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双语教育的心理学基础 3
第一章 双语的概念和分类 3
第一节 双语的定义 3
第二节 双语现象的类型 5
第二章 双语现象的测量方法 18
第一节 个人双语现象的测量 18
第二节 社会双语现象的测量 27
第三章 双语人的发展 31
第一节 同时双语的发展 32
第二节 早期继时双语的发展过程 43
第三节 敏感期问题 48
第四节 语言磨损 51
第四章 双语的社会和心理基础 53
第一节 语言发展的过程 53
第二节 双语的发展 65
第五章 双语的神经心理基础 73
第一节 脑半球优势和语言行为 73
第二节 测量脑半球语言优势的技术 74
第三节 双语人的神经心理的发展 77
第四节 手势语双语人和脑半球优势 89
第五节 小结 90
第六章 双语人的信息处理 93
第一节 双语人的语言储存和处理 93
第二节 双语人信息处理的模型 108
第三节 双语人的非语言行为 115
第七章 双语教育 118
第一节 读写技能和教育中的语言规划 118
第二节 双语教育的定义和类型 120
第三节 制约双语教育的因素 122
第四节 双语教育模式 128
第五节 双语教育和形式—功能定位 141
第八章 第二语言学习 143
第一节 第二语言学习 143
第二节 对比分析、错误分析和中间语言 150
第三节 交流能力 156
第四节 能力、记忆和第二语言学习 157
第五节 交流方式 160
第六节 认知风格 160
第七节 情感因素和第二语言学习 161
第八节 情感过程 162
第二篇 双语教育的理论基础 169
第一章 双语教育基本理论 169
第一节 平衡理论 169
第二节 思想库模式 170
第三节 阈限理论 172
第四节 依存假设 173
第五节 兰伯特的态度-动机模式 176
第六节 加德纳的社会-教育模式 177
第七节 斯波尔斯基的双语教育评价模式 178
第八节 输入—输出—情景—过程双语教育模式 179
第九节 卡明斯的双语教育理论框架 181
第二章 双语教育基本类型 184
第一节 淹没式双语教育 186
第二节 淹没式双语教育的方式 188
第三节 种族隔离主义语言教育 189
第四节 渡性双语教育 189
第五节 滴注式语言计划 191
第六节 分离主义少数民族语言教育 192
第七节 沉浸式双语教育 192
第八节 保留性双语教育 198
第九节 双向双语教育 202
第十节 主流双语教育 204
第三章 双语能力与认知发展 206
第一节 观点的转变 206
第二节 漫长的研究历程 207
第三节 双语能力与发散性思维 217
第四节 双语能力与皮亚杰理论 219
第五节 双语能力与语言意识 220
第六节 双语能力与交际敏感性 224
第七节 双语能力与大脑功能 226
第八节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228
第三篇 我国双语教学的发展和认识 233
第一章 我国双语教学的历史 233
第一节 “洋务运动”与双语教学的产生 233
第二节 教会学校的“双语教学”和“洋泾浜英语” 237
第三节 解放后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 240
第二章 在争鸣中研究和认识双语教学 243
第一节 双语教学,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 243
第二节 科学了解双语教学,从“三”开始 274
第四篇 国外双语教学的政策、特点启迪与中外比较 291
第一章 国外及港澳地区的双语政策演变、教学特点与启迪 291
第一节 加拿大的双语教学: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典范 291
第二节 美国的双语教学:“熔炉”政策的推进剂 298
第三节 瑞士的双语教学:构建独特的多元文化 306
第四节 新西兰双语教学:保护多元文化的政策保障 309
第五节 印度的双语教学:放眼世界,培养双语型人才 314
第六节 文莱的双语教学:突变之中求突破 317
第七节 马来西亚的双语教学:保护本民族文化,培养新型人才 323
第八节 新加坡的双语教学:精英教育与国民教育的结合 328
第九节 香港的双语教学:“两文三语”的困境 335
第十节 澳门的双语教学:从个人双语现象到社会双语政策 339
第二章 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的中外比较 344
第一节 界定的比较 344
第二节 属性的比较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