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上篇 19
第一章 司法解释的性质分析 19
第一节 法律适用与法律解释 19
第二节 特定语境下的司法解释 22
第二章 司法解释的体制特色 27
第一节 国外法律解释体制的一般概括 27
第二节 我国法律解释体制的结构特点 28
第三节 我国司法解释的体制与地位 30
第四节 两元体制下的检察解释 32
第三章 司法解释的作用评价 37
第一节 司法解释的现实需求 37
第二节 司法解释的一般功能 41
第三节 我国法制中的司法解释特殊功用评价 43
第四章 司法解释的形式创新 46
第一节 现有形式与机制创新 46
第二节 思维规律与判例印证 50
第三节 概念解析与制度定位 54
第四节 融合互补与实践意义 68
第五节 历史传承与判例运用 74
第六节 现实需求与实践支撑 78
第七节 制度构建与创制程序 86
第八节 结论 97
第五章 司法解释的法理基础 101
第一节 司法解释的对象 101
第二节 司法解释的合法性 103
第三节 司法解释的合理性 105
第六章 司法解释的目标规制 114
第一节 司法解释的目标 114
第二节 法律体制上的规则 116
第三节 法律语言上的规则 118
第四节 技术方法上的规则 119
中篇 125
第七章 司法解释的实在主体 125
第一节 执业手段——司法职业与解释主体 126
第二节 独断求解——作为解释主体的法官 128
第三节 权力整合——作为解释主体的法院 131
第八章 司法解释的手段载体 133
第一节 作为解释手段和载体的语言 133
第二节 依赖于语言的理解 136
第三节 手段方法上的基本路径 139
第四节 语言语法上的基本方法 142
第九章 司法解释与能动裁量 148
第一节 司法能动下的自由裁量 148
第二节 法官自由裁量的可能性 150
第三节 自由裁量的表现形态 155
第四节 自由裁量中的法官能动性 157
第五节 法官自由裁量的限制 165
第十章 司法解释的思维逻辑 173
第一节 事实判断 173
第二节 价值实现 177
第三节 判例借鉴 178
第四节 利益平衡 179
第五节 效果评估 179
第六节 说服证立 183
第七节 小结 184
第十一章 司法解释的技术方法 185
第一节 司法解释的一般方法 185
第二节 司法解释方法的运用与选择 194
第三节 司法解释的其他方法 195
下篇 225
第十二章 司法解释“立法化”的现象表现 225
第一节 司法解释“立法化”的形式表现 226
第二节 司法解释“立法化”的内容表现 230
第三节 司法解释“立法化”的效力表现 239
第十三章 司法解释“立法化”的形成原因 241
第一节 历史与现实成因 241
第二节 体制与制度成因 245
第十四章 司法解释“立法化”的法治悖论 247
第一节 立法权与司法权的基本关系 247
第二节 司法解释“立法化”的两难困境 250
第十五章 司法解释“立法”化的解构路径 258
第一节 解构的路径选择 259
第二节 解构条件之一——对立法权的要求 265
第三节 解构条件之二——对司法权的要求 272
第十六章“司法解释立法”化的可行研究 283
第一节 对于司法解释加以立法规制的现实需求 283
第二节 对司法解释进行立法规制已有的支持条件 286
第三节 建构《司法解释法》的制度设想 288
参考文献 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