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征地与征地矛盾 1
1.2 前人的研究成果 3
1.2.1 国外成果 3
1.2.2 国内成果 8
1.2.3 简评 13
1.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1.4 研究范围界定及主要内容 14
1.5 研究资料选用 16
1.6 研究框架和主要结论 17
第2章 理论借鉴 20
2.1 制度变迁理论 20
2.2 公共选择理论 24
2.3 公共利益与福利经济学 26
2.4 博弈论与委托—代理理论 29
第3章 农地公益征收和非公益征收 32
3.1 相关概念 32
3.2 公益用地与非公益用地 34
3.2.1 公益用地及其特征 34
3.2.2 非公益用地及其特征 37
3.2.3 公益用地与非公益用地的关系 37
3.2.4 两类用地边界及模糊空间 38
3.3 农地公益征收与非公益征收的方式 40
3.3.1 农地征收的理性方式 40
3.3.2 现行农地征收方式 43
3.3.3 政府强制征收的风险 44
3.4 农地过度征收的动因 49
3.4.1 政府征地冲动 49
3.4.2 农民不珍惜土地 53
3.4.3 用地单位投机 54
3.5 农地过度征收的实现 57
3.5.1 制度缺陷 57
3.5.2 政府强制 60
3.5.3 农民的弱势地位 61
第4章 农地非公益强制征收的效应分析 63
4.1 土地资源配置效应 63
4.1.1 农地非农化的不可逆性 63
4.1.2 政府统一征地、供地的规模效应分析 64
4.1.3 市场垄断效应分析 66
4.2 土地资源利用效应 69
4.2.1 工业用地低价出让效应分析 69
4.2.2 土地闲置损失分析 71
4.2.3 耕地减少效应分析 74
4.3 土地财富的再分配效应 76
4.3.1 制度租金、租值消散与寻租行为分析 76
4.3.2 土地发展权限制效应 77
4.3.3 农民保障方式变化效应 78
4.4 相关主体利益关系效应 80
4.4.1 政府与农民之间关系效应 80
4.4.2 政府与用地单位之间关系效应 81
4.4.3 用地单位与农民之间关系效应 83
第5章 农地非公益征收的主体行为控制 85
5.1 农地非公益征收中的主体及其行为特征 85
5.1.1 农地非公益征收中涉及的主体 85
5.1.2 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行为特征 87
5.1.3 村集体及农民行为特征 93
5.1.4 用地单位行为特征 97
5.1.5 多方博弈关系分析 98
5.2 政府征地冲动和征地行为的控制 104
5.2.1 中央发展战略转型与调整 104
5.2.2 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替代 105
5.2.3 转换地方政府职能,创新地方干部考核方式 107
5.3 政府供地行为的控制 108
5.3.1 供地程序的监控 108
5.3.2 低价供给工业用地行为的监管 110
5.3.3 超高价供给商住用地行为的约束 112
5.4 用地单位土地投机行为的控制 113
5.4.1 用地单位竞买资格控制 113
5.4.2 投资开发时间控制 114
5.4.3 单宗地块交易规模控制 115
5.4.4 土地使用权转让及用途控制 116
5.5 农民及村干部行为控制 117
5.5.1 农民维权行为的引导与投机行为的约束 117
5.5.2 村干部违规行为的纠正与处罚 119
第6章 农地非公益征收的数量控制 121
6.1 土地利用规划约束 121
6.1.1 我国的土地规划体系 121
6.1.2 规划对非公益征收区域范围的约束 123
6.1.3 规划对农地非公益征收时序的约束 125
6.1.4 规划对非公益征收数量的约束 126
6.2 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约束 128
6.2.1 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约束途径 128
6.2.2 基本农田保护的约束机理分析 130
6.2.3 软约束的原因及改进途径 131
6.3 非公益用地标准的约束 135
6.3.1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 135
6.3.2 居住用地利用标准约束 138
6.3.3 工业用地利用标准约束 143
6.4 补偿安置标准的约束 148
6.4.1 关于补偿原则的再讨论 148
6.4.2 对现行补偿安置标准的质疑 150
6.4.3 合理的补偿方式和标准 152
第7章 农地非公益征收的程序控制 155
7.1 农民参与征收决策的途径与方式 155
7.1.1 农民参与征收条件决策 155
7.1.2 农民参与征收程序决策 157
7.1.3 农民参与征收价格决策 160
7.2 征收审批控制 161
7.2.1 审批体制 161
7.2.2 审批体系的控制特征 163
7.2.3 审批制度的完善 165
7.3 非公益征收程序的监管 166
7.3.1 监管主体 166
7.3.2 监管体系 168
第8章 农地非公益征收的控制手段 171
8.1 政府角色转换 171
8.1.1 转换目标 171
8.1.2 转换步骤 171
8.1.3 土地财政转换激励 172
8.2 非公益建设用地市场化 173
8.2.1 农地非公益转用的政府边界和市场边界 173
8.2.2 不完全产权市场特征分析 174
8.2.3 市场条件塑造 175
8.2.4 市场监管 177
8.3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控制 177
8.3.1 土地增值收益收缴程序控制 177
8.3.2 土地增值收益支出控制 178
8.3.3 农村集体与农户个人收益分配关系控制 180
第9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182
9.1 研究的主要结论 182
9.2 政策建议 184
9.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85
参考文献 186
后记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