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关于理论方法与工业界定的思考 1
第一章 经典时期的当代中国电影(1978—1987) 20
第一节 1978—1987年中国电影工业的状况 20
一、电影政策与改革 23
二、发行与放映 27
三、制片与生产 32
四、市场与观众 37
第二节 1978—1987年中国电影的生产格局及基本样貌 50
一、革命历史与现实类影片 51
二、历史与现实反思类影片 58
三、探索类影片 63
四、娱乐类影片 67
第三节 1978—1987年中国电影的两次创作转向 73
第四节 1978—1987年中国电影的美学形态 84
一、叙事 85
二、时空 94
三、影像风格 99
第二章 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电影(1987—2001) 113
第一节 1987—2001年中国电影工业的状况 113
一、电影政策与改革 113
二、发行与放映 126
三、制片与生产 136
四、市场与观众 148
第二节 1987—2001年中国电影的生产格局及基本样貌 166
一、政府之手和主旋律电影 167
二、市场之手和娱乐片 177
三、境外、社会资金与艺术片的分化 191
第三节 合拍片与进口分账大片对此时期中国电影的影响 201
一、合拍片 201
二、进口分账大片 211
第四节 1987—2001年中国电影的美学形态 218
一、叙事 222
二、时空 231
三、影像风格 236
第三章 进入WTO时期的当代中国电影(2001—2008) 248
第一节 2001—2008年中国电影工业的状况 248
一、电影政策与改革 248
二、发行与放映 257
三、制片与生产 262
四、市场与观众 268
第二节 2001—2008年中国电影的生产格局及基本样貌 274
一、跨国资本和跨国市场的诱惑:跨文化制作 274
二、本土市场和本土资源的凝聚力:本土化制作 278
三、豪华巨片 281
四、一般性常规影片 286
五、低成本影片 292
第三节 创意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296
一、《英雄》:体验型创意的开山之作 303
二、《云水谣》:政府型混合式创意的典范 307
三、《疯狂的石头》:另类体验型创意的新启示 310
四、《色戒》:国际型创意的得与失 313
五、《太阳照常升起》:自主式作者型创意的尴尬 317
六、《投名状》与《集结号》:体验型创意的成熟标志 320
第四节 2001—2008年中国电影的美学形态 324
一、叙事 325
二、时空 330
三、影像风格 332
结论 关于理论模型与工业关系论的思考 339
参考文献 351
后记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