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骨内科学发展史、现状与展望 2
第一章 发展骨内科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
第一节 骨内科学发展的背景和迫切性 2
第二节 骨内科学——与时共进的医学学科分支 3
第三节 现代骨内科学的特征 3
第四节 跨学科骨内科科室的建设 4
第二章 骨内科学发展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5
第一节 国外骨内科学发展史、现状和发展方向 5
一、骨内科的范畴 5
二、骨内科的诊断进展 5
三、骨内科的治疗进展 6
四、骨内科与其他系统学科的交融 7
五、骨内科的国际学术组织和活动 7
第二节 中国骨内科学现状和发展方向 8
第三节 中国骨内科学科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9
一、骨内科产生背景 9
二、建立骨内科的意义 10
第三章 骨与关节十年与骨内科学的发展 12
第一节 骨与关节十年 12
一、引言与背景 12
二、BJD与骨骼肌肉医学的相关性 12
三、BJD影响社会及其与过去其他措施的不同 13
四、BJD尝试连接世界 13
五、BJD在中国 13
六、这十年发生的重要事件和表现指标 13
七、骨关节肌肉科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4
八、未来的计划,十年续期至2020年 15
九、小结与展望 15
第二节 骨与关节十年续期促进骨内科学的发展 16
一、中国“骨与关节十年”计划的启动 16
二、“骨与关节十年”计划的宗旨和工作原则 16
三、第二个“骨与关节十年”计划 16
四、“骨与关节十年”计划及其延续促进骨内科学发展 17
第三节 与骨内科学相关的国内外主要学会与学术团体 17
一、中国国内相关学术和公益团体 17
二、国际上相关学术团体 18
第四章 怎样建立和发展好骨内科学 21
第一节 骨内科学-综合骨科建设的经验 21
一、以患者需求作为科室发展的原动力 21
二、综合诊疗模式优势突出 21
三、建立规范诊疗系统 22
四、科研工作是培育学科品牌的载体 22
五、建立骨内科骨质疏松健康管理制度 22
第二节 骨内科学在中国香港地区的建设、合作与发展 23
一、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多学科的骨内科中心 23
二、赛马会骨质疏松预防及治疗中心组织管理架构和合作 23
三、中心使命 23
四、重点建立和完善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案 24
五、与骨内科相关疾病的其他预防计划 24
六、中心经济来源与持续发展 25
第三节 骨内科引入ISO国际管理标准及其应用 25
一、国际管理标准认证(ISO)及其使命 25
二、ISO注册的标准程序及准备 28
三、骨骼健康及骨质评定中心ISO9001认证经验分享 28
四、小结 30
第二篇 肌肉骨骼系统的生物医学基础与研究进展 34
第一章 肌肉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34
第一节 骨骼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34
一、骨组织的基本组成 34
二、骨骼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34
三、骨组织的主要细胞成分 35
四、骨组织的基本生理活动 37
第二节 软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8
一、软骨的分类 38
二、透明软骨 38
三、其他软骨和软骨结构 43
第三节 肌腱和韧带的基本结构功能与对比 46
一、肌腱和韧带的发育 46
二、基本结构 47
三、功能 47
四、肌腱和韧带的愈合 47
第四节 肌腱-骨接点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48
一、概况 48
二、肌腱与骨止点的解剖结构 48
三、腱止点辅助结构 48
四、肌腱与骨止点的功能 49
第五节 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 49
一、骨骼肌的结构 49
二、骨骼肌的功能 51
第二章 骨和软骨代谢的基本知识与研究进展 53
第一节 骨重建及其调控 53
一、骨塑建和骨重建 53
二、参与骨重建的细胞 54
三、骨重建过程 56
四、骨重建过程中的调节信号 60
五、小结 66
第二节 营养和骨代谢 67
一、骨骼生长发育 67
二、骨质疏松症 68
三、营养与骨健康 69
四、小结与展望 74
第三节 维生素D和骨代谢 76
一、维生素D的基本知识 76
二、维生素D在调节骨骼代谢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78
三、小结和展望 81
第四节 肌骨力学信号传导与调控 82
一、骨和肌肉之间的功能相关性和力学信号传导 82
二、组织和细胞的力学信号传递 83
三、肌肉刺激产生的频率与髓内压和骨应变相关 86
四、动态肌肉刺激延缓骨丢失 87
五、肌肉刺激有助于促进骨折修复 88
六、骨对力学加载反应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89
七、总结与展望 92
第五节 软骨代谢的最近研究进展 95
一、软骨基质合成代谢的调控 95
二、软骨基质分解代谢的调控 98
三、小结与展望 102
第三章 骨内科研究常用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定 107
第一节 去卵巢动物模型和骨质疏松临床前研究的实验设计 107
一、去卵巢(OVX)大鼠模型 107
二、采用年轻成年期OVX大鼠模型的实验设计 109
三、去卵巢小鼠模型 111
四、去卵巢犬模型 111
五、去卵巢山羊模型 111
六、去卵巢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111
七、其他去卵巢动物模型 111
八、总结 111
