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色彩管理科学 色彩度量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梅君著
  • 出 版 社:罗梅君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574172825
  • 页数:258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背景 1

第二节 彩色复制学研究发展领域 2

第二章 光源色度学 5

第一节 色彩与可见光辐射 5

第二节 黑体辐射特性 9

2.2.1基尔霍夫辐射定律 10

2.2.1.1光谱辐射出度—Me(λ,T) 10

2.2.1.2辐射出度—Me(T) 10

2.2.1.3光谱吸收率—α(λ,T) 10

2.2.1.4基尔霍夫辐射定律 11

2.2.2黑体辐射实验规律 11

2.2.2.1黑体辐射 11

2.2.2.2史蒂芬-波耳茲曼定律 13

2.2.2.3维恩位移定律 13

2.2.2.4瑞利-金斯定律 13

2.2.3蒲朗克辐射定律 14

第三节 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 16

2.3.1光谱能量分布的意义 16

2.3.2测量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 17

2.3.2.1单色器-波长选择 17

2.3.2.2辐射检测器-辐射检测 18

2.3.2.3光谱分析仪 19

2.3.3光谱辐射系统的输出 20

第四节 光源的色温 20

2.4.1分布温度、色温度、相关色温度 21

2.4.2色温的测量 22

第五节 显色性 26

2.5.1『显色性』与『参照基准照明体』 26

2.5.2『显色性』与『光谱能量分布』 27

第六节CIE标准光源及照明体 29

2.6.1 CIE标准照明体 29

2.6.1.1 CIE标准照明体A 29

2.6.1.2 CIE标准照明体B及C 30

2.6.1.3 CIE标准照明体D 31

2.6.2 CIE标准光源和日光模仿体 36

2.6.2.1 CIE标准光源A 36

2.6.2.2 CIE标准光源C 37

2.6.2.3 CIE日光模仿体 37

第三章色物体测色仪器 41

第一节 彩色物体 41

3.1.1色物体的光效应 41

3.1.1.1光的折射 42

3.1.1.2光的反射 42

3.1.1.3光的吸收 45

3.1.1.4光的散射 49

第二节 光谱光度曲线和色彩感觉 52

3.2.1光谱光度 52

3.2.1.1光谱反射率因数及标准白体 54

3.2.1.2光谱透射率因数 55

3.2.2吸收/透射 56

3.2.3反射 58

第三节 照明/观测几何机构与色彩效应 58

3.3.1光泽性的表面 58

3.3.2粗糙性的表面 59

3.3.3一般的物体表面-既非「完全粗糙」亦非「非常高光泽性」 59

第四节CIE标准照明和观测几何机构 60

3.4.1不透明物体 60

3.4.1.1 45/0 61

3.4.1.2 0/45 61

3.4.1.3 d/8(SPINC) 63

3.4.1.4 8/d(SPINC) 64

3.4.1.5 d/8(SPEX) 64

3.4.1.6 8/d(SPEX) 64

3.4.1.7 d/0(SPEX)和0/d(SPEX) 65

3.4.1.8 d/d 65

3.4.2反射式物体-不同测量机构所测之特徵量值 65

3.4.3透射式物体 65

3.4.3.1 0/0 66

3.4.3.2 d/0(INC) 67

3.4.3.3 d/0(EXC) 67

3.4.3.4 0/d(INC) 67

3.4.3.5 0/d(EXE) 67

3.4.3.6 d/d 67

3.4.4透射式物体-不同测量机构所测之特徵量值 68

3.4.5积光球 69

第五节 测量仪器-光谱光度仪 69

3.5.1单色光照明与多色光照明 71

3.5.1.1单色光照明 71

3.5.1.2多色光照明 72

3.5.2单色束与双光束 72

3.5.2.1单光束光谱光度仪 73

3.5.2.2双光束光谱光度仪 73

第四章 眼睛与CIE标准光谱光效率函数 75

第一节眼睛的构造 75

第二节 明视觉和暗视觉 78

4.2.1感光细胞的感光色素 78

4.2.1.1视紫红质-桿状细胞的视色素 79

4.2.1.2视紫质-锥状细胞的视色素 79

4.2.2视觉特性 81

4.2.2.1亮度水平 81

4.2.2.2感度和解晰度 82

第三节 光谱光效率函数 83

4.3.1 CIE标准光谱光效率函数V(λ)和V(λ) 85

4.3.1.1 CIE 1924标准明视觉光谱光效率函数V(λ) 85

4.3.1.2 CIE 1951标准暗视觉光谱光效率函数V(λ) 88

4.3.2 CIE正规化标准「明视觉」与「暗视觉」光谱光效率函数 89

第五章 色彩视觉理论 93

第一节Young-Helmholtz三原色学说 93

第二节Hering对立色学说 95

5.2.1对立色学说的基础 95

5.2.2对立色学说的内容 97

