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一 论题的界定和研究意义 1
二 本书的结构和内容 15
第一章 南宋末期士人阶层的分化 20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20
第二节 南宋末期士人阶层分化的一般情况 23
第三节 南宋末期江湖游士阶层的形成 38
第四节 诗人与文人——江湖士人与科举士人的分野 56
第五节 诗在江湖士人阶层的功能和作用 60
小结 61
第二章 宋末士人阶层分化的原因 63
第一节 士人阶层的空前扩大 63
第二节 南宋经济的变迁(土地制度的变化) 71
第三节 幕府力量的扩张 75
第四节 士人社会网络的形成和巩固 81
第五节 宋末的处士横议 88
小结 95
第三章 宋元之际江西诗派的流衍 97
第一节 “江西诗派”的演变 97
第二节 宋末科举士人与江西诗派 98
一 科举士人之不好诗与不擅诗 99
二 科举士人与江西诗风 108
第三节 江西诗派流衍的地域特征 121
第四节 元初江西诗风的转变 138
第四章 方回诗学理论 148
第一节 方回诗学理论的几个问题 148
第二节 方回诗法理论 152
一 提倡“拗体”和“变体” 153
二 重视虚字与用事 161
三 强调诗法的“活”与“新” 166
小结 169
第五章 元初江南士人阶层的分化 171
第一节 元初士人阶层分化的一般情况 171
第二节 元初江南的江湖游士阶层 178
一 游