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才谋略》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金宪宽著
  • 出 版 社: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213028987
  • 页数:3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介绍和系统梳理历史上的用人典故和人才谋略。

第一章 尊才之义 1

第一节 得人才者得天下 1

1.周得姜太公而灭商 2

点评:执政不可无辅佐 5

2.齐威王与魏惠王比宝 6

点评:诸宝之中人为贵 7

3.刘邦用“三杰”而得天下 7

点评:敢用才能超己者 8

4.朱元璋得“三策”而成明朝开国之君 9

点评:战略人才最稀缺 10

第二节 失人才者失天下 11

5.晏婴论“不祥之兆” 12

点评:失才乃不祥之兆 13

6.秦坑赵兵四十万 14

点评:衰败由误用一人 17

7.崇祯帝自缢煤山 17

点评:速亡因错斩一将 19

8.汉灵帝标价卖官 19

点评:卖官乃自掘坟墓 20

第二章 揽才之方 22

第一节 求贤众法 22

9.秦孝公的“求贤令” 22

点评:求贤视野贵宽广 24

10.楚庄王四处求贤 25

点评:独取一人不尽贤 26

11.燕昭王高筑黄金台 27

点评:“财”与“才”的辩证法 29

12.梁武帝身边发现千里马 30

点评:“舍近求远”非良策 32

13.武则天广招贤才 33

点评:让人才脱颖而出 35

第二节 自荐露才 36

14.毛遂自荐 36

点评:自荐需要有胆有识 38

15.陆逊献计取荆州 39

点评:自荐亦须讲艺术 42

16.宁戚以歌自荐 42

点评:贤者自荐慎择主 47

17.郦食其揖见刘邦 48

点评:纳贤须有“饥渴感” 50

第三节 他荐显能 51

18.代代荐贤代代为相 51

点评:现代仍须有“伯乐” 52

19.明初“三杨”屡荐贤才 53

点评:“伯乐”应是“千里马” 55

20.祁黄羊荐贤不避仇亲 56

点评:唯有贤者能荐贤 57

21.令狐绹巧荐贤士 58

点评:荐贤之策有得失 59

22.赵普义无反顾举贤才 60

点评:荐贤不可无胆识 62

23.羊祜病重荐大将 62

点评:荐贤为国不图报 63

24.虞丘让位推荐孙叔敖 64

点评:荐贤乃系统工程 66

25.陆贾献用人之策 67

点评:荐贤重在荐政策 69

第三章 识才之法 70

第一节 识人的原则 70

26.刘伯温识人如神 71

点评:识才的根本宗旨 73

27.管夷吾病榻论相 74

点评:识才的正确视角 76

28.九里堙相马之术 78

点评:识人的辩证方法 79

第二节 听其言 80

29.渤海郡由乱到治 81

点评:一席话中见人才 83

30.郭嘉一番话,曹操得良才 83

点评:句句话语是谋略 85

31.驺忌说琴拜相 86

点评:逆耳讽谏识栋梁 88

32.初出茅庐解难题 89

点评:一句话显露价值 90

第三节 读其文 91

33.晏殊对诗识贤才 92

点评:见其诗如见其人 94

34.欧阳修爱才举苏轼 94

点评:文章风格映人生 96

35.代人写奏章,平民成宰相 97

点评:奏章体现治国才 99

36.左光斗古庙识良才 100

点评:文章是一面镜子 102

37.武则天赏识骆宾王 103

点评:从批评中识人才 104

38.胡乔木如何成为毛泽东的秘书 105

点评:文章生命在政治 108

第四节 观其行 109

39.尧舜选贤让位 110

点评:检验的“零距离”和“零差异” 113

40.汉文帝劳军细柳营 114

点评:检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17

41.卜式善治政,武帝识贤才 118

点评:检验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120

42.生活小事识大才 122

点评:检验的随机性和广泛性 123

43.武则天宴会识将才 124

点评:检验的直接式和间接式 125

44.皇太极火线见人才 127

点评:检验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128

第五节 察其德 129

45.关于刘勃勃其人的争论 130

点评:有才无德是危才 132

46.“天下中庸有胡公” 133

点评:“不倒翁”的褒与贬 135

47.五张羊皮换贤士 136

点评:亡国大夫不为官 141

第四章 任才之谋 143

第一节 任才的条件 144

