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第一章 《形而上学》一书的基本构成和Z卷在《形而上学》中的地位 3
第二章 Z卷的基本结构和我们的研究计划 19
第一部分 预备 41
第三章 τò ǒν的多种意义(《形而上学》△7) 43
第四章 存在本身的结构原则(《范畴篇》第1—4章) 56
第五章 《范畴篇》中的实体理论(《范畴篇》第5章) 73
第六章 存在的核心意义理论(《形而上学》Г1—2) 90
第二部分 Z1—6研究 107
第七章 实体问题的提出(Z1) 109
第八章 实体的合法候选项的确定(Z2—3) 121
第九章 什么是“是其所是”?(Z4—5) 140
第十章 “是其所是”和个体事物的同一性(Z6) 168
第三部分 Z7—9研究 191
第一篇 预备的研究 193
第十一章 对Z7—9的文本特殊性的阐明 193
第十二章 新存在观的奠立(《物理学》A1—2) 217
第十三章 对巴门尼德存在观的批判和对生成概念合法性的论证(《物理学》A3) 237
第十四章 亚里士多德对生成的结构分析(《物理学》A4—6) 249
第十五章 亚里士多德对生成概念的分析(《物理学》A7〔附A8—9〕) 264
第二篇 正式的研究 282
引言 282
第十六章 对形式在生成中的在先性的阐明(Z7) 285
第十七章 对形式不被生成的阐明(Z8〔上〕) 302
第十八章 对形式和质料不相分离的阐明(Z8〔下〕) 315
第十九章 对形式和质料不相分离的再阐明(Z9) 337
附录 367
附录一 《范畴篇》第1—5章 369
附录二 《形而上学》Г1—3 377
附录三 《形而上学》△7—8 384
附录四 《形而上学》E1 388
附录五 《形而上学》Z1—9 391
附录六 《物理学》A1—9 410
参考文献 430
中、希、英主要哲学术语对照表 434
后记 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