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3
一次历史的轮回——论《红楼梦》的历史容量 3
一 请君着眼护官符 3
二 富贵流传,已历百年 8
三 无朝代年纪可考 13
四 一把辛酸泪 17
五 荣辱自古周而复始 22
六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27
曹雪芹原著中的尤三姐 33
一 高鹗怎样篡改尤三姐的形象 33
二 原著尤三姐形象的典型意义 37
三 尤三姐故事在全书艺术构思中的作用 42
四 评高鹗的“功绩” 46
柳湘莲日后作强梁 53
一 《好了歌解》的侧批出自谁手 53
二 两条独特的批语试解 61
三 一个不该敛迹的好汉 65
四 一条痛苦曲折的道路 71
五 牵五挂四的问题 77
论贾元春之死 82
一 元妃不得寿终 84
二 元妃不得正死 85
三 杨玉环幽灵再现 87
四 冰山与泡影 96
五 虎兔相逢大梦归 100
释“一从二令三人木” 116
一 诸解质疑 116
二 从判词的章法、句法来考察 121
三 从全书主题和艺术构思来考察 136
姽婳词的杜撰与林四娘的改塑 142
一 正题反作,借题发挥 143
二 反题正作,借尸还魂 146
芙蓉诔与姽婳词 153
一 曹雪芹的爱憎倾向 153
二 贾宝玉的是非倾斜 157
三 总体构思一解 162
贾兰的虚名儿 170
一 判词、《晚韶华》曲新解 170
二 “虚名儿”考析 174
红楼梦卷首神话解 179
一 女娲、共工是什么样的形象 179
二 曹雪芹笔下的女娲、共工 183
三 曹雪芹说:共工又要来了 188
卷二 195
红学与创作 195
一 红学,同作家携手前进 195
二 《红楼梦》的艺术经验过时了吗 197
三 王夫人、鲁四老爷、马列主义老太太 202
阴阳二气,充塞天地之间——论曹雪芹揭示社会矛盾的艺术功力 209
一 钩深取极,入木三分 209
二 “小题大作”及其他 218
正邪既遇,搏击掀发始尽——再论曹雪芹揭示社会矛盾的艺术功力 223
一 一个难以摆脱的圆圈 223
二 打破传统的伟绩 228
动静互涵,万变之宗——浅谈《红楼梦》的写景艺术 238
一 天之用在人 239
二 两两出婵娟 241
三 果然一大观 242
卷三 249
曹雪芹重游南京考 249
一 己卯夏秋,雪芹离京远游 250
二 远游之地是南京 252
三 重返南京是去做幕宾 253
四 招雪芹赴幕的是谁 256
脂砚斋与畸笏叟考 258
一 “一人说”质疑 258
二 脂砚斋是曹雪芹的兄弟行 265
三 畸笏叟是曹雪芹的叔伯辈 272
四 脂、畸本名考 278
五 脂、畸与《红楼梦》 281
庚辰本几条批语校释 283
一 真事欲显,假事将尽 283
二 贾赦死期,亦不远矣 287
三 放账事发,困兽犹斗 289
四 一笑乎?一哭乎? 294
明义的题红楼梦绝句 299
一 梦魂多个帐儿纱 299
二 伤心一首葬花词 302
三 纵使能言亦枉然 303
四 王孙瘦损骨嶙峋 305
红楼梦的版本 307
一 “脂本”系统 308
二 “程高本”系统 314
三 新校本 320
四 译本 321
卷四 329
两次红学革命的思考 329
一 红学范型的兴衰 331
二 历史在多方选择 338
三 走出危机又一步 343
四 革命未敢道成功 348
五 并辔远眺天涯路 355
红学之树长青——黛钗优劣之争的启示 357
一 一个正反合的历程 358
二 纷争从何而起 360
三 能否期望统一 361
四 永恒生命力之所在 363
红学研究应当多元化——为《红楼梦学刊》出版三十辑而作 366
一 三个小高潮 366
二 方法论反思 367
三 一个提法的异议 369
编外 373
动人春色不须多——1986年国际红楼梦研讨会随笔 373
一 寄自恭王府的信 373
二 松花江畔友谊宫 374
三 红学盛会更无前 375
四 历史之谜解难尽 377
五 乐莫乐兮新相知 378
六 漾却苦李寻甜桃 379
七 红楼半部引君回 381
八 不是他乡是故乡 382
九 万紫千红总难忘 383
十 动人春色不须多 385
风流清净话红楼——在第六届中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 387
后记 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