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 科技人力资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2》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4664587
  • 页数:384 页
图书介绍: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12)是由中国科协推出的第三部报告。该报告对截至2011年底的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数量、结构、流动等基本情况进行了测算分析,同时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人力资源发展”为主题,提出描述两种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本报告对政府相关部门、产业界和理论界更好地培育、开发、利用好科技人力资源有所帮助。

上篇 3

第一章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规模 3

第一节 基本测算方法 3

一、测算总原则 3

二、资格角度科技人力资源的测算说明 4

三、不具备资格职业角度科技人力资源的测算说明 6

第二节 截至2011年底具备资格科技人力资源的测算 7

一、新增资格角度科技人力资源的测算 7

二、1960~2011年资格角度科技人力资源的测算 8

三、多渠道是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培养的特点 9

第三节 不具备资格职业角度科技人力资源的测算 11

一、技师和高级技师 11

二、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12

三、技能型人才的测算 13

第四节 截至2011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 13

第五节 小结 13

一、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13

二、科技人力资源密度仍处于较低水平 14

三、高水平领军人才明显偏少,科技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15

第二章 科技人力资源的学科结构 17

第一节2010~2011年新增科技人力资源的学科结构 17

一、2010~2011年不同类型高校毕业生的学科结构 17

二、2010~2011年新增科技人力资源的学科结构 23

第二节 截至2011年底科技人力资源的学科结构 24

一、核心学科科技人力资源占三分之二以上 25

二、工学是第一大学科 25

三、普通高校是各学科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主渠道 25

第三节 不同学历层次科技人力资源的学科结构 26

一、专科层次科技人力资源的学科结构 26

二、本科层次科技人力资源的学科结构 27

三、研究生层次科技人力资源的学科结构 28

第四节 核心学科与外延学科科技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 29

一、核心学科科技人力资源近年来呈加速增长态势 29

二、外延学科科技人力资源增长趋势不稳定 31

第五节 小结 34

第三章 科技人力资源的学历结构 36

第一节2010~2011年新增科技人力资源的学历结构 36

一、大专层次科技人力资源数量最多 37

二、本科层次科技人力资源数量不断增加 38

三、研究生层次科技人力资源数量不大,但增速明显 39

第二节 截至2011年底科技人力资源的学历结构 39

一、以大专层次为主,学历结构呈金字塔型分布 40

二、大专层次呈下降趋势,本科层次呈上升趋势,研究生层次上升最为明显 41

三、核心学科中本科以上层次的科技人力资源占主体 41

第三节 不同学历层次科技人力资源的动态变化 43

一、大专学历层次科技人力资源增速下降 43

二、本科学历层次科技人力资源增速有所波动 44

三、研究生学历科技人力资源增速明显 45

第四节 小结 46

一、就整体而言,大专层次科技人力资源仍占主体 46

二、核心学科中,本科以上层次科技人力资源占主体 47

三、科技人力资源的整体学历层次逐步提高 47

第四章 科技人力资源的性别结构 48

第一节 高校女性毕业生情况 48

一、2010~2011年高校女性毕业生情况 48

二、截至2011年高校女性毕业生的基本状况 50

第二节 女性科技人力资源估算的基本思路 52

一、估算原则 52

二、估算纳入比例的确定 52

三、高自考女性科技人力资源的估算 55

第三节 女性科技人力资源的规模与结构 55

一、分三阶段计算女性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 55

二、我国女性科技人力资源总量 58

三、我国女性科技人力资源的结构 60

第四节 女性科技人力资源的动态发展 64

一、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女性科技人力资源快速增长的基础 64

二、女性科技人力资源发展增速加快 64

三、女性硕士科技人力资源增长迅猛 66

第五节 小结 68

一、女性科技人力资源占总量接近四成 68

二、女性科技人力资源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68

三、中青年女性科技人力资源占绝对多数 69

第五章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动 70

第一节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跨国流动 70

一、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出” 70

二、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流入” 76

第二节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国内流动 85

一、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国内区域间的流动 85

二、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国内行业间的流动 89

三、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内流失”问题 91

第三节 小结 95

一、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向境外流出数量较大,且多年保持不减态势 95

二、境外科技人力资源向国内流动数量快速增加,归国留学人员占三成 95

三、科技人力资源国内间流动趋势仍然是“孔雀东南飞” 95

四、科技人力资源数量在高新技术行业中稳步增长 96

五、科技人力资源的“内流失”问题需引起重视 96

中篇 99

第一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人力资源 99

第一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 99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概述 99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100

三、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 102

第二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科技人力资源的地位和作用 112

一、科技人力资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体作用 112

二、中国高技术产业中的科技人力资源状况 113

三、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科技人力资源状况 116

第三节 科技人力资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 123

一、有利于技术扩散 123

二、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124

三、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124

第四节 科技人力资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贡献率 124

一、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24

二、国外关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分析模型 125

三、关于人力资本贡献率的研究 126

第二章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理论模型 131

第一节 科技人力资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 131

一、科技人力资源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点 131

二、科技人力资源是促进产业科技创新的动力源 132

三、科技人力资源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 133

第二节 科技人力资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长期相关性 133

一、指标的选取 134

二、科技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长期均衡关系的面板数据协整检验 135

三、各地区或各行业产业发展与科技人力资源时间序列数据的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检验 137

四、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科技人力资源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139