第二节 继发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与评定 112
一、建立继发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必要性 113
二、继发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建立和评定方法 114
三、小结与展望 122
第三节 肾性骨病动物模型 124
一、引言 124
二、动物 124
三、模型种类 124
四、分析方法 124
第四节 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和选择 124
一、原发性OA动物模型 125
二、继发性OA动物模型 129
三、OA动物模型的组织学评分方法 131
四、小结 131
第五节 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定 132
一、正常关节软骨特点 132
二、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学进程 133
三、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 133
四、动物模型选择 136
五、小结与展望 137
第六节 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 139
一、小动物RA模型 139
二、大动物模型 142
三、小结与展望 143
第七节 常见椎间盘退变多种动物模型与评定 144
一、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研究的意义与现状 144
二、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分类及特征 145
三、选择和应用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原则 145
四、模型建立技术和评定方法案例 146
五、在选择动物模型中应注意的事项 152
六、结语 152
第八节 关节盘退变模型的建立与评定 153
一、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与评定 153
二、椎间盘退变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 156
三、模型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157
四、小结与展望 158
第九节 骨坏死动物模型与评定 160
一、骨坏死概况 160
二、骨坏死动物模型建立的必要性 161
三、骨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定方法 161
四、利用动物模型预防和治疗骨坏死的效果 167
五、小结与展望 168
第十节 转移性骨肿瘤动物模型 170
一、胫骨内注射模型 170
二、动脉内注射模型 172
三、心室内注射模型 173
四、皮下或乳腺脂肪垫模型 174
第十一节 肌腱炎动物模型与评定 176
一、肌腱病的临床特征 176
二、肌腱病的发病机制 176
三、建立研究肌腱病的动物模型 177
四、肌腱病动物模型的评估方法 178
五、结论 180
第十二节 糖尿病动物模型 183
一、引言 183
二、动物 183
三、动物模型制备、观察和评价 183
四、小结与展望 185
第十三节 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在骨科研究中的应用 186
一、Cre-lox系统概述 186
二、靶细胞和靶基因概述 186
三、Prx1-Cre 187
四、Dermo1(Twi st2)Cre 188
五、Sox9-Cre 188
六、Ⅱ型胶原a1 -Cre(Col2al-Cre) 188
七、Ⅹ型胶原a1 -Cre(Col10a1-Cre) 189
八、Osterix1-C re 189
九、Ⅰ型胶原a1 -Cre (Col1 a1 -Cre) 190
十、骨钙素-Cre(OC-Cre) 190
十一、DMP1-Cre 191
十二、TRAP-Cre和CtsK-Cre 191
十三、其他转基因小鼠模型 192
十四、问题与展望 193
第四章 骨科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94
第一节 间充质干细胞技术与骨科应用 194
一、MSC简介及其相关技术 194
二、MSC在骨科中的应用 199
三、总结与展望 205
第二节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与骨科疾病 206
一、诱导多能性干细胞概述 206
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研究领域 208
三、诱导多能性干细胞与骨科疾病 212
四、小结 213
第三节 微小RNA技术与骨科疾病 216
一、miRNA概述 216
二、miRNA与骨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218
三、miRNA在骨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前景 220
四、小结与展望 221
第四节 骨科和相关学科的现代基因研究技术与应用 223
一、现代基因研究技术及发展 224
二、基于现代基因研究技术的应用 228
三、展望 231
第五节 促进骨修复的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 232
一、骨组织工程 232
二、细胞治疗 234
第三篇 肌肉骨骼系统的医学影像和实验室诊断技术 240
第一章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及骨科应用 240
第一节 概述 240
一、骨科医学影像学技术简介 240
二、骨折的影像诊断 241
三、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影像诊断 242
四、骨密度和骨结构的检测 244
五、骨肿瘤的影像诊断和治疗随访 246
六、小结与展望 252
