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中医养生保健总论 2
第一部分 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 2
一、中医学的元气理论 2
二、中医学的阴阳理论 3
三、中医学的五行理论 8
四、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17
第二部分 中医专业知识的基本内容 21
一、脏腑学说 21
二、经络学说 23
三、气、血、精、津液学说 24
四、体质学说 25
五、病因病机理论 30
六、诊法与辨证理论 32
七、治则治法理论 32
八、预防和“治未病”理论 34
第三部分 中医对人体生命的认识 36
一、生命的起源和存在形式 36
二、人的机体功能特征和寿命理论 37
三、生命的维持和衰老 38
第四部分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42
一、生命最贵,积极养生 42
二、天人合一,整体施养 43
三、辨证施养,三因制宜 46
四、自然和谐,以平为期 47
五、动静互涵,合理适度 48
六、正气为本,未病先防 50
中篇 实用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52
第一部分 推拿保健养生 52
一、推拿保健常识 53
二、全身推拿保健 55
三、自我推拿保健 61
四、常见不适症状推拿保健 66
第二部分 足疗保健养生 80
一、按摩前准备 80
二、足部反射区保健按摩的程序 81
三、足部反射区按摩的基本手法 82
四、足部反射区按摩注意事项 83
五、足部反射区的位置、按摩手法与适应症 83
第三部分 刮痧保健养生 103
一、刮痧的概念 103
二、刮痧疗法的操作方法 103
三、刮痧疗法的应用 104
四、刮痧的注意事项 107
第四部分 拔罐保健养生 109
一、拔罐概述 109
二、操作方法 110
三、拔罐法的作用和适应症 116
四、拔罐法注意事项 116
第五部分 艾灸保健养生 118
一、艾灸概述 118
二、操作方法 119
三、灸法的临床应用 124
四、灸法注意事项 125
第六部分 耳穴保健养生 126
一、耳廓表面解剖 126
二、耳穴的分布规律 128
三、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129
四、耳穴的临床应用 137
五、耳穴疗法注意事项 139
第七部分 针刺保健养生 140
一、基本操作 140
二、注意事项 146
第八部分 食疗保健养生 147
一、“立春”养生 148
二、“雨水”养生 149
三、“惊蛰”养生 150
四、“春分”养生 152
五、“清明”养生 153
六、“谷雨”养生 155
七、“立夏”养生 157
八、“小满”养生 159
九、“芒种”养生 160
十、“夏至”养生 162
十一、“小暑”养生 164
十二、“大暑”养生 166
十三、“立秋”养生 167
十四、“处暑”养生 169
十五、“白露”养生 170
十六、“秋分”养生 172
十七、“寒露”养生 174
十八、“霜降”养生 175
十九、“立冬”养生 177
二十、“小雪”养生 179
二十一、“大雪”养生 180
二十二、“冬至”养生 182
二十三、“小寒”养生 183
二十四、“大寒”养生 185
第九部分 传统运动疗法保健养生 187
一、放松功 187
二、内养功 189
三、太极拳 191
四、易筋经 198
五、五禽戏 202
六、六字诀 206
下篇 养生保健常用穴位 210
第一部分 经络总论 210
一、经络的概念 210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210
第二部分 腧穴总论 215
一、腧穴的概念 215
二、腧穴的作用 215
三、腧穴的分类 216
四、腧穴的主治规律 216
五、腧穴的定位方法 217
六、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 220
第三部分 十四经脉及常用腧穴 223
一、手太阴肺经 223
二、手阳明大肠经 226
三、足阳明胃经 229
四、足太阴脾经 234
五、手少阴心经 236
六、手太阳小肠经 238
七、足太阳膀胱经 242
八、足少阴肾经 249
九、手厥阴心包经 251
十、手少阳三焦经 253
十一、足少阳胆经 256
十二、足厥阴肝经 262
十三、任脉 264
十四、督脉 267
十五、常用经外奇穴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