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现状 3
1.3 研究内容 7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8
1.4.1 研究方法 8
1.4.2 技术路线 9
1.5 主要工作量 9
1.6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 11
2 区域地质背景 12
2.1 区域地层 12
2.1.1 结晶基底 12
2.1.2 盖层特征 13
2.2 区域构造 16
2.2.1 基底岩系变形特征 17
2.2.2 盖层构造变形特征 17
2.3 区域岩浆岩 19
2.4 区域地球物理 21
2.4.1 区域电法特征 21
2.4.2 区域重力特征 21
2.4.3 区域磁场特征 21
3 栾川矿集区中生代构造格局及演化 23
3.1 构造组合特征 23
3.1.1 褶皱构造 23
3.1.2 断裂构造 25
3.2 构造裂隙分布特征 28
3.3 中生代构造格局 30
3.3.1 近南北向低角度逆冲推覆构造(D1) 31
3.3.2 走滑断层(D2) 33
3.3.3 高角度拆离断层(D3) 35
3.4 栾川推覆构造系演化 35
4 栾川矿集区钼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 37
4.1 含矿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38
4.1.1 含矿岩体地质特征 38
4.1.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9
4.2 典型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45
4.2.1 典型矿床矿化蚀变类型 47
4.2.2 矿化蚀变阶段 47
4.2.3 矿石类型 48
4.3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48
4.3.1 测试方法 48
4.3.2 显微测温和分析结果 49
4.3.3 流体演化特征 52
4.3.4 讨论和小结 55
4.4 矿床成因 56
5 栾川矿集区超大型矿床成矿地质过程 59
5.1 东秦岭钼多金属成矿演化特征 59
5.2 东秦岭晚中生代演化过程 61
5.2.1 物质源区讨论 61
5.2.2 构造体制转化 63
5.2.3 东秦岭晚中生代演化模型 65
5.3 含钼多金属花岗质岩浆演化 66
5.3.1 年代学研究 66
5.3.2 年代学统计及讨论 76
5.3.3 钼多金属富集模型 81
6 结论 85
参考文献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