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疾病是什么 3
一、疾病有名目 3
二、疾病是失调 7
三、病与非病——认识亚健康 11
第二章 病因及其分类方法 19
一、病因的概念及分类依据 19
二、病因的范围及其形成基础 28
第三章 六淫病因的特点及致病规律 49
一、六淫致病先伤肌表 49
二、多动善变的风邪 51
三、凝滞、收引的寒邪 56
四、炎烈而具有破坏性的热邪 59
五、与高温密切相关的暑邪 62
六、重浊、黏滞的湿邪 66
七、干涸、收敛的燥邪 71
八、疫疠 74
九、认识六淫对中医诊断治疗疾病有何意义 74
第四章 七情病因的特点及致病规律 79
一、情志致病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79
二、七情与五脏、气血的关系 80
三、喜为心志,过喜伤心 81
四、怒为肝志,过怒伤肝 83
五、忧(悲)为肺志,过忧(悲)伤肺 84
六、恐(惊)为肾志,过恐(惊)伤肾 85
七、思为脾志,过思伤脾 86
八、七情致病的相关因素 88
九、情志所致病证的表现特点 89
十、调和情志以养生防病 91
第五章 生活起居病因及其致病特点 95
一、生活起居病因的内容 95
二、饮食失调伤肠胃 96
三、起居无节伤营卫 104
第六章 跌仆损伤等其他病因 109
一、外伤 109
二、寄生虫 112
三、胎传 113
四、痰饮 115
五、瘀血 123
六、结石 127
第七章 辨识病因是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基础 133
一、中医病因学的特点 133
二、辨识病因,循机而治 134
三、动态变化,贵在灵活 136
第八章 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139
一、内因是发病的基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139
二、外因是发病的条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46
三、人体并不是什么邪气都能抵抗 149
四、病久可留邪——内生之邪,病理产物 153
第九章 疾病发生后的变化 159
一、疾病发生与传变的基本规律 159
二、病邪过极则转化 167
三、疾病的发生、变化有征象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