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导论 5
一、问题的提出 5
二、研究意义 8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科学水平 8
(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科建设 9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教育实效 10
三、研究路径 12
(一)研究定位 12
(二)研究论域 13
(三)研究思路 13
(四)研究方法 14
第一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把握 17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分歧 17
(一)方法论取向 17
(二)课程论取向 18
(三)资源论取向 21
(四)存在形态论取向 22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探讨 25
(一)几种定位的局限性分析 25
(二)存在形态论的认识定位 27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界定 31
(一)内涵界定的思路探讨 31
(二)界定内容及其内涵理解 35
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品性 38
(一)渗透性 39
(二)生活性 40
(三)开放性 41
(四)潜隐性 43
第二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历史考察 45
一、中国古代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 45
(一)身教示范 46
(二)以乐化民 48
(三)熏陶化育 50
(四)笃行隆礼 51
二、中国近现代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 53
(一)以情化德 53
(二)美育育德 55
(三)生活育德 57
三、西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历史概览 59
(一)古希腊时期 59
(二)中世纪时期 62
(三)近现代时期 64
第三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支撑 69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奠基 69
(一)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 69
(二)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73
(三)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75
(四)关于社会实践的理论 78
二、马克思主义者相关论述的理论贡献 81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论述 81
(二)列宁、斯大林的相关论述 84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相关论述 87
三、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论借鉴 91
(一)关于缄默知识的理论 91
(二)关于内隐学习的理论 94
(三)关于潜在课程的理论 97
第四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类型 101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类型的研究思路 101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类型的划分方式 101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类型研究的论述逻辑 103
二、经济生活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104
(一)经济生活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 105
(二)经济生活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考证 107
(三)经济生活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求 111
三、政治生活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113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政治的内在关联 113
(二)从政治文明看政治生活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116
四、文化生活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118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 119
(二)文化生活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典型范式 122
五、社会生活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126
(一)社会生活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前提 127
(二)社会生活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探讨 129
第五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特性 133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 133
(一)实践身份的复合性 134
(二)施教意识的多重性 135
(三)素质要求的全面性 137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 139
(一)受教状态的自然性 140
(二)受教心理的非逆反性 142
(三)受教过程的愉悦性 144
(四)受教效用的可持续性 145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147
(一)实践的潜隐性 147
(二)内容的整体性 148
(三)实现的长期性 149
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50
(一)实践要求的多适应性 151
(二)内在构成的弱知识性 152
(三)存在形态的弱理论性 154
五、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156
(一)形式上的非专门性 156
(二)实践上的美感性 157
(三)运用中的灵活性 158
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 159
(一)充分的涵容性 159
(二)鲜明的人文性 160
(三)强烈的感染性 161
第六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探讨 163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涵与构成 163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认识基础 163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涵界定 166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在构成 168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隐”过程 169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隐”过程的基本环节 170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隐”过程的系列矛盾 175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过程 178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显”过程的基本环节 178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显”过程的矛盾系列 183
第七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行机制 187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内涵及内容 187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内涵界定 187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内容概括 189
二、需要引导机制 191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人的需要 191
(二)需要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 194
三、暗示机制 196
(一)暗示及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暗示的含义 196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暗示的主要类型 198
四、感染机制 201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感染的内涵及实质 201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感染的类型划分 203
五、模仿机制 205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仿的认识定位 205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仿的运行分析 206
六、文化化人机制 208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化人性 208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化人的实践范式 210
第八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建设 213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理念定位 213
(一)系统育德 213
(二)以人为本 217
(三)贴近生活 220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实践准绳 223
(一)党性原则 223
(二)整体推进 225
(三)尊重差异 227
(四)深入持久 229
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关键问题 231
(一)准确定位 231
(二)把握灵魂 233
(三)强化研究 235
主要参考文献 239
后记 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