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学与思 3
论三大矛盾与科学发展观 3
中国古代王朝动乱衰亡的体制探密 2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文化的繁荣 51
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大众化问题 66
加强作风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79
长治久安、振兴中华的治国新方略——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85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中的“人”? 93
“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毕节之路 96
郑观应“商战”思想再认识 99
春晖行动与传统美德 102
努力发展我国的认知科学 104
国家形象与媒体责任——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使命与追求 107
加强软实力建设,再造中国文化新辉煌 111
含蕴寰宇慧知 竖立华夏高标——中国社会科学网上线寄语 113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学术讨论会综述 117
研究国情 了解国情——“中国国情和70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及其经验”学术讨论会综述 126
现代新儒学的发展和儒学作用的讨论近况 132
第二部分 读与评 137
让中国文化学术精华传布于世——《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名家自选学术精华丛书》(第一辑)评介 137
《城市外来劳动力管理》简介 140
一百系列 别开生面 141
图文并茂 雅俗共赏——《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评介 143
风采与境界 145
做健康文明的人——《一百个不良生活习惯》评介 147
《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评介 148
中国历史大转折时期的宏伟画卷——萧致治主编《鸦片战争史》评介 149
思索的结晶 实践的足迹——《邢贲思文集》评介 151
为有源头活水来——《邓小平视察纪实1957—1994》的启迪 153
党建理论宣传教育的创新成果——推荐《中国共产党党建百科全书》 155
用扎实之功,收丰硕之果——《乾嘉学派研究》评介 15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哲学层面上的解读——《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哲学》评介 163
个人问题新探——李光远著《个人问题》读后 166
一位老广播记者的多彩人生——读《记者的战斗生涯——杨兆麟的不平凡经历》 169
一部关注民生、破解难题的学术之作——读曲彦斌著《中国乞丐史》 172
理论要创新,理论宣传也要创新——第一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图文读物读后 175
尊重历史 科学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概论》读后 177
肯定其事功 非难其为人——《曹操评传》评介 180
一部饱含忧患意识的新诗集——《俯瞰人间》读后 183
一位经济学家经济学以外的思考——《真理·学习·方法·人生》读后 185
科学的依据 必胜的信念——《中华腾飞的希望》评介 189
勿忘血史 振兴中华——《平阳惨案纪实》读后 191
谈谈黄锦奎同志的文笔 193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理论的新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研究》评介 197
“智”的养成:逻辑能力的职业应用——《警察逻辑能力教程》评介 199
点一盏“股市预言”的心灯——《中国股市十大预言》评介 201
从区位的角度看中国——《社会区位论》读后 203
寻常难见奇葩新妙语深邃志如金——《沧桑足音——张国祚诗选》读后 205
一部有特色的地域文化通史——《辽宁文化通史》评介 208
世纪回眸 益人心智——读《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10
拳拳忧党之心 殷殷兴党之作——《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评介 212
光辉历程 任重道远——读《中共中央党刊史稿》 214
为文贵简洁——略论《中国学案史》的简洁美 218
第三部分 序与跋 223
《资政史鉴》前言:汲取历史智慧 提高领导水平 223
《实践》序言 237
《秋水潺潺》序 239
《旧闻新语》序 241
研究名人文化 推动社会进步——《中国名人之市探源——湖北黄冈历代进士考略》序 243
第四部分 问与答 247
夏商周历史纪年研究的重大突破——访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李学勤 247
盛世修史 传承文明——访《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历史学家戴逸教授 250
创办社会科学网站 繁荣发展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周溯源答记者问 253
第五部分 调研与报告 261
把温暖送到千家万户——贵州省城市送温暖工程的调研报告 261
诚信人和铸华城——浙江华城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调查 265
丹凤扶贫行 270
后记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