48.中国历史上第一贤相 144

点评:爱国的忠心 147

49.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47

点评:谦恭的态度 149

50.刘备“三顾”,孔明出山 150

点评:超凡的耐心 153

51.王猛择主而辅 155

点评:人格的魅力 157

52.朱元璋诚聘刘伯温 158

点评:宽广的胸怀 160

第二节 任尽其才压重担 161

53.刘邦拜韩信为大将 161

点评:任尽其才,艺术高超 164

54.蔺相如两屈秦王 164

点评:“软型人才”价值连城 169

55.庞统先失志后得志 170

点评:大才小任,后患无穷 172

第三节 任其长而容其短 173

56.陈平为刘邦六出奇计 173

点评:“士有偏短”不可求全 176

57.孟尝君相位失而复得 178

点评:“怪才”可转化为“奇才” 182

58.孔明治蜀任群贤 182

点评:知短·容短·补短·改短 186

第四节 不计恩怨任贤人 187

59.齐桓公不报一箭之仇 187

点评:公怨私仇界限分明 192

60.唐太宗爱才泯怨仇 193

点评:“如其有才,虽雠不弃” 197

61.朱元璋用才不拒敌将 198

点评:敌对营垒人才交流 200

第五节 不择民族任贤人 201

62.鲜卑皇帝实行“汉化改革” 202

点评:提高执政水平 204

63.太宗不择民族,何力忠贞不二 206

点评:汇聚民族精英 209

64.奴隶大臣宁完我 210

点评:吸收先进文化 214

第六节 门第资历不歧视 215

65.奴隶之中出相国 216

点评:跨越阶级觅贤人 218

66.汉武帝任贤,霍去病封侯 219

点评:不嫌出身任将军 222

67.乡下佬当了大将军 223

点评:藿食之辈有良才 226

68.魏孝文帝因才授官 228

点评:厨师自学成刺史 230

69.唐朝历法领先全球 231

点评:和尚出山研天文 232

70.唐太宗“怪病”谁能治 234

点评:任才大忌“心不正” 235

第七节 年龄性别何足论 236

71.甘罗十二为丞相 236

点评:勿以年龄论英雄 239

72.丫环任国使 241

点评:勿以性别分贤愚 244

73.古稀老翁退秦师 245

点评:年老不等于智衰 248

第五章 用才之略 250

第一节 信而不疑 250

74.魏侯用将不疑,乐羊凯旋而归 251

点评:信任为不疑的前提 256

75.内省不疚,何恤人言 258

点评:分析为不疑的关键 259

76.杨坚信将,高颎灭陈 260

点评:惩诬为不疑的体现 262

第二节 放而不羁 264

77.唐太宗有权不独揽 264

点评:自觉放权,应放尽放 266

78.未做宰相先限皇权 268

点评:坚决约束自己权柄 270

79.柳公绰杖死神策将军 271

点评:严守划分职责界限 272

80.晏婴举贤,穰苴为帅 273

点评:支持下属放胆行权 275

第三节 听而不拒 276

81.晏子辞退高纠 277

点评:纳谏贵有自知之明 278

82.刘邦还军霸上 279

点评:听谏关系政权命运 280

83.张释之犯颜直谏 280

点评:从善如流品格高尚 283

84.唐玄宗更改“圣旨口” 284

点评:绝对权威自我否定 285

85.刘秀赞扬“强项令” 285

点评:强项精神值得鼓励 288

86.任延不听刘秀告诫 290

点评:唯其诺诺不如谔谔 290

87.“不忠”的忠臣 291

点评:纳谏不拘表现形式 293

88.韩歆直谏亡身 294

点评:让人讲话,天不会塌 294

第六章 待才之心 296

第一节 亲而不疏 296

89.孙权善待周瑜、鲁肃 296

点评:视才为友,亲密无间 300

90.雪夜问计 302

点评:待才如师,尊重有加 304

91.触詟巧说赵太后 305

点评:情动理喻有机结合 306

92.孙权劝吕蒙读书 308

点评:培养、使用相互依存 309

93.顾璘砥砺年轻人 309

点评:鼓励、砥砺辩证统一 312

第二节 恕而不苛 313

94.秦穆公宽容将军 313

点评:将无常胜,容许暂败 317

95.绝缨大会 318

点评:偶然失态,何必深究 320

96.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 320

点评:时过境迁,难得糊涂 322

第三节 昭而不昏 323

97.唐太宗量功授爵 323

点评:察其功过是非 325

98.申不害请仕其从兄 326

点评:督其言行一致 327

99.苏章不以私情枉法 328

点评:惩其贪赃枉法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