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斌,沈帆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030357083
  • 页数:3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消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为着力点,提出了湖北省环境保护的分类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一、总论 3

第一章 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3

1.1 湖北省“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主要进展与成效 3

1.2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湖北省终期考核自查情况 11

第二章 问题与挑战 16

2.1 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16

2.2 面临的挑战 21

第三章 规划目标 24

3.1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24

3.2 目标与指标体系 25

二、优化空间布局 39

第四章 实施全省环境保护总体战略 39

4.1 武汉城市圈 39

4.2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39

4.3 长江经济带 40

第五章 构建湖北生态安全体系 41

5.1 自然环境特点 41

5.2 生态安全体系构建 48

第六章 实施区域环境的分类管理 50

6.1 主体功能区划分区方法 50

6.2 区域环境分类管理 52

三、引导经济持续发展 67

第七章 生态产业 67

7.1 生态农业 67

7.2 生态工业 68

7.3 生态旅游 71

7.4 环保产业 76

第八章 可持续消费 80

8.1 湖北省消费现状 80

8.2 消费可持续性表现 80

8.3 推进湖北省可持续消费措施 81

8.4 可持续消费的具体措施 82

四、保障环境安全 87

第九章 水污染防治 87

9.1 严格保护饮用水源 87

9.2 水污染物总量控制 90

9.3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 101

9.4 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 117

第十章 大气污染控制 120

10.1 大气污染现状及问题 120

10.2 空气环境质量控制 125

10.3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125

10.4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131

10.5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32

第十一章 土壤污染防治 136

11.1 总体形势 136

11.2 规划目标 137

11.3 主要措施 138

11.4 重点区域 139

第十二章 重金属污染防治 142

12.1 重金属污染现状 142

12.2 工作重点和目标 143

12.3 重点防控区域、行业 144

12.4 重金属污染防治对策 149

第十三章 固体废物控制 154

13.1 固体废物现状 154

13.2 固体废物产生量预测 157

13.3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目标指标 159

13.4 主要措施 159

第十四章 核与辐射环境保护 161

14.1 核与辐射现状 161

14.2 存在问题 163

14.3 规划目标 163

14.4 重点任务 164

第十五章 生态保护 168

15.1 湖北省生态环境现状 168

15.2 湖北省自然保护区现状及监管能力建设 169

15.3 湖北省湿地保护现状及监管能力建设 172

15.4 湖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176

15.5 强化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监管 180

第十六章 环境风险防范 182

16.1 湖北省环境风险现状 182

16.2 风险高发区的具体范围 183

16.3 湖北省风险防范体系构建 184

16.4 应急响应体系构建 187

16.5 环境风险损害赔偿机制 189

五、营造宜居环境 193

第十七章 营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 193

17.1 城市基本情况 193

17.2 主要环境问题 195

17.3 规划目标 198

17.4 主要措施 206

第十八章 营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生态环境 210

18.1 湖北省农村基本情况 210

18.2 主要问题 213

18.3 规划目标 215

18.4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区域范围 215

18.5 治理主要内容 216

第十九章 环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219

19.1 环境基础能力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9

19.2 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总体目标及主要任务 221

19.3 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222

19.4 环境监察能力建设 227

19.5 环境信息能力建设 230

19.6 环境宣教能力建设 233

19.7 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235

19.8 环境基础研究和科技能力建设 236

19.9 固体废物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238

19.10 湖北环境资源交易所排污权交易平台建设 238

六、保障措施 243

第二十章 体制机制保障 243

20.1 建立健全环保目标考核机制 243

20.2 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243

20.3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243

20.4 建立健全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 244

20.5 建立健全环保绿色投融资机制 244

20.6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执法监督机制 244

第二十一章 社会保障 245

21.1 完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制度 245

21.2 全面推进“两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245

第二十二章 科技保障 247

22.1 优化整合环境科技产业资源 247

22.2 加强NGO组织的建设与管理 247

第二十三章 环保投资需求及重点工程项目 249

23.1 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 249

23.2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249

23.3 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工程 249

23.4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249

23.5 重点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250

23.6 城市环境生态宜居工程 250

23.7 环境风险防范工程 250

23.8 环境管理基础保障工程 250

第二十四章 规划可行性分析 251

24.1 政策保障 251

24.2 投资来源 251

24.3 科技支撑 251

24.4 环境目标可达性目标 252

第二十五章 规划实施与考核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