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教师任职资格证书制度与资格认定标准 3
第一章 教师的界定与法律地位 3
第一节 教师的界定 3
一、教师是承担教书育人职责的专业人员 3
二、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 4
三、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 4
第二节 教师的法律地位 6
一、对我国教师法律地位的认识 6
二、我国教师法律地位的确定 6
三、教师法律地位主要通过教师的权利与义务体现出来 6
第三节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8
一、教师的权利 8
二、教师的义务 12
第二章 教师资格制度 16
第一节 教师资格的分类 16
第二节 教师资格条件 16
第三节 教师资格考试 17
第四节 教师资格的认定 18
一、教师资格认定机构 18
二、教师资格认定程序 18
第五节 教师资格的限制与丧失 18
第三章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19
第一节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概述 19
第二节 传统教师管理体制特点 19
第三节 教师资格证书的确立过程 20
第四节 新教师管理体制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21
第四章 教师资格认定相关国家政策 23
第五章 教师资格认定法律标准 30
一、教师资格条例 30
二、《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33
三、教师资格证书管理规定 36
第二篇 教师思想素质考核评价标准 41
第一章 教师思想道德的要求与标准 41
第一节 现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41
一、当前我国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总要求 41
二、热爱教育,献身教育 42
三、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44
四、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6
五、锐意进取,严谨治学 47
第二节 师生关系新理念:公正、平等 47
一、师生关系中的矛盾冲突与不恰当解决方法 47
二、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其形成 48
三、实现“师生平等”的关键是教师尊重学生 50
第三节 人际关系新精神:合作 51
一、教师间的合作与竞争 51
二、教师与家长间的联系与合作 52
三、教师与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 54
第四节 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教师即研究者 54
一、更新知识和创新能力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54
二、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要性 55
三、教师如何培养和发展科研能力 56
第二章 我国教师思想与职业道德规范 58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结构与依据 58
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结构 58
二、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依据 60
第二节 建国以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沿革 63
一、1984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 63
二、1991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64
三、1997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65
四、新世纪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新要求 66
第三节 新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67
一、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和内容 68
二、新时期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73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形成与发展客观规律及师德培育的基本任务 74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 74
一、师德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受个体一般道德发展水平的制约,两者之间存在着明确的相关性 74
二、师德的形成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智慧和道德行动的和谐统一的过程,它一般要通过专门的教育和个体亲身的体验才能最终稳定地形成 75
三、师德是在解决道德冲突中渐次发展起来的 75
四、师德发展的轨迹是由他律迈向自律 75
第二节 新世纪我国师德培育的基本体系和基本任务 77
一、职前培育系统 77
二、在职培育体系 80
第四章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道德标准 82
第一节 当代教育变革呼唤师德建设 82
第二节 立足职场,不断提升职业道德 84
一、教师需要对职业的道德性有深刻认识 84
二、教师提升职业道德最根本的还是在职场中进行 85
第三节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 86
一、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与方式要求 87
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关系 94
三、主流价值教育引导 100
第四节 师生交往中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 104
一、教师之爱 104
二、教师公正 119
三、教师促进 128
第五节 教师的团结协作 141
一、教师团结协作的实践形态 142
二、教师职场需要团结协作 145
三、教师职场中团结协作的独特性 150
四、教师职场中团结协作实现之条件 153
五、教师职场中团结协作精神的养成 156
第六节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创新 160
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创新的理论定位 161
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创新之重要意义 165
三、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创新的内容 167
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77
第七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 178
一、教师自我修养的必要性 178
二、教师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 183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方式 191
四、师德境界 198
第五章 师范院校培育和发展学生师德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200
第一节 师范生的学习与发展特征及其对师德发展的影响 200
一、师范生特征分析 200
二、发展特征与师德发展水平和过程 202
第二节 师范院校培育和发展学生师德经常采用的方式与方法 205
一、师德培育的方式与特点 206
二、师德培育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207
第三节 师范院校培育和发展学生师德的基本教育模式及其变式 212
一、教授——推理模式及其变式 213
二、行为——矫正模式及其变式 214
三、情感——体验模式及其变式 215
第六章 当前我国教师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教育中的问题及基本对策 218
第一节 当前面临的问题 218
一、现代教育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高要求与教师对自身职业低认同之间的冲突 218
二、教师树立权威形象与学生渴望“尊重”的需求之间的冲突 220
三、在教育过程中团结协作的道德要求与教育者之间竞争矛盾日趋激烈之间的冲突 222
四、家长渴望与教师沟通和教师无暇与家长交流之间的冲突 222