第二节 骨科医学成像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254
一、分子医学成像与临床常规医学成像技术 254
二、医学成像技术与影像特征 254
三、医学成像技术灵敏度和分辨率的相关性 254
第二章 骨密度测量的基本技术 256
第一节 骨质疏松症的X线影像评估 256
一、骨质疏松症的X线征象 256
二、X线片有关不同部位骨质疏松指数的评估 256
三、胸腰椎椎体骨折X线片形态判定方法 258
第二节 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60
一、DXA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 260
二、DXA诊断骨质疏松 261
三、DXA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 262
第三节 定量CT骨密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64
一、QCT基本原理 264
二、QCT的优势与局限性 264
三、QCT骨密度测量的临床应用 265
第四节 QCT与DXA测量骨密度的比较 267
一、QCT与DXA测量骨密度的比较的相对性 267
二、测量方法的感兴趣区的选择性 267
三、DXA与QCT的选择 269
四、DXA与QCT对比要点和展望 270
第三章 骨密度和骨质量测定的基本技术及应用 271
第一节 pQCT和HR-pQCT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71
一、pQCT和HR-pQCT 271
二、pQCT/HR-pQCT的临床应用 272
三、pQCT的动物研究应用 273
四、小结与展望 273
第二节 基于影像的骨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 274
一、概述 274
二、方法 275
三、讨论 278
第三节 骨形态计量学的发展和应用 279
一、骨形态计量学概述 279
二、二维骨形态计量学的基本方法 280
三、骨组织二维形态计量学在骨质疏松防治药物药效试验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285
四、骨小梁显微结构(三维)定量测定——microCT测量 286
五、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生理及临床意义 289
第四章 骨与软骨代谢标志物的检测和临床应用 294
一、检测原理和方法 294
二、骨代谢标志物 296
三、软骨代谢标志物 309
四、OA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311
五、研究进展 312
第四篇 骨科理疗、康复和传统中医治疗 316
第一章 物理疗法在骨科的发展和应用 316
第一节 概述 316
一、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 316
二、脉冲电磁场(PEMF) 316
三、体外冲击波(ESWT) 316
四、功能性电刺激(FES) 316
五、光疗法 316
六、热疗或冷疗 316
七、高压低频电流(HVLFC) 317
八、振动波疗法 317
九、其他方法 317
第二节 低强度脉冲超声 317
一、简介 317
二、作用原理 318
三、临床应用 319
四、展望 320
第三节 磁场疗法 320
一、简介 320
二、作用原理 320
三、临床应用 320
四、展望 322
第四节 体外冲击波 322
一、简介 322
二、工作原理 322
三、临床应用 323
四、展望 324
第五节 功能性电刺激 324
一、简介 324
二、工作原理 325
三、临床应用 325
四、展望 326
第六节 短波电热疗法 327
一、简介 327
二、作用原理 327
三、临床应用 328
四、展望 329
第七节 光疗法 330
一、简介 330
二、工作原理 330
三、临床应用 331
四、展望 332
第八节 热疗法 333
一、简介 333
二、作用原理 333
三、临床应用 333
四、展望 334
第九节 冷疗法 334
一、简介 334
二、作用原理 334
三、临床应用 335
四、展望 336
第十节 高压低频电流 336
一、简介 336
二、作用原理 337
三、临床应用 337
四、展望 338
第十一节 骨科振动波的发展和应用 338
一、Wolff定律 339
二、机械刺激和力传导 339
三、振动的物理性质 339
四、对骨的影响 341
五、对肌肉的影响 342
六、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342
七、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343
八、其他可能的新应用 344
九、要点评述和展望 344
第十二节 骨科放射线对肌骨组织影响 347
一、电离辐射的概况 347
二、X射线的剂量与安全值 347
三、X射线对肌骨正常组织的影响 348
四、X射线对肌骨损伤修复的影响 349
五、小结与展望 349
第二章 骨科损伤和疾病的康复 352
第一节 骨科手术后的康复治疗 352
一、运动疗法 352
二、物理因子在关节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355
三、支具的应用 357
四、骨科术后康复方案示例 359
第二节 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和锻炼 360
一、康复训练概述 360
二、牵伸训练 361
三、肌力训练 362
四、有氧运动 363
五、步态和姿势训练 363
六、运动链与开、闭链运动训练 363
七、综合康复计划 363
第三节 骨科康复中的疼痛处理 365
一、药物治疗 365
二、非药物治疗 367
第三章 传统中医与现代骨内科 371
第一节 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在现代骨内科的应用 371
一、引言 371
二、传统中医治疗手段概述 371
