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1
一 选题背景 1
二 选题意义 2
第二节 研究思路 4
一 理论思路 4
二 实证思路 4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内容安排 5
一 研究框架 5
二 内容安排 5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7
一 研究方法 7
二 创新之处 8
第二章 贸易与环境关系的理论基础 10
第一节 贸易与环境关系的理论研究 11
一 贸易对环境关系研究的开端 11
二 贸易对环境影响的争论 12
第二节 中国对贸易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16
一 中国对贸易与环境关系研究的开端 16
二 中国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 17
三 中国对污染天堂假说和向底线赛跑假说的研究 19
四 中国对外贸易环境效应的分析框架 20
第三节 贸易环境理论研究的不足 24
第三章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能与隐含碳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26
第一节 隐含能与隐含碳研究的兴起及本书的定义 26
一 隐含能与隐含碳研究的兴起 26
二 对隐含能与隐含碳的定义 28
第二节 隐含能与隐含碳的国际研究现状 29
一 隐含能研究状况 29
二 隐含碳研究状况 31
三 研究隐含能与隐含碳的方法 33
四 分解隐含能与隐含碳影响因素的方法 37
五 对国际研究现状的小结 39
第三节 隐含能与隐含碳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40
一 中国贸易隐含能研究现状 41
二 中国贸易隐含碳研究现状 43
三 关于隐含碳影响因素的分解研究 46
第四节 隐含能与隐含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48
一 缺乏对隐含能与隐含碳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 48
二 研究方法不够规范,处理过程相对比较随意 49
三 缺乏对不同研究成果的比较 49
第四章 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能问题 50
第一节 中国的能源贸易与隐含能问题的提出 50
一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生产和消费趋势 50
二 中国的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缺口 50
三 中国的能源贸易以进口为主 52
四 中国的能源贸易与隐含能问题的提出 53
第二节 贸易隐含能的基本计算方法 57
一 隐含能计算方法的选择 57
二 隐含能计算的基础——投入产出表 59
三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贸易隐含能计算方法 65
第三节 隐含能计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70
一 进口隐含能计算中能耗系数的确定 70
二 出口隐含能计算中中间产品对其影响与处理 74
三 IO表数据与贸易数据的匹配对隐含能计算的影响 85
四 技术水平、价格水平和汇率对隐含能计算的影响 90
第五章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能测算方法的改进与结果 92
第一节 本书设计的新隐含能测算框架 92
一 测算框架的基本思路 92
二 中国贸易隐含能的具体测算公式 92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处理 97
一 IO表数据来源与处理 97
二 能源消耗数据来源与处理 98
三 贸易来源数据与处理 99
四 技术指数、汇率和价格指数说明 101
第三节 测算结果与分析 103
一 根据层次一计算得出的中国贸易隐含能 103
二 根据层次二计算得出的中国贸易隐含能 113
三 根据层次三计算得出的中国贸易隐含能 129
第四节 三个层次中国隐含能数据的比较 137
一 三个层次中国出口隐含能的比较 138
二 三个层次中国进口隐含能的比较 139
三 三个层次中国贸易隐含能净值的比较 140
四 中国贸易隐含能计算结果的总结 141
第六章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测算及影响因素分解 145
第一节 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能与隐含碳的关系 145
一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 145
二 中国对外贸易中隐含能与隐含碳的关系 150
第二节 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结果与分析 156
一 层次二测算的中国贸易隐含碳结果与分析 156
二 层次二测算的中国出口行业贸易隐含碳结果与分析 159
三 层次三测算的中国贸易隐含碳结果与分析 162
四 不同层次测算的中国贸易隐含碳比较 166
第三节 中国出口隐含碳的影响因素分解 170
一 对中国出口隐含碳进行影响因素分解的原因 170
二 隐含碳影响因素分解研究的要求 171
三 本书采取的研究方法 175
第四节 中国出口隐含碳影响因素分解结果与分析 177
一 层次二出口隐含碳分解结果与分析 177
二 层次三出口隐含碳分解结果与分析 185
三 两种分解结果比较 192
第七章 基于隐含能与隐含碳研究的中国对外贸易调整 195
第一节 隐含能测算结果对中国贸易的影响与调整 195
一 对测算结果的基本判断 195
二 进口隐含能与扩大能源密集型产品进口 196
三 进口隐含能与能源供应安全 198
四 出口隐含能与能源使用效率改进 200
五 对具体行业的影响与调整 202
第二节 隐含碳测算结果对中国贸易的影响与调整 205
一 国际碳排放责任与中国的选择 205
二 隐含碳分解结果对中国贸易的影响与调整 207
三 对出口行业的影响与调整 209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210
第一节 主要观点与结论 210
一 IO方法对进口中间产品和数据匹配的处理更为准确 211
二 设计新的隐含能核算框架并对不同测算结果进行比较 213
三 将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纳入出口隐含碳测算中 215
四 中国贸易隐含碳以“净输出”的形式持续增长 216
五 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对中国出口隐含碳减排的副作用 218
六 基于隐含能与隐含碳分析的中国外贸调整建议 221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 223
一 尝试构建一个较为全面的隐含问题测算框架 223
二 在测算中国进口隐含能时改进了具体测算方法 224
三 对不同来源的中国隐含能与隐含碳测算结果进行全面比较 224
四 在隐含能与隐含碳之间建立起简单、直接的联系 225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226
一 对隐含能与隐含碳问题的研究还不够全面 226
二 对进口隐含能与隐含碳问题的研究有待深化与简化 226
三 没有考虑具体能源结构变化的影响 226
四 没有使用MRIO测算中国的贸易隐含能与隐含碳问题 226
五 对服务业的分析不够深入 227
附录 228
附表4-1 各种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228
附表5-1 中国IO表行业合并处理方法 229
附表5-2 对行业合并中各行业名称变化的说明 230
附表5-3 中日两国IO表各行业合并后对照 231
附表5-4 WIOD行业合并对照 232
附表5-5 IO表行业与能源数据中相关行业对照关系 232
附表5-6 投入产出表与海关HS编码行业合并对照 234
附表5-7 其他行业中具体行业构成与数据来源 235
附表5-8 层次二与层次三行业名称对照 236
参考文献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