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3
1.2.1 职业化农民培育研究为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培训理论的支撑 3
1.2.2 职业化农民培育研究为破解“三农”难题开辟了现实路径 3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4
1.3.1 国外研究综述 4
1.3.2 国内研究综述 5
1.4 研究内容 13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14
1.6 研究的不足之处 14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16
2.1 相关理论基础 16
2.1.1 农业转型发展理论 16
2.1.2 农业现代化理论 18
2.1.3 可持续农业理论 21
2.1.4 人力资本理论 22
2.1.5 培训理论 25
2.2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内涵 26
2.2.1 传统农业及其特征 26
2.2.2 现代农业及其特征 27
2.2.3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内容 28
2.2.4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路径 30
2.3 新型职业化农民的内涵 31
2.3.1 农民 32
2.3.2 传统农民 32
2.3.3 新型职业化农民 33
2.3.4 农村劳动力与职业化农民的区别 34
第3章 贵州农民素质与职业能力现状的分析 36
3.1 贵州农村劳动力的现状 36
3.1.1 贵州农民受教育状况分析 36
3.1.2 贵州农民的职业能力状况分析 37
3.1.3 贵州农民的技能培训状况分析 38
3.2 贵州农村劳动力现状成因分析 40
3.2.1 自然成因 40
3.2.2 政府成因 42
3.2.3 农民自身原因 45
3.3 培育新型职业化农民的必要性分析 46
3.3.1 农村生产力是社会快速发展之源 46
3.3.2 农业发展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47
3.3.3 培育职业化农民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 48
3.3.4 职业化农民的培育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49
3.4 本章小结 51
第4章 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52
4.1 美国职业化农民培育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53
4.1.1 美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53
4.1.2 美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特点 54
4.1.3 美国职业化农民培育体系 59
4.2 日本农民培育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59
4.2.1 日本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60
4.2.2 日本农业发展及普及教育发展特点 61
4.2.3 日本职业化农民培育体系 62
4.3 英国农民培育模式及其运行机制 63
4.3.1 英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64
4.3.2 英国农业发展特点 64
4.3.3 英国农业教育体系 65
4.4 国外农民培育对贵州职业化农民培育的启示与借鉴 66
第5章 先前经验、创业机会识别对贵州农民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分析 69
5.1 贵州农民创业概述 69
5.2 贵州农民创业行为分析 70
5.2.1 创业者个性特质视角 70
5.2.2 创业知识和能力视角 71
5.2.3 创业环境视角 73
5.3 理论模型推演与假设 73
5.3.1 先前经验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73
5.3.2 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75
5.3.3 创业机会识别的中介作用 76
5.3.4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调节效应 78
5.4 研究方法 79
5.4.1 研究对象与调查过程 79
5.4.2 测量工具 80
5.4.3 统计分析 81
5.5 结果分析 82
5.5.1 先前经验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82
5.5.2 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 82
5.5.3 创业机会识别的中介作用 82
5.5.4 创业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 84
5.6 本章结论 87
5.6.1 理论贡献与意义 87
5.6.2 实践意义 88
5.6.3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 89
第6章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基本框架 90
6.1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特征 90
6.1.1 培育主体多元化 90
6.1.2 培育内容实用性 91
6.1.3 培育形式多样化 92
6.2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原则 92
6.2.1 因地制宜原则 92
6.2.2 因人而异原则 93
6.2.3 政府引导原则 93
6.3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目标 93
6.3.1 市场农民 93
6.3.2 文化农民 94
6.3.3 技能农民 95
6.3.4 创业农民 96
6.4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体系设计 96
6.4.1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需求体系设计 97
6.4.2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课程体系设计 102
6.4.3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讲师体系设计 107
6.4.4 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效果评估体系设计 110
第7章 建立贵州新型职业化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 116
7.1 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保障机制,强化政府对职业农民培育的支持政策 116
7.2 加大相关经费投入,提高新型农民培育的保障性 119
7.3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新型农民培育有法可依 120
7.4 完善农村社会的保障体系,创建新型农民的培育环境 121
7.5 扩大农民教育的范围与方法,创建农民培育新模式 122
7.5.1 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123
7.5.2 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124
7.5.3 网络教育与信息教育相结合 125
7.6 丰富职业化农民来源,提供人力资本保障 126
7.7 重视农民创业“先前经验”培育,提高农民创业意愿 128
参考文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