三、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应用实例 374
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传统中医治疗手段 376
五、小结与展望 377
第二节 传统医学与骨病 377
一、骨病在传统医学中的悠长历史 377
二、使用中医药治疗骨病的现况 378
三、骨科的现代发展 379
四、中药方剂与骨病 381
五、争鸣与展望 382
第三节 骨折的中医治疗 384
一、概述 384
二、骨折的手法治疗 385
三、骨折的夹板固定 390
四、骨折的中药治疗 392
五、小结与展望 394
第四节 颈肩腰腿痛的中医治疗 395
一、概述 395
二、颈肩腰腿痛的手法治疗 396
三、颈肩腰腿痛的针法治疗 409
四、小结与展望 416
第五篇 骨科非常规外科诊治性疾病 420
第一章 肌骨组织损伤的修复和治疗 420
第一节 骨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治疗 420
一、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420
二、骨折的延迟愈合和不愈合 421
三、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的治疗 422
第二节 肌腱韧带损伤的修复和再生治疗 425
一、腱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425
二、腱病的治疗现状 425
三、腱病的发病机制、治疗策略及促进受损肌腱再生的研究 425
四、小结与展望 431
第三节 肌腱的止点性腱病与治疗 434
一、概况 434
二、解剖学 434
三、病因学及发病机制 434
四、病理学 435
五、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435
六、治疗 437
七、小结及展望 441
第四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443
一、颞下颌关节的形态与功能 443
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与病理机制 445
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与治疗 448
四、要点评述和展望 450
第五节 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和处理 452
一、病因病理 453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453
三、预防及处理 454
第二章 脊柱疾患 457
第一节 脊柱压缩性骨折非手术疗法与微创椎体强化术 457
一、流行病学 457
二、病因病理学 457
三、临床诊断 458
四、非手术治疗 459
五、微创椎体强化术 461
六、康复 463
七、总结与展望 463
第二节 椎间盘源性腰痛 464
一、前言 464
二、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定义 465
三、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病理机制 465
四、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 467
五、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 470
六、小结与展望 472
第三节 椎间盘退变与骨质疏松 475
一、椎间盘退变和腰背痛 475
二、有关骨质疏松 477
三、骨质疏松与椎间盘退变关系 478
四、小结及展望 479
第三章 骨关节感染 483
第一节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48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483
二、临床表现和检查 484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484
四、治疗 485
第二节 慢性骨髓炎 485
一、病因病理 485
二、临床表现及检查 486
三、诊断 486
四、治疗 486
第三节 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487
一、病因病理 487
二、临床表现和检查 488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488
四、治疗 489
第四节 骨关节结核 49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490
二、临床表现和检查 491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493
四、治疗 493
第五节 人工关节术后感染 495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495
二、诊断 496
三、治疗 496
第四章 非化脓性关节炎 499
第一节 骨性关节炎 499
第二节 急性风湿热 503
一、流行病学 503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503
三、病理 504
四、临床表现 504
五、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504
六、诊断 504
七、治疗 505
八、小结与展望 505
第三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 505
一、引言 505
二、流行病学与病因 506
三、发病机制 507
四、病理特点 508
五、诊断 508
六、治疗 509
七、康复与预后 513
八、小结与展望 514
第四节 欧美国家与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的比较 518
