会科学院) 292
后亚运时期基层社区组织建设研究&蓝宇蕴(华南师范大学) 301
第三部分 文化、民族、教育及其他篇 313
西关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研究——兼论区域文化品牌的培育&葛华(中共广州市委党校荔湾分校) 313
广州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与战略匹配问题研究&郭松克(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321
强化政府大型活动宣传体系功能对策研究&唐涤非(华南农业大学) 338
广州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调查研究&唐明勇(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344
民族—国家建设视域中的公民身份——以德国模式的形成为例&郭台辉(华南师范大学) 351
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报告&陈利(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