5.2.3对立色学说对于各种色觉现象的说明 100

第六章 CIE标准色度系统 103

第一节 标准观察者-配色函数 103

6.1.1为何要求「配色函数」 103

6.1.1.1配色函数的实验 104

6.1.1.2 CIE 1931-(R,G,B)系统标准观察者 104

6.1.1.3 CIE 1931标准观察者资料的可信度 105

6.1.1.4假想三原色及其相关的配色函数 105

6.1.2 CIE三原色及单位的决定 106

6.1.2.1为何选取700nm,546.lnm及435.8nm作为匹配的三原色 106

6.1.2.2三原色单位的决定 106

6.1.2.3配色函数的意义 108

第二节Grassman配色定律 113

第三节 色彩方程式 115

第四节 色度坐标和色度图 117

6.4.1 Maxwell色彩三角形 117

6.4.2 CIE1931-(R,G,B)系统色度图(r,g) 118

第五节CIE 1931-(X,Y,Z)系统 120

6.5.1 R,G,B和X,Y,Z之间的转变 120

6.5.2Y值和亮度值L的关系 121

6.5.3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转换关系式 122

6.5.4色度坐标转换关系式 122

第六节CIE 1964-(X10,Y10,Z10)系统 124

第七节CIE 1931-(X,Y,Z)与CIE 1964-(X10,Y10,Z10)两系统的比较 126

6.7.1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曲线的比较 126

6.7.2色度图的比较 126

6.7.3色彩差异的辨别能力 126

第八节CIE三刺激值和色度坐标的计算 127

6.8.1 CIE三刺激值 127

6.8.1.1一般计算公式 127

6.8.1.2具体计算公式 127

6.8.1.3求和法-近似积分法 129

6.8.1.4图示法 131

6.8.2 CIE色度坐标与色度图 131

第九节 主波长、刺激纯度及色度纯度 132

6.9.1主波长 134

6.9.1.1作图法 134

6.9.1.2计算法 135

6.9.2纯度 136

6.9.2.1刺激纯度 136

6.9.2.2色度纯度 137

第十节 色度图上的色彩混合 140

6.10.1两色加法混合 140

6.10.2多色加法混合 142

第七章 均匀色彩空间和色差公式 145

第一节CIE(x,y)色度图的缺点和问题 145

第二节 色彩分辨力 147

7.2.1亮度分辨力 149

7.2.2波长和色纯度分辨力 156

7.2.2.1波长分辨力 156

7.2.2.2色纯度分辨力 158

7.2.2.3色度分辨力 161

7.2.2.4色彩综合分辨力 164

第三节CIE均匀色彩空间及其色差公式 165

7.3.1均匀明度标尺 166

7.3.2均匀色度标尺-CIE 1960 UCS和CIE 1976 UCS图 167

7.3.3 CIE 1964 U*V*W*色彩空间及色差公式 170

7.3.4 CIELAB色彩空间及色差公式 173

7.3.4.1 CIE 1976 L*a*b*(CIELAB)色彩空间 173

7.3.4.2 CIE 1976 LCH()色彩空间 175

7.3.4.3 CIE 1976 L*a*b*(CIELAB)色差公式 176

7.3.5 CIELUV色彩空间及色差公式 177

7.3.5.1 CIE 1976 L*u*v*(CIELUV)色彩空间 177

7.3.5.2 CIE 1976 LCH()色彩空间 178

7.3.5.3 CIE 1976 L*u*v*(CIELUV)色差公式 179

7.3.6 CIELUV和CIELAB色彩空间均匀性的评估和比较 180

第四节1976年到2001年改进与发展的色差公式 182

7.4.1 JPC79色差公式 183

7.4.2 CMC(I:c)色差公式 184

7.4.3 BFD(I:c)色差公式 185

7.4.4 CIE 94色差公式 187

7.4.5 CIEDE2000色差公式 188

第五节2001年以后色差公式的发展 189

第八章 CIE色度系统的一般性应用 193

第一节 条件等色 193

8.1.1条件等色概念 193

8.1.2条件等色类型 197

8.1.3条件等色程度的评价 201

8.1.3.1照明体条件等色指数的评价 201

8.1.3.2观察者条件等色指数的评价 208

第二节 光源显色性 211

8.2.1光源显色性概念 211

8.2.2参照基准照明体 213

8.2.3代表性测试色物体 213

8.2.4色彩空间和色适应修正 215

8.2.5显色指数的计算 216

8.2.6「显色指数计算法」的更新和最近评估 218

8.2.7「新的显色指数计算法」未决问题 222

8.2.8「显色指数计算法」更新的摘要和结论 224

8.2.9「光源色彩品质」的描述补充方法 225

8.2.10「光源显色性」总结 227

参考文献 229

索引 245

附表和附图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