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
第一节 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和帝国主义争夺霸权斗争的新发展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 1
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6
世界经济危机促使战争因素的增长 13
第二节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5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15
日本的法西斯化和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21
第三节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5
希特勒上台和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的建立 25
德国法西斯的扩军备战 32
第二章 日本全面入侵中国和中国全民抗战开始 43
第一节 日本建立军部法西斯独裁战争危险骤增 43
“二·二六”法西斯军事政变 43
日本法西斯制定称霸远东的战略计划,加紧扩军备战 45
日德签订《防共协定》,东西方侵略势力加紧勾结 47
第二节 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9
日寇全面侵华的战争部署 49
从“七七”到“八·一三”,日寇全面入侵中国 50
美英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 54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发动和组织全民抗战 58
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58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60
“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65
第四节 中国以全民的持久战抗击日本侵略者 68
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 68
抗日战争两个战场的形成 70
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是指引抗日战争走向胜利的灯塔 71
第五节 抗日战争走向相持阶段 73
国府南京保卫战 73
惨绝人寰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77
抗日战争走向相持阶段 87
东北人民的抗日游击战 91
第六节 日本法西斯建立战时体制,加紧勾结德意 93
日寇叫嚷“建立东亚新秩序”,实施国家总动员 93
日本法西斯加紧勾结德意,妄图扩大侵略战火 95
第三章 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和英法美的绥靖政策 99
第一节 德意法西斯开始侵略和英法美的绥靖政策 99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99
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 103
第二节 希特勒与意日结盟和扩大侵略活动,西方国家的姑息、纵容 109
德意日三国侵略集团的形成 109
希特勒的侵略野心与张伯伦的绥靖政策 111
德国法西斯吞并奥地利 115
第三节 臭名远扬的慕尼黑阴谋 118
德国法西斯侵略捷克斯洛伐克 118
希特勒的步步紧逼与英法美的节节退让 122
慕尼黑阴谋及其危害 127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闪电战”在欧洲得逞 133
第一节 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33
侵略者欲壑难填,西欧国家战祸临头 133
英法苏谈判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136
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44
第二节 德国进攻北欧,西欧、英法自食恶果 153
“静坐战”期间的欧洲国际形势 153
希特勒占领丹麦和挪威 158
德国重兵压境,西欧危如累卵 161
德国进攻荷、比、卢,张伯伦下台 163
德军全线深入,法国投降 168
第三节 德国对英作战,德、意入侵巴尔干和东、北非 173
德国“海狮”计划的制订和放弃 173
德国在巴尔干的扩张 180
意大利对东、北非和希腊的侵略 182
德国侵入北非、南斯拉夫和希腊 185
第五章 中国抗日战争的初期相持阶段 191
第一节 日本侵华新策略的破产 191
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1
日本侵华策略的转变 192
东方慕尼黑阴谋 193
日本侵华新策略的破产 195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则和策略 198
第三节 中国正面战场 202
随枣战役 202
第一次长沙会战 202
1939年冬季攻势 203
“桐工作” 206
枣宜会战 207
侵华日军1941年的军事意图 208
东南沿海战役 209
豫南战役 209
上高战役 210
晋南战役 210
第二次长沙会战与宜昌战役 211
第三次长沙会战 212
第四节 中国敌后战场军民反“扫荡”斗争 213
日寇对敌后战场的“扫荡”和人民群众的抗敌武装斗争 213
人民军队英勇抗击日本法西斯 217
第六章 苏德战争开始。德军“闪电战”逐渐破产 227
第一节 德国法西斯加紧准备侵苏战争 227
“巴巴罗沙”计划 227
战争部署 229
第二节 苏联的战备工作 230
争取和平环境和占领西部邻国领土 230
加强经济建设和军事建设 233
第三节 苏德战争的开始 235
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全线大规模的突然袭击 235
苏联的战略防御方针 238
斯摩棱斯克防御战 239
乌克兰战线 243
保卫英雄的列宁格勒 245