一、指南制定的背景 518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 518
三、指南的内容 519
四、现有指南的特点 521
五、指南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522
第五章 骨质疏松和代谢性骨病 524
第一节 原发性骨质疏松骨组织病理变化特征及其临床诊治 524
一、骨质疏松症的病理变化 524
二、骨质疏松的影像学诊断 528
三、骨质疏松性骨折 534
四、骨质疏松药物干预原则 536
五、小结与展望 540
第二节 骨质疏松的鉴别诊断 542
一、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 542
二、骨质疏松症与其他骨代谢疾病鉴别诊断 543
三、小结 544
第三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内科基础知识 544
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基本性质 544
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 545
三、骨强度的临床评估 546
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内科治疗 547
第四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配合治疗 550
一、概论 550
二、骨质疏松相关的生理与病理 550
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与鉴别 551
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及愈合过程 552
五、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治疗 555
六、小结与展望 557
第五节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 559
一、流行病学和相关危险因素 559
二、病理和发病机制 560
三、药物治疗 562
四、总结 567
第六节 肾性骨病 571
一、病因学 572
二、发病机制 572
三、临床表现 575
四、辅助检查 575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577
六、实验研究 578
七、预防与治疗 579
八、典型病例 583
第七节 糖尿病性骨关节病 584
一、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584
二、糖尿病足 589
第八节 美国、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和中国骨质疏松防治指南解读 594
一、CSOBMR和NOF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的发布和更新介绍 594
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CSOBMR,2011)的解读 595
第九节 美国风湿病学会关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防治指南解读 599
一、一般咨询和评估项目 599
二、骨折风险评估 599
三、分级分类干预 600
四、绝经前女性和50岁以下男性的治疗推荐 600
五、小结 601
第六章 骨坏死 603
第一节 骨坏死的分类 603
一、创伤性骨坏死 604
二、非创伤性骨坏死 605
三、血管内凝血为各种非创伤性骨坏死的共同途径 606
四、骨坏死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关系 606
五、骨坏死的病理学 606
第二节 骨坏死的诊断 608
一、诊断标准 608
二、诊断方法 608
第三节 骨坏死的鉴别诊断 610
一、特发型暂时性骨质疏松症(ITOH) 610
二、软骨下不全骨折(SIF) 610
三、骨软骨病变(OCL) 610
四、中青年骨性关节炎 610
第四节 骨坏死的分期与分型 614
一、分期 614
二、分型 615
第五节 预后预测与治疗选择 616
一、塌陷的预测 616
二、治疗方案的选择 617
三、小结与展望 619
第六节 药物防治骨坏死 621
一、西药防治 621
二、中医药防治 621
三、小结 626
第七节 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后康复 627
一、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后康复的价值 627
二、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后康复目的和原则 627
三、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前的健康教育 627
四、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后康复评定 628
五、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后康复方法 628
六、股骨头坏死保髋术后康复注意事项 630
七、随访 630
第八节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治疗标准和解读 631
一、概述 631
二、诊断标准 631
三、鉴别诊断 633
四、分期 634
五、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634
六、治疗方案选择的原则 638
七、疗效评价及康复锻炼 639
八、小结 639
第七章 骨肿瘤内科治疗与研究 641
第一节 良性骨肿瘤 641
一、概述 641
二、病因学 642
三、临床表现 642
四、病理学 644
五、诊治和预后 646
六、实验室研究与临床 647
第二节 骨巨细胞瘤 648