第三节 科技人力资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适配模型 140

一、科技人力资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适配度模型构建的意义 140

二、科技人力资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的理论模型基础 140

三、相关概念界定 142

四、相关方法界定 143

五、指标体系构建与指标选择 144

六、最优适配度模型 146

七、科技人力资源的贡献率测算 149

第三章 生物产业发展与科技人力资源的关联分析 150

第一节 生物产业发展概况与分布情况 150

一、生物产业发展的概况及其变化趋势 150

二、生物产业发展的空间分布 152

第二节 科技人力资源与生物产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154

一、科技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长期均衡关系的面板数据协整检验 154

二、东、中、西部地区科技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 157

三、科技人力资源对生物医药业产业发展的影响 161

四、研究结论 163

第三节 科技人力资源与生物产业发展的适配关系 163

一、生物产业中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特征 163

二、科技人力资源对生物产业发展的贡献 166

第四章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与科技人力资源关联分析 170

第一节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概况与分布情况 170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概况及其变化趋势 170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分布 172

第二节 科技人力资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长期相关分析 173

一、科技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长期均衡关系的面板数据协整检验 174

二、各行业中科技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协整检验 178

三、科技人力资源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179

四、研究结论 181

第三节 科技人力资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适配关系 181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与分布特征 181

二、科技人力资源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贡献 183

第五章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与科技人力资源的关联分析 186

第一节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概况与分布情况 186

一、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的概况及其变化趋势 186

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的空间分布 188

第二节 科技人力资源与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的长期相关关系 189

一、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中科技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189

二、东、中、西部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中科技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191

三、科技人力资源对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中产业发展的影响 192

四、研究结论 194

第三节 科技人力资源与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的适配关系 194

一、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中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与区域分布特征 194

二、科技人力资源对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发展的贡献 197

第六章 高技术产业和大中型工业企业中科技人力资源分析 202

第一节 大中型工业企业、高技术产业科技人力资源概况 202

一、大中型工业企业、高技术产业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202

二、大中型工业企业、高技术产业科技人力资源的空间分布 204

第二节 科技人力资源与各产业发展的适配关系情况比较 207

一、科技人力资源对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贡献 207

二、科技人力资源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贡献 210

三、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科技人力资源适配度情况比较 214

第七章 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人力资源适配度预测与发展对策 216

第一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人力资源适配度发展未来趋势 217

第二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对策建议 222

一、完善科技人力资源培养体系,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科技人力资源供需总量平衡 222

二、优化科技人力资源层次结构,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创业能力 223

三、调整科技人力资源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配置,促进适配程度不断提高 224

四、按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标准开发和投入,提升科技人力资本投资质量 225

附表 227

下篇 257

第一章 美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人力资源 257

第一节 美国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与科技人力资源 258

一、美国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的发展概况 258

二、美国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的科技人力资源状况 260

第二节 美国生物技术产业与科技人力资源 263

一、美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概况 263

二、美国生物技术产业的科技人力资源状况 266

第三节 美国航天产业与科技人力资源 269

一、美国航天产业的发展概况 269

二、美国航天产业的科技人力资源状况 272

第四节 美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人力资源政策 274

一、美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总体政策 274

二、美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人力资源开发措施 278

三、美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人力资源中的主要问题 280

第五节 小结 283

第二章 日本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人力资源 285

第一节 日本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人力资源总体状况 285

一、日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概况 285

二、日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人力资源状况 286

第二节 日本新一代信息产业与科技人力资源 286

一、日本新一代信息技术主导的消费电子产业发展概况 286

二、日本新一代信息产业及消费电子产业的科技人力资源状况 289

第三节 日本新一代汽车产业与科技人力资源 291

一、日本新一代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概况 291

二、日本新一代汽车业的科技人力资源状况 294

第四节 日本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人力资源政策 298

一、日本科技人力资源的总体政策 298

二、日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人力资源政策 301

第五节 小结 302

第三章 欧盟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人力资源 304

第一节 欧盟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人力资源 304

一、欧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概况 304

二、欧盟科技人力资源状况 307

三、欧盟科技人力资源政策 311

第二节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与科技人力资源 314

一、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发展概况 315

二、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的科技人力资源状况 320

三、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的科技人力资源政策 322

第三节 法国核能产业与科技人力资源 325

一、法国核能产业的发展概况 326

二、法国核能产业的科技人力资源状况 329

三、法国核能产业的科技人力资源政策 330

第四节 英国低碳产业与科技人力资源 332

一、英国低碳产业的发展概况 333

二、英国低碳产业的科技人力资源状况 335

三、英国低碳产业的科技人力资源政策 336

第五节 小结 338

第四章 金砖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人力资源 340

第一节 俄罗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人力资源 341

一、俄罗斯航天产业的发展概况 341

二、俄罗斯航天产业的科技人力资源状况 344

三、俄罗斯航天产业的科技人力资源政策 346

第二节 印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人力资源 348

一、印度信息技术产业与科技人力资源 349

二、印度生物技术产业与科技人力资源 353

第三节 巴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科技人力资源 357

一、巴西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概况 358

二、巴西通用航空产业的科技人力资源状况 360

三、巴西通用航空产业的科技人力资源政策 362

第四节 小结 364

国外经验借鉴 366

一、大力发展教育,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力的科技人力资源支撑 366

二、营造良好环境,引导科技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推动科技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 369

三、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创新促进科技人力资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模式 371

四、加强数据监测和信息共享,为积极培养和合理开发科技人力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372

图表目录 373

后记 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