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 《逸周书》的版本 4
二 《逸周书》研究史述评 6
三 本书研究主旨、专题设置与章节安排 20
四 关于本书使用的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 21
第一章 《逸周书》成书与流传研究 26
第一节 周书、《周书》与《逸周书》 26
“书”的本义 26
档案文书的记录与保存 29
“周书”的改编与流传 35
关于孔子编《书》 47
“周书”在战国后期、西汉时代的流传 53
《周书》的编辑成书 55
《逸周书》名称的出现 59
附录“王若曰”新释 61
第二节 古本《逸周书》、《汲冢周书》与今本《逸周书》 73
孔晁与古本《逸周书》 73
汲冢与《汲冢周书》 79
今本《逸周书》篇章来源及其编辑 85
第三节 小结 94
第二章 今本《逸周书》篇章年代研究 99
第一节 由语言文字看《克殷》等篇的年代 99
由“厥”与“其”看《克殷》等篇的年代 102
由“于”与“於”看《商誓》等篇的年代 109
由“呜呼”等语气词看《皇门》等篇的年代 118
由“允哉”等短语看《大戒》等篇的年代 125
小结 134
第二节 由史实看《世俘》等篇的年代 137
由献俘礼看《世俘》的年代 138
由职官及其系统看《尝麦》的年代 148
由家族制度看《大聚》等篇的年代 164
第三节 由观念等看《大武》等篇的年代 181
由“武”的观念看《大武》等篇的年代 181
由历日看《酆保》等篇的年代 200
第四节 小结 234
第三章 今本《逸周书》篇章史料价值析论 238
第一节 《克殷》等篇与周初重要史实 238
《克殷》、《世俘》与武王伐纣 238
《商誓》与殷遗民上层分子的西迁 251
《度邑》、《作雒》与周公摄政 260
《作雒》与周公的东征、南征 266
《度邑》、《作雒》与雒邑的计划及营建 268
附录一 《世俘》错简续证 276
附录二 “顾瞻过于有河”解 286
附录三 《武寤》与《大武》乐辞 291
附录四 “三监”人物及其结局 297
附录五 “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新解 308
第二节 由《祭公》与《芮良夫》看西周中后期社会状况 316
《祭公》与西周中期的社会状况 316
《芮良夫》与西周后期的社会状况 318
附录一 《祭公》与惇史 320
附录二 清华简《祭公》解构 322
附录三 《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节次辨正 327
第三节 《程典》等篇对于研究先周、西周史实的价值 335
《大匡》第十一、《程典》与王季、文王“宅程” 335
《大聚》与周初“复亡解辱”的政策 346
《大聚》与周初“德”的内涵 347
《王会》与西周时代的民族及方物 349
《大武》等篇与西周春秋“武”的观念 351
《度训》等篇与周人的“训诫”文化传统 353
附录 武王戡耆时月考 357
第四节 《尝麦》等篇对于研究古史传说时代历史的价值 358
由《尝麦》再论古史的流传方式 358
《尝麦》等篇所载古史的史料价值 360
第五节 《明堂》等篇所见东周思想观念 362
《明堂》与春秋战国之际儒家对周初朝会礼制的构拟 362
《谥法》与儒家的政治思想 364
《周祝》与道家思想 365
《殷祝》与战国中后期的“天下为公”论 365
《职方》与战国后期的“天下四方”观 367
第六节 小结 368
结语 375
一 对《逸周书》新研所得几点结论 375
二 由《逸周书》新研所得对上古文献形成与流传问题的几点看法 387
参考文献 393
本书先期成果 413
后记——退而省其私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