一、概述 648
二、病因学 648
三、临床表现 648
四、病理学 649
五、诊治和预后 650
六、实验室研究与临床 651
第三节 转移性骨肿瘤 653
一、疾病概述 653
二、流行病学 653
三、病因学 653
四、临床表现 653
五、诊治和预后 658
六、实验室研究与临床 659
七、小结与展望 661
第四节 肿瘤骨转移机制及骨改良药物的应用 662
一、对肿瘤骨转移的最新认识 663
二、针对骨相关问题的临床常用药物 663
三、转移性骨肿瘤的潜在治疗靶点和策略 665
第五节 良性和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666
一、个例报告 667
二、病例启示 669
第六节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药物治疗 672
一、骨肉瘤的化疗 672
二、尤文肉瘤的化疗 676
三、恶性骨肿瘤的免疫治疗 676
四、小结与展望 677
第八章 骨组织发育异常性疾病 678
第一节 小儿骨骼与肌肉组织发育的基本特点 678
第二节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679
一、病因与流行病 680
二、病理变化 680
三、临床表现 681
四、治疗方法 684
第三节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685
一、病因与流行病学 685
二、病理学与发病机制 686
三、临床表现 686
四、影像学检查 686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686
六、治疗方法 687
第四节 软骨发育不全 688
一、病因与流行病 688
二、病理改变与发病机制 689
三、临床表现 689
四、影像学检查 690
五、生化及生物学检查 692
六、诊断 692
七、鉴别诊断 692
八、治疗 694
九、预后 694
第五节 先天性肌性斜颈 695
一、病因及流行病学 695
二、病理 695
三、临床表现 696
四、影像学检查 696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696
六、治疗 696
第六节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697
一、病因与流行病学 697
二、病理学与发病机制 698
三、临床表现 700
四、影像学检查 702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703
六、治疗方法 703
第七节 膝外翻 704
一、病因与流行病学 704
二、病理学与发病机制 704
三、临床表现 704
四、影像学检查 704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704
六、治疗方法 704
第八节 膝内翻 705
一、病因与流行病学 705
二、病理学与发病机制 705
三、临床表现 705
四、影像学检查 705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705
六、治疗方法 706
第九节 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 706
一、病因与流行病学 706
二、病理学与发病机制 707
三、临床表现 708
四、影像学检查 709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710
六、治疗方法 710
第十节 骨骼肌疾患 712
一、杜兴肌营养不良征(DMD) 712
二、腓骨肌萎缩征(Charcot-Marie-Tooth病) 712
三、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 712
四、小结与展望 713
第六篇 骨内科科研与临床服务的社区拓展 716
第一章 骨内科科研与临床服务的社区拓展 716
第一节 社区服务和健康推广活动——北京模式 716
一、社区健康推广 716
二、老人防跌倒 721
第二节 社区服务和健康推广活动——华东模式 723
一、骨质疏松症是社区慢性病管理的重要课题 723
二、社区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体系中的战略步骤 724
三、上海社区骨质疏松症管理举例 726
第三节 社区服务和脆性骨折综合预防与康复——中国香港地区模式 728
一、中国香港地区老年人跌倒与骨折 728
二、当前面临的挑战 728
三、脆性骨折治疗方案的目的 728
四、治疗脆性骨折患者计划的详细内容 730
五、社区综合性脆性骨折治疗方案经验积累与分享 730
六、综合性脆性骨折预防计划的实施效果 731
七、预防胜于治疗 731
八、跌倒及骨折预防计划的经验分享 732
九、跌倒及骨折预防计划有效实施带来的效益 732
十、小结与展望 733
第四节 医院骨质疏松防治中心的社区拓展 761
一、重点建立和完善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案 761
二、举办预防骨质疏松的健康讲座及示范 761
三、初级预防和健康教育计划 761
四、针对居住在老人院或孤立老年人的预防跌倒和骨折外展计划 761
五、社区健康教育推广 761
第二章 疾病预防科研与服务推动社区民众健康活动开展 768
第一节 太极拳的社区推广与肌骨健康维护 768
一、太极拳的起源和基本特点 768
二、太极拳预防骨质疏松和防跌倒的科研和社区推广 768
三、老年人在太极拳练习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772
四、小结和展望 773
第二节 边远地区特殊人群骨健康普查与分析提高骨健康意识 774
一、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习俗妇女缠足 774
二、内地和香港在云南边疆地区联合开展缠足老年妇女健康普查和骨健康促进活动 774
三、内地香港合作深入边远地区为特殊人群的骨健康科研和服务 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