第二节 原因分析 223
一、社会原因 223
二、培养方面的原因 224
三、教师素养和自我修养方面的原因 226
第三节 解决问题的对策 227
一、切实提高教师职业声望、经济收入和职业待遇 227
二、为教师的创造、发展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社会环境 229
三、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 229
四、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人格和道德修养水平 230
五、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师德建设 231
六、建立职前与在职互相衔接的师德培养体系 232
第七章 国外师德教育的基本做法与经验借鉴 233
第一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关于师德规范的规定 233
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师德规范的规定 233
二、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关于师德规范的规定 233
第二节 美国、加拿大师德教育的基本做法与经验 234
一、美国师德教育的做法与经验 234
二、加拿大师德教育的做法与经验 234
三、美国和加拿大师德教育的基本特点 234
第三节 德国和英国师德教育的基本做法与经验 234
一、德国师德教育的做法与经验 235
二、英国师德教育的做法与经验 235
第四节 日本师德教育的基本做法与经验 235
一、日本教师道德教育发展轨迹 236
二、日本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237
三、日本师德教育的具体做法 237
第五节 比较与借鉴 237
一、比较 238
二、启示与借鉴 239
第八章 关于四年制大学本科师范院校师德教育年度计划安排 239
大学一年级 244
一、任务 245
二、活动 246
大学二年级 246
一、任务 251
二、活动 255
大学三年级 255
一、任务 257
二、活动 258
大学四年级 260
一、任务 260
二、活动 262
第三篇 教师业务技能考核评价标准 267
第一章 教师业务技能及规范 267
第一节 学校教师应具备的通用能力 267
一、什么是“通用能力” 267
二、有效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能力 268
三、问题解决与研究能力 269
四、创新性思维与实践能力 270
五、批判性反思与不断学习的能力 272
第二节 学校教师教学能力要求的特点 273
一、教师教学能力要求的不同论述 273
二、教师教学能力要求的特点 274
第三节 学校教师教学能力规范 276
一、教学设计能力 276
二、教学语言表达能力 278
三、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 280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 282
五、教学测量与评价能力 284
第二章 教师的基本技能考核标准 286
第一节 教师的智力 286
一、教师的观察技能 286
二、教师的思维技能 287
三、教师的想象技能 289
四、教师的记忆技能 290
第二节 教师的口语表达技能 293
一、准确简明,富有示范性 293
二、通俗生动,富有幽默感 293
三、条理清晰,富有层次感 294
四、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 294
五、真诚含蓄、富有启示性 295
第三节 教师的体语表现技能 295
一、目光分配合理 295
二、面部表情适宜 296
三、动作姿势恰当 296
第四节 教师的审美技能 297
一、激发审美欲望:善于发现美 297
二、加强美学修养:充分感受美 298
三、重视审美实践:深刻鉴赏美 298
四、坚持以美育人:真实表达美 299
第三章 教师的教育技能考核标准 300
第一节 全面了解学生的技能 300
一、把握共性:全面了解学生整体 300
二、区别个性:准确了解学生个体 301
三、多管齐下:全面了解成长过程 302
第二节 正确评价学生的技能 303
一、实事求是,力求评价客观公正 303
二、投入情感,强化评价的激励效应 304
三、讲求实效,注重方式的灵活多样 305
第三节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技能 306
一、认清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306
二、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以人为本 306
三、明确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向 307
四、创设思想道德教育的立体化方案 308
第四节 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技能 309
一、善于关注 309
二、善于倾听 310
三、善于疏导 310
第五节 转化问题学生的技能 312
一、转化前的全面了解 312
二、转化中的关怀尊重 313
三、转化中的动之以情 313
四、转化中的晓之以理 314
五、转化中的导之以行 314
第六节 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的技能 315
一、认清生存教育的紧迫性 315
二、强化学生的生存意识 316
三、培育学生的生存技能 316
四、教师生存技能的示范作用 317
第七节 指导学生与人交往的技能 317
一、引导学生认识交往意义 317
二、指导学生把握交往原则 318
三、帮助学生创设交往情境 318
四、消解学生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318
第八节 教师的身教技能 319
一、以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 319
二、以丰厚的学识启迪学生 320
三、以健康的心理感染学生 320
四、以高尚的行为激励学生 321
第四章 教师的班级管理技能考核标准 322
第一节 设计教育教学环境的技能 322
一、把握优化育人环境的原则 322
二、布置安静优雅的学习环境 322
三、营造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 323
四、创造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 324
第二节 合理任用学生干部的技能 324
一、解放思想,多途径产生学生干部 324
二、知人所长,合理使用学生干部 325
三、科学指导,精心培养学生干部 325
第三节 组织班级活动的技能 326
一、掌握开展班级活动的原则 326
二、科学确定班级活动的内容 327
三、周密安排班级活动的规划 327
四、有效指导班级活动实施 328
第四节 指导学生学会竞争的技能 328
一、明确学生间开展竞争的性质和意义 329
二、把握指导学生学会竞争的原则 330
三、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心理 331
第五节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技能 332
一、掌握指导学生学会合作的原则 332
二、熟悉指导学生学会合作的方法 333
三、创造指导学生学会合作的途径 334
第五章 教师的教学技能考核标准 336
第一节 教师基本教学技能考核标准 336
一、掌握和运用教学大纲的技能 336
二、掌握和运用教科书的技能 338
三、选择、运用教学参考书的技能 341
四、编写教案的技能 343
五、教师的“说课”技能 345
第二节 教师的教材教法技能考核标准 348
一、因材施教的技能 348
二、实现教学目标的技能 350
三、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技能 352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技能 355
五、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技能 357
第三节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考核标准 359
一、课堂教学的开讲技能 360
二、教学设疑技能 362
三、教学举例技能 364
四、设计板书的技能 366
五、教学应变技能 369
六、课堂教学的收结技能 370
七、设置学科作业的技能 372
第四节 教师评价、教具制作与示范技能考核标准 374
一、驾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技能 375
二、教学评价技能 378
三、制作教具的技能 382
四、教师的示范技能 384
五、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 386
第五节 教师教学媒体运用技能考核标准 389
一、教学媒体的相关知识 389
二、教学技术与媒体运用所需要的基本能力 419
三、教学媒体选择能力 421
四、信息资源获取能力 426
五、信息转换表达能力 437
六、利用媒体进行远程教学的能力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