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哲学与语言中的哲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宇红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305125706
  • 页数:318 页
图书介绍:在哲学完成了语言学转向之后,全部哲学问题归结为语义、语用和句法问题,所以本书在内容上体现了哲学与语言学在研究范围上一致性,全书22章分为六篇,即语言本体哲学、句法哲学、语义哲学、语用哲学、符号学哲学和语言中的哲学,涉及语言的功与过、语言的产生、语言的句法结构与功能、音形义之间的关系、指称问题、可能世界语义学、语用中的合作问题、语用悖论、语义搭配、符号学中语言哲学问题、双及物构式中的哲学规律等等,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哲学纯粹思辨的作法,但重心落在语言学的学科领地。

第一篇语言本体哲学 1

第一章 语言的功与过 1

1.1引论 1

1.2语言的功 1

1.3语言的过 3

1.4让语言改“过”立“功” 8

1.5结语 12

第二章 自然语言音、形、义的产生:通感现象的视角 14

2.1修辞性通感与感知性通感 14

2.2通感现象的神经生理基础 17

2.3从通感现象看自然语言“音”与“形”的产生 18

2.4从通感现象看自然语言“形”与“义”及“音”与“义”的相互确立 20

2.5结语 21

第三章 语言与模因 23

3.1模因学的定义与研究现状 23

3.2模因学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24

3.3模因学理论的科学性问题 30

3.4结语 35

第二篇 句法哲学 36

第四章 关系子句功能分析中的Token/Value概念 36

4.1什么是Token/Value 36

4.2 Token/Value与Identified/Identifier的关系以及关系子句的语态特征 40

4.3 Identified/Identifier与Given/New的关系 42

4.4 Token与Value所揭示的认知过程 44

4.5结语 48

第五章 从构式语法看汉语成语的仿用 50

5.1成语的构式属性 50

5.2成语仿用的研究现状 52

5.3成语仿用与语义压制 54

5.4语义压制的制约因素 56

5.5成语仿用的特例 60

5.6结语 61

第六章 从音义联想看PK的流行 62

6.1 PK的语义特征与研究现状 62

6.2从英语发音看PK的音义联想 64

6.3从汉化发音看PK的音义联想 65

6.4结论 71

第三篇 语义哲学 72

第七章 前指关系的类型研究 72

7.1引论 72

7.2句法特征与前指关系 73

7.3前指词语的形态特征与前指关系 74

7.4音系特征与前指关系 76

7.5概念相容性与前指关系 77

7.6概念的内部结构与前指关系 78

7.7结语 81

第八章 前指研究的方法论嬗变:语法、语用与认知 83

8.1引论 83

8.2前指问题的语法研究方法 83

8.3指称问题的语用研究方法 88

8.4前指问题的认知研究方法 93

8.5我们的认知模式 99

8.6结语 104

第九章 间接前指标准的认知解读 105

9.1问题的提出 105

9.2框架、草案与情节 108

9.3认知地位与指称词语的选用 109

9.4认知科学理论对两条标准的解释 112

9.5结语 113

第十章 可能世界与心理空间 115

10.1什么是可能世界 115

10.2什么是心理空间 117

10.3可能世界与心理空间的比较 118

10.4结论 123

第四篇 语用哲学 125

第十一章 解读合作原则的困惑——框架语义学的视角 125

11.1引论 125

11.2什么是框架理论 126

11.3框架理论对“合作”的解读 128

11.4结语 133

第十二章“你是人还是东西”的回答悖论 135

12.1“东西”的来历与悖论的缘由 135

12.2语义学的解读 136

12.3语用学的解释 138

12.4形式逻辑和命题逻辑对悖论的解释 140

12.5结语 142

第十三章 也谈“差不多”和“差点儿” 143

13.1为什么是“也谈” 143

13.2“差不多”和“差点儿”的认知语义基础与否定的非对称性 145

13.3“差不多”和“差点儿”的语用差异与格式塔的转换 148

13.4“差不多”与“差点儿”所修饰词类的不对称性 149

13.5结语 152

第十四章“天使脸蛋”与“魔鬼身材”的语义搭配研究 153

14.1引论 153

14.2天使、魔鬼、脸蛋、身材的搭配关系 153

14.3“天使”和“魔鬼”的词汇意义 157

14.4“脸蛋”和“身材”的无标记描述维度 163

14.5天使、魔鬼、脸蛋、身材的语义搭配机理 164

14.6结语 166

第五篇 符号学哲学 168

第十五章 索绪尔符号学二元结构的合理性研究——兼谈索绪尔符号学与皮尔斯符号学的比较 168

15.1对索绪尔二元结构符号学的批评 168

15.2“能指”和“所指”的内涵与外延 171

15.3“解释项”的内涵与外延 173

15.4索绪尔符号学与皮尔斯符号学的关系 178

15.5结语 179

第十六章 巴赫金对话理论与子句的语义研究 182

16.1巴赫金对话理论简介 182

16.2说话人与潜在听话人的对话:对子句人际元功能的再思考 185

16.3说话人与“主人公”的对话:对oxymoron的语义解读 188

16.4“主人公”与“主人公”的对话:对明喻与隐喻的解读 189

16.5结语 193

第十七章 从复调音乐和复调小说到复调翻译——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口号翻译为例 195

17.1复调音乐与复调小说 195

17.2复调翻译的表现形态 198

17.3复调翻译对传统翻译范式的超越 203

17.4复调翻译与翻译的主体间性 206

17.5结语 208

第十八章 叙事文本中“功能”项的结构特征——以刘第红的长篇小说《漂泊》为例 209

18.1什么是叙事文本的“功能”项 209

18.2符号矩阵:“功能”项的结构特征 211

18.3我们的研究问题 212

18.4《漂泊》中符号矩阵的层级结构 213

18.5行动元结构特征的三个规律 217

18.6符号矩阵的结构位置中行动元的语义连贯性 218

18.7结语 220

第十九章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行徽趋同现象的符号学分析 221

19.1引论 221

19.2四个行徽的结构:符素、亚符号与符号 222

19.3行徽的同与异: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的视角 225

19.4行徽趋同的结构原理:从第一意指系统到第二意指系统 227

19.5结语 229

第六篇 语言中的哲学:双及物构式研究 231

第二十章 英汉双及物构式的意义问题 231

20.1双及物构式及其意义 231

20.2双及物构式的意义:损益关系的表达 234

20.3损益关系对双及物句的解释力 236

20.4结语 248

第二十一章 主语题元的意志性与双及物事件的三种视角 251

21.1引论 251

21.2从“纯客观”到“意志性”:双及物构式的结构定型 252

21.3说话人视角对双及物构式的语义校正和结构维护 256

21.4心理空间理论对三个视角的解释 257

21.5为什么主语题元的“意志性”总是排斥说话人的存在? 260

21.6结语 262

第二十二章 双及物构式的意义研究——非宾格化与非作格化的视角 264

22.1导论 264

22.2汉语中予取不明的双及物句及其解歧条件 266

22.3对解歧条件的解释 268

22.4隐含的非宾格结构与构式意义的初步确定 270

22.5对给予类动词和取得类动词的测试 273

22.6双向损益关系的进一步验证 276

22.7结语 279

第二十三章 最小区分度与最大区分度——双及物构式的意义与题元角色 281

23.1引论 281

23.2最小区分度的方法 284

23.3最大区分度的方法 287

23.4最大区分度方法的解释力 291

23.5结语 296

参考文献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