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1 状态焦虑研究的历史 3
1.1 焦虑的界定及其本质 3
1.2 状态焦虑的界定 6
1.3 状态焦虑的测量 9
1.4 状态焦虑理论 11
1.5 教师焦虑的相关研究 24
1.6 对以往研究的总结 28
1.7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32
2 中小学教师状态焦虑的理论模型建构及其实证探讨 35
2.1 中小学教师状态焦虑的结构模型建构 35
2.2 中小学教师状态焦虑量表的编制 42
2.3 状态焦虑结构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49
3 中小学教师状态焦虑的流行病学调查 59
3.1 研究目的 59
3.2 研究对象 59
3.3 研究材料 60
3.4 数据处理方法 61
3.5 结果 61
3.6 讨论 68
3.7 结论 70
4 中小学教师状态焦虑的特点 72
4.1 研究目的 72
4.2 研究对象 72
4.3 研究材料 72
4.4 数据处理方法 73
4.5 结果 73
4.6 讨论 103
4.7 结论 108
5 中小学教师工作事件量表的编制 110
5.1 研究目的 111
5.2 研究对象 111
5.3 研究材料 112
5.4 研究程序 112
5.5 数据处理方法 113
5.6 结果 113
5.7 讨论 122
5.8 结论 124
6 中小学教师工作事件的发生特点 125
6.1 研究目的 125
6.2 研究对象 125
6.3 研究材料 126
6.4 数据处理方法 127
6.5 结果 127
6.6 讨论 136
6.7 结论 141
7 中小学教师工作事件影响状态焦虑水平的中介变量、调节变量 142
7.1 研究目的 143
7.2 研究对象 143
7.3 研究材料 144
7.4 研究程序和数据统计方法 145
7.5 结果 145
7.6 讨论 152
7.7 结论 154
8 中小学教师在不同状态焦虑唤起水平下的认知编码特点 155
8.1 研究目的 156
8.2 研究假设 156
8.3 方法 156
8.4 结果 158
8.5 讨论 160
9 中小学教师在不同状态焦虑唤起水平下的判断/解释特点 162
9.1 研究目的 162
9.2 实验假设 162
9.3 方法 162
9.4 结果 163
9.5 讨论 165
10 中小学教师在不同状态焦虑唤起水平下的记忆再认特点 167
10.1 研究目的 167
10.2 研究假设 167
10.3 研究方法 167
10.4 结果 168
10.5 讨论 170
11 中小学教师在不同状态焦虑唤起水平下的认知负荷特点 172
11.1 研究目的 172
11.2 研究假设 172
11.3 方法 172
11.4 结果 174
11.5 讨论 176
12 总讨论与总结论 178
12.1 总讨论 178
12.2 后继研究方向 189
12.3 总结论 190
参考文献 191
附录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