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纲要 系统审视中国历史的治乱循环 精装典藏》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雷海宗著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214108555
  • 页数:25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的中国通史教材,描述了中国历史变迁的主要关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思想等诸多领域。书中作者将中国古代历史分为史前时期、封建时期和专制时期,显示出他对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独特理解,成一家之言。本书语言精炼,逻辑清晰,内容丰赡,对于初步学习历史的人来说,是极好的选择。

第一章 地理与史前时代 1

一 地理 2

二 史前时代——石器时代 3

三 史前时代——金石并用期 4

四 史前时代——宗教 4

五 史前时代——文化程度之不齐 4

第二章 殷商政治与文化(前1300—前1027) 7

一 商代的王权 8

二 甲骨文 10

第三章 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前1027—前771) 11

一 封建政治 12

二 贵族生活 13

三 封建社会——庶民 14

四 封建社会——士族 15

第四章 成周封建帝国之极盛(前1027—前771) 17

一 营建洛邑,封藩建国 18

二 开疆拓土 19

第五章 成周宗教 21

一 宇宙观与神祇神话 22

二 教士 23

三 坛庙与祭祀 23

四 大武舞 24

第六章 封建帝国之崩溃(前900—前771) 27

一 西周的衰微 28

二 平王东迁 29

第七章 春秋列国之形成(前770—前670) 31

一 郑之盛强 32

二 四强之兴起 33

三 社会变化 33

第八章 霸政时期(前685—前612) 35

一 齐桓公与管仲 36

二 宋襄公图霸 36

三 晋文襄霸业 37

第九章 晋楚争盟(前620—前505) 39

一 晋楚消长 40

二 向戌弭兵 41

三 晋楚并衰与吴之兴起 41

第十章 春秋时代思想 43

一 官学衰败,私学兴起 44

二 周易 44

三 孔子与儒家 45

第十一章 吴越之争(前505—前473) 47

一 吴国称霸 48

二 越国后来居上 49

第十二章 七雄局面之成立(前473—前362) 51

一 三晋田齐 52

二 秦楚内乱与复兴 53

三 越之乱亡与燕之渐兴 54

四 诸小国之渐趋灭亡 54

五 周之丧土与分裂 55

六 新军器与新战术 56

七 魏之图强与失败 56

八 列强之拓土 57

九 社会革命 58

第十三章 合纵与连横(前361—前311) 59

一 商鞅变法 60

二 变法后之发展 60

三 秦霸天下 61

第十四章 秦之独强(前310—前272) 63

一 东帝与西帝 64

二 齐之一败涂地 64

三 楚之削弱 65

第十五章 战国诸子 67

一 治国平天下之道 68

二 激烈的争鸣 69

第十六章 秦并六国(前271—前211) 71

一 大败三晋 72

二 秦灭周 73

三 燕与三晋 73

四 末次合纵与最后努力 74

五 六国之单独困斗与继灭 74

第十七章 专制一统之初试及其失败(前221—前202) 77

一 秦始皇之一统政策与旧势力之反动 78

二 秦亡 79

三 楚汉之争 80

第十八章 汉代政治(前202—88) 83

一 官制 84

二 兵制 85

三 汉初所谓“封建”问题与外戚之患 86

第十九章 汉代社会与经济(前202—88) 89

一 旧社会阶级之破裂——氏与姓之混淆 90

二 旧社会阶级之破裂——迁徙赐姓与变姓 90

三 新阶级制度——大地主与农民奴婢 91

四 新阶级制度——商贾 92

五 新阶级制度——贵贱贫富与社会改革 92

六 新阶级制度——四民之并为臣妾 93

第二十章 汉代武功(前202—88) 95

一 武功伟人 96

二 匈奴 97

三 西域 98

四 朝鲜百粤与西南夷 99

五 文化势力之播及日本 100

第二十一章 汉代内政(前202—88) 103

一 帝制名实与皇帝崇拜 104

二 皇权与宦官幸臣 105

