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植物细胞与组织 1
1.1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生物绘图技术 1
1.2 植物制片技术 8
1.3 植物细胞的结构观察 12
1.4 植物细胞后含物的观察 14
1.5 植物细胞的增殖 16
1.6 植物组织的结构观察 18
第2章 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 22
2.1 植物营养器官的结构与发育 22
2.2 不同生境植物叶片结构的比较观察 27
2.3 植物根系活力测定 28
2.4 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的水势 32
2.5 水分胁迫对植物水分、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的影响 34
2.6 植物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 35
2.7 植物的元素缺乏症 37
2.8 植物呼吸速率的测定 39
第3章 植物光合作用及有机物运输 44
3.1 植物光合速率的测定 44
3.2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52
3.3 叶绿体色素的理化性质 54
3.4 叶绿体色素含量的测定 55
3.5 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 58
3.6 植物希尔反应的测定 64
3.7 Rubisco羧化活力的测定 66
3.8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的测定 69
3.9 植物组织可溶性糖的测定 71
3.10 凯氏定氮法测定植物组织中全氮含量 75
第4章 植物生长发育及调控 79
4.1 生长素的生物鉴定(芽鞘伸长法) 79
4.2 气相色谱法测定乙烯含量 80
4.3 植物体内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分离和测定 82
4.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蔬中7种植物激素的残留量 85
4.5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技术测定芒果原浆中乙烯利的残留量 86
4.6 水杨酸和多效唑对非洲菊切花的保鲜作用 87
4.7 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插条不定根发生的影响 90
4.8 萘乙酸对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91
4.9 生长调节剂对黄瓜性别分化的影响 93
4.10 生长调节剂对果实发育的影响 94
4.11 酶联免疫法测定植物激素含量 95
4.12 赤霉素诱导大麦糊粉层细胞内α-淀粉酶的形成 98
第5章 植物的繁殖 101
5.1 植物繁殖器官的结构与发育 101
5.2 不同植物花粉的形态以及植物繁育系统的比较研究 105
5.3 花粉活力测定 109
5.4 种子中淀粉酶活性测定 112
5.5 种子生活力测定 114
5.6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过程的观察 118
5.7 果实成熟过程物质变化研究 119
第6章 植物的衰老及其调控 122
6.1 植物组织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122
6.2 植物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的测定 125
6.3 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 128
6.4 植物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130
6.5 植物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 131
6.6 植物超氧自由基的测定 134
6.7 植物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二甲酚橙比色法) 135
6.8 果胶酶活力的测定 137
第7章 植物的多样性 140
7.1 藻类植物的观察 140
7.2 菌类和地衣植物的观察 144
7.3 苔藓植物(Bryophyta)的观察 147
7.4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的观察 149
7.5 裸子植物(Gymnospermae)的观察 151
7.6 花程式、花图式的表示和植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以百合科和石竹科为例) 153
7.7 被子植物分科(一) 157
7.8 被子植物分科(二) 165
7.9 校园植物观察:植物的各大类群和多样性 174
7.10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179
7.11 浮游藻类的观察及水质评价 184
7.12 染色体核型分类与染色体倍性的分析方法 186
7.13 基于DNA序列的比较分析研究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 191
第8章 植物与环境 195
8.1 植物细胞膜透性的测定 195
8.2 植物组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196
8.3 植物可溶性蛋白和非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197
8.4 冷害对植物组织ATP酶活性的影响 199
8.5 植物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测定 202
8.6 入侵植物种子特征研究(菊科) 203
8.7 植物逆境蛋白质组学研究 205
8.8 逆境及衰老对植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210
8.9 植物物候期的调查 212
8.10 植物与环境的野外观察 213
主要参考文献 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