德军疯狂向莫斯科发动进攻 248
第四节 苏联卫国战争初战失利的主要原因 252
第五节 莫斯科保卫战及其伟大胜利 257
十月革命的盛大节日 257
誓死保卫莫斯科 258
苏联军队大反攻 260
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264
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268
第六节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壮大和加强 270
苏联和英、美彼此都需要联合 270
苏联同一切反法西斯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273
《大西洋宪章》 276
苏美英莫斯科三国会议 279
26国的《联合国家宣言》 279
第七章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转折 283
第一节 日本妄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283
日本加强法西斯统治 283
日本南进的原因 285
第二节 美国的战略和日美矛盾 287
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 287
日美矛盾和美国的绥靖政策 291
第三节 日美谈判和“远东慕尼黑”阴谋破产 293
假谈判真备战 295
日本利用谈判掩护突然袭击 298
第四节 日本偷袭珍珠港 302
日本突然袭击 302
美国遭到突然袭击的原因 307
第五节 日本侵略西南太平洋 312
入侵泰国 313
侵占马来亚 313
侵占菲律宾 315
侵占荷属东印度 317
日军侵占缅甸 318
第六节 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开始丧失主动权 321
美日的战略珊瑚海之战 321
日本进攻中途岛失败 325
日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惨败 330
第八章 中国和亚洲其他各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337
第一节 中国敌后战场军民排除万难胜利前进(1941—1943年) 337
敌后军民再接再厉粉碎日寇大“扫荡” 337
精兵简政、整风和大生产运动 341
日寇逼蒋屈膝和国民党顽固派反共高潮的破产 343
第二节 1942—1943年的中国正面战场 346
浙赣会战 346
湘西北常德会战 347
第三节 朝鲜人民的抗日斗争 348
抗日人民游击队的建立 349
祖国光复会 351
抗日斗争向纵深发展 354
韩国临时政府的抗日斗争 355
第四节 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357
日本法西斯对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残暴统治 357
越南人民抗击法、日帝国主义者的斗争 358
泰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361
马来亚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363
菲律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365
印度尼西亚人民的抗日斗争 369
缅甸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372
第九章 伟大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375
第一节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序幕 375
1942年初夏苏德战场的形势 375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序幕 378
第二节 斯大林格勒外围防御战 380
德寇进抵顿河大河湾 380
苏军寸步不退 382
第三节 斯大林格勒近郊防御战 386
艰苦的8月23日 386
斯大林指挥自如 389
第四节 斯大林格勒市区争夺战 392
德寇突入市中心 392
苏军死守,德寇胆寒 394
争夺工厂区的血战 396
正义战争威力无穷 398
第五节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 399
苏军大举反攻 399
粉碎敌军的解围计划 401
围歼德寇30万 402
胜利属于人民 404
第六节 库尔斯克战役和苏军1943年的秋季攻势 406
库尔斯克战役 406
苏军1943年的秋季攻势 409
1943年苏德战场小结 409
第十章 美英法在北非和意大利战场的胜利 413
第一节 苏联要求英美开辟第二战场 413
第二节 美英军队在北非登陆 418
美英在北非登陆的战略意图 418
美英军队在北非登陆 421
第三节 阿拉曼战役 424
丘吉尔渡过政府危机 424
蒙哥马利重整旗鼓 427
英军在阿拉曼大捷 429
第四节 卡萨布兰卡会议,戴高乐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434
卡萨布兰卡会议 434
戴高乐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437
肃清北非残敌 440
第五节 美英军队在西西里登陆 441
第六节 意大利投降 444
法西斯政权危机四伏,墨索里尼垮台 444
意大利投降 448
第七节 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449
莫斯科外长会议 449
开罗会议、罗斯福与蒋介石会谈 453
德黑兰会议 456
第八节 盟军在意大利的胜利 459
1944年的意大利战场 460
盟军在意大利的胜利 462
第十一章 欧洲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465
第一节 德意法西斯的暴行 465
第二节 南斯拉夫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 469
1941年7月南斯拉夫全民大起义 469
德军的第一次攻势与游击队的反围剿 471
南斯拉夫游击队与契特尼克的战争 472
德军的第四次和第五次攻势 473
