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上编 信源——编码——大众文化的发生形态 3
第一章 信源一——原生形态 3
一 人类交往的特殊形式 5
二 “次群体”的组成与活动 11
三 日常生活中的高峰体验 18
第二章 信源二——符号形态 26
一 人是文化符号的动物 26
二 符号学——一个非权力的劳作 32
三 波普艺术与符号 39
第三章 信源三——狂欢形态 48
一 “第二生活”的时间维度 48
二 盛大的全球狂欢节 60
三 新的抒情时代 68
中编 信程——传码——大众文化的传播定律 81
第四章 信程一——符码重组 81
一 “故事”的元素周期表 81
二 符号的三度空间类型 88
三 经典视觉符码的重组 94
第五章 信程二——符号蜕变 109
一 叙事母题演变与原符码的遁失 109
二 历史背景、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符号蜕变 114
三 舆论领袖、把关人与“舵手” 130
第六章 信程三——符位置换 135
一 文化史进程中经典 135
二 大众文化向经典文化的符位置换 147
三 经典文化向大众文化的符位置换 157
下编 信效——解码——大众文化的传播效果 176
第七章 信效一——解码的或然 176
一 恋人絮语与文本意义的炭火 176
二 文本对文本的解读 180
三 行为对文本的解读 193
第八章 信效二——失控的效应 198
一 声波扩散效应 198
二 光波反射效应 203
三 空间封闭效应 212
第九章 信效三——社区的营建 226
一 精神社区与心理社区 226
二 后技术时代的传播 232
三 后技术社区的大众文化环境 237
结论 247
附:参考书目 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