三 皇权与外戚 106

四 皇权与地方官 107

五 中兴之治 109

六 听天由命之消极人民 110

第二十二章 秦汉宗教 111

一 神仙家与黄老学 112

二 儒教之成立——素王 113

三 儒教之成立——经典 113

四 阴阳谶纬学 116

五 儒道阴阳糅合之国教 117

第二十三章 秦汉思想 119

一 思想之学术化 120

二 儒道思想之结束 120

三 古代思想之总结束——王充 121

四 古代文化之总清算 122

第二十四章 大汉帝国之末运(89—316) 123

一 政治制度之破裂——外戚与宦官 124

二 政治制度之破裂——国军消灭与地方割据 126

三 政治制度之破裂——财政与一般政治之紊乱 127

四 天灾人祸与人口之减少 128

五 乱亡经过——羌乱 129

六 乱亡经过——党锢黄巾与十常侍 129

七 乱亡经过——董卓与李郭之乱 132

八 乱亡经过——曹操与三国 133

九 乱亡经过——西晋与中原之沦丧 134

第二十五章 末世之宗教与人生观 137

一 儒教之凝结与衰颓 138

二 清谈与隐逸 139

三 道教 141

四 佛教之输入 141

第二十六章 五胡乱华(317—383) 143

一 背景 144

二 中原沦丧 146

三 汉族南迁 147

四 南北分局 148

第二十七章 南北朝(383—589) 151

一 南北互诋 152

二 南朝 152

三 北朝 154

四 门阀 155

五 南北消长与混一 155

第二十八章 新宗教之酝酿与成熟 157

一 新宗教之酝酿 158

二 辩教 159

三 佛教之成熟 160

第二十九章 隋唐政治与社会(589—755) 161

一 官制 162

二 兵制 163

三 均田与赋役 164

四 学校与选举 165

第三十章 大唐二元帝国(618—755) 167

一 疆土 168

二 外蕃之威抚与恩抚 169

三 内政 170

第三十一章 隋唐宗教 171

一 教会 172

二 宗教 173

三 佛学 176

四 唐诗中之哲学 176

第三十二章 二元帝国之灭亡(756—960) 179

一 外患频仍 180

二 藩镇 181

三 宦官与禁军 181

四 财政紊乱、起义军兴起与唐之灭亡 182

五 五代十国 183

第三十三章 新儒学与复古运动 185

一 背景 186

二 武宗废浮屠与韩愈辟佛老 187

三 李翱 188

第三十四章 宋之积弱与变法失败(960—1085) 189

一 兵制 190

二 财政与民生 191

三 科举 192

四 缠足 193

五 国防生命线之始终缺乏 193

六 王安石 194

七 王安石变法 194

八 变法失败 196

第三十五章 宋亡(1086—1279) 197

一 北宋灭亡 198

二 南宋 199

三金 200

第三十六章 宋代理学 203

一 朱陆 204

二 书院 205

第三十七章 亡国政治——元(1279—1368) 207

一 非中国重心之欧亚大帝国 208

二 种族与阶级 209

三 兵制与驻军 210

四 财政与纸币 210

五 喇嘛教 211

六 元亡 212

第三十八章 明之复国与政治文化之停顿(1368—1528) 215

一 科举与八股 216

二 政治设施——专制之深刻化 217

三 政治设施——宦官之始终当权 218

四 兵制与军事 219

五 海外扩张与汉族闽粤系之兴起 220

第三十九章 元明理学 221

一 陈献章 222

二 王阳明 222

第四十章 新势力之兴起与明之乱亡(1528—1644) 225

一 蒙古 226

二 日本 227

三 西洋 228

四 满洲 229

五 明之乱亡 230

第四十一章 清朝盛世(1644—1839) 233

一 疆土 234

二 对汉族之压迫——剃发 234

三 对汉族之压迫——旗地 235

四 对汉族之压迫——降臣 236

五 对汉族之压迫——文人 237

六 刚柔并施 238

七 改土归流与西南夷之汉化 239

八 衰征与内乱 240

第四十二章 明末及清朝之学术思想 241

一 乾嘉学派 242

二 科学不发展 243

第四十三章 传统政治文化之总崩溃(1839—1912) 245

一 背景 246

二 鸦片战争前后 248

三 传教问题与太平天国 249

四 甲午戊戌与庚子辛丑 251

五 科举废除与帝制推翻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