南斯拉夫的解放和南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贡献 475
第三节 阿尔巴尼亚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 476
抗击意大利法西斯的斗争 476
阿尔巴尼亚人民英勇抗击德国法西斯 479
人民政府的成立和阿尔巴尼亚的解放 481
第四节 法国人民的抵抗运动 481
法共领导的人民抵抗运动 481
戴高乐的“自由法国”和资产阶级抵抗组织 482
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和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的成立 484
法国的解放 486
第五节 意大利人民的抵抗运动 487
意大利人民抵抗运动的开始 487
城市罢工和农村武装斗争的广泛开展 488
北意人民大起义 489
第六节 希腊人民的民族解放战争 490
希腊人民的武装斗争 490
英帝国主义玩弄统一政府和统一军队的阴谋 492
希腊反动统治阶级的上台 493
第七节 罗马尼亚等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494
罗马尼亚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494
德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496
欧洲其他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499
欧洲人民的大起义 501
第十二章 美英开辟第二战场 507
第一节 美、英、苏关于第二战场的论争 507
丘吉尔访问莫斯科(1942年8月) 507
美英准备1944年开辟第二战场 510
丘吉尔的“巴尔干计划”彻底破产 512
美国的战略:同苏联争夺欧洲 516
第二节 美英加在诺曼底登陆 518
登陆前的准备 518
诺曼底登陆战 521
盟军大举进攻 525
第三节 法美军队在法国南部登陆 528
法军的重建 528
法美军队在法国南部登陆 530
第四节 盟军向德国边界挺进 533
第五节 希特勒在阿登的反扑 537
德军在反扑前的部署 537
德军的反扑 539
盟军的围攻 540
第六节 易北河会师 543
盟军强渡莱茵 543
艾森豪威尔不打柏林 544
易北河会师 549
第十三章 苏军大反攻,直捣柏林 553
第一节 大反攻前的备战热潮 553
第二节 苏军1944年春季的大反攻 556
1944年初苏德战场的形势 556
苏军的第一次打击(1944年1至2月) 557
苏军的第二次打击(1944年1至3月) 558
第三节 苏军1944年夏秋季的大反攻 560
苏军的第五次打击(1944年6至7月) 561
苏军的第七次打击(1944年8至9月) 563
苏军的第八、九、十次打击(1944年9至12月) 564
第四节 苏联人民的游击战争 565
游击队的建立 565
游击战争的伟大功勋 566
第五节 苏军在东欧痛歼德寇 567
1945年苏军的作战任务 567
匈牙利战役 568
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 569
东普鲁士战役 571
第六节 雅尔塔会议 574
处置德国的问题 577
波兰问题 578
苏联决定对日本作战及其条件 579
第七节 攻克柏林和德国法西斯战败投降 581
德国法西斯四面楚歌 581
苏军攻克柏林 583
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586
第十四章 1944年的太平洋和亚洲战场 589
第一节 盟军在西南太平洋的有限进攻 589
盟军的战略部署(1943年) 589
击毙山本五十六 591
采用“蛙跳式越岛战术”封锁腊包尔 592
盟军沿新几内亚西进 593
第二节 盟军在中太平洋的进攻 594
攻占吉尔伯特群岛 594
向马绍尔群岛进军 597
第三节 盟军突破“太平洋防波堤”——马里亚纳群岛 598
日本海军的决战态势 598
美国舰队进击马里亚纳群岛 599
菲律宾海之战 601
美军占领塞班、提尼安和关岛 603
第四节 美军重返菲律宾 605
日美双方的战略部署 605
美军攻下摩罗泰、帛琉 607
美军攻入莱特 608
莱特湾海战 609
美军重返菲律宾 610
第五节 1944年的中国战场 612
日军在正面战场的战略意图 612
中日军队在河南的争夺战 614
中日军队激战长沙、衡阳 615
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 617
中国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 618
第六节 1944年和1945年春的缅甸战场 622
中美联军在北缅的反攻 622
中国远征军的反攻 626
日军在英帕尔冒险中惨败 626
日军在缅甸的彻底失败 628
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的总起义 631
第十五章 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 633
第一节 日本法西斯末日来临 633
日本人民反战厌战 633
日本战争经济的彻底破产 635
第二节 盟军在太平洋上的最后攻势 638
美军攻占硫磺岛 638
盟军占领冲绳 640
波茨坦会议和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644
日本法西斯困兽犹斗 645
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 646
第三节 苏联出兵对日作战 650
日寇在中国东北的战备部署 650
苏联对日作战和苏军的总攻势 652
第四节 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对日寇发起总反攻 656
中国人民对日寇的决定性最后一战 656
亚洲其他各国人民的大反攻 660
第五节 日本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666
日本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 666
日本签署投降书 669
初版说明 675
再版说明 676
三版说明 677
跋 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