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赋权 国家与社会的协同演进》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师曾志,金锦萍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09750971
  • 页数:329 页
图书介绍:“汶川地震”发生后,公众舆论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与表现,进一步改变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新媒介赋权成为互联网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表征,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同、网络重构社会关系背景下社会资本对慈善公益行业的冲击、公众舆论与社会成长、舆论问责与公民性体现、公民参与与利益表达,以及国家、社会关系在边界博弈中的法制建设等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与分析。结合热点案例,本书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解答。

序 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公共选择&何道峰 1

第一部分 新媒介赋权: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同 3

第一章 新媒介赋权视阈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师曾志 3

一 公共传播:概念的提出 4

二 公共传播:在理论与实践之间 6

三 国家与社会:想象的微共同体 8

四 公共传播的基石:新媒介赋权 11

五 赋权器:在组织赋权与社会赋权之间 15

六 自我救赎:社会赋权的实现 18

小结 21

第二章 新媒介赋权视角下表达与行动的力量——以“免费午餐”计划为例&潘聪平 赵雅婷 23

一 引言 24

二 新媒介赋权:信息、表达与行动 26

三 从技术赋权到社会赋权 30

四 新媒介赋权研究中的问题及网络自组织的出路 42

第三章 国家形塑和社会生长间的“强国家—强社会”&代双双 46

一 从“弱国家—强社会”到“强国家—强社会” 48

二 从管控到治理——综治委改名事件 52

三 社会组织的“嵌入型管理” 56

四 社会创新的羽化与集聚——“中国社会创新奖”的设立 59

五 从媒介赋权走向社会赋权 62

六 推力与阻力之间——“公民社会”首入“十二五”规划建议,正式稿未见其身 64

七 国家形塑和社会生长之间的“强国家—强社会” 66

第二部分 舆论问责与公民性体现 71

第四章 保卫生命:微博景观下个体生命的幻象体验——以番禺垃圾焚烧厂事件、温州7·23动车事件和PM2.5事件为例&王帅帅 71

一 引言 73

二 私人和公共人:对人之境况的判断 75

三 微博:生命的联结与幻象的体验 81

四 保卫生命:行动的空间与共同世界的建构 88

五 结论 93

第五章 公共舆论:从“维权”到“争权”的话语聚焦&褚艳婷 95

一 引言 97

二 公众舆论诉求聚焦:从生命维权到道德抗争 98

三 舆论与公权力:复杂博弈中的“争权场” 102

四 以“舆”代步,探公民社会之路 109

五 结论 111

第六章 窥视与狂欢:富豪慈善中的公权力、私财自由与舆论——以“巴比慈善晚宴”为例&王帅帅 113

一 引言 114

二 政治、资本、舆论:慈善中的三种权力 116

三 富豪与财富:在公权力与舆论之间 122

四 慈善与财富:私有财产自由与公众道德期待 125

五 结论:慈归自由 129

第三部分 公民参与与利益表达 133

第七章 “媒体事件”中的公民参与:权力、关系与策略的动态博弈&王扬 133

一 新媒体环境下的公民参与:自下而上的利益表达,自上而下的权力转移 137

二 历时性视角下的公民参与形态:从酝酿、爆发、协商到维持的发展进程 143

三 共时性视角下的公民参与形态:利益相关者、政府、媒体、学者与公众的多元互动 152

四 整体性视角下的公民参与形态:权力、关系与策略 164

五 结论 171

第八章 公共传播视野下环境议题的媒介呈现——以PM2.5事件为例&沈叶 175

一 公共传播的典型示例:PM2.5事件 177

二 公共传播视野下环境议题的媒介呈现 184

三 对话:传统媒体域中的“民意景观”与政府回应 190

四 博弈:力量交织的背后 191

五 公共传播相关问题探讨 195

六 结论 197

第四部分 国家、社会边界与立法 203

第九章 慈善法草案与行业自律&阴彦博 203

一 一波三折的慈善法草案 205

二 慈善组织的尴尬 212

三 行业自律,从披露开始——基金会中心网的成立 220

四 结论 223

第十章 公益与商业的边界——由郭美美事件和河南宋基会事件引发的思考&由成 226

一 事件回顾 228

二 郭美美网络炫富,红十字会运作方式受质疑 229

三 河南宋基会组织公益性受质疑 234

四 回应——业界讨论与声音 238

第十一章 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中国慈善制度的变迁模式分析&姚媛 246

一 问题的提出 247

二 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慈善制度 249

三 “政府选择”与“社会选择”模式对比分析 261

四 慈善制度变革与公民社会 263

第十二章 中国救灾捐赠机制的现状与未来——5·12善款去向追问&麻莉 265

一 引言 266

二 事件回顾 268

三 善款去向折射出中国救灾捐赠体制的问题 270

四 善款去向之问——中国公民社会在曲折中发展 276

五 完善我国救灾捐赠机制的建议 280

六 结论 285

附录 相关报道选登 287

一 红烧郭美美 287

二 公益:共和与偏见 290

三 王石的沉默 292

四 政府放权,激发社会活力 302

五 王振耀:推动公益先转变理念 308

六 广东社改探路 314

七 云南社会改革突破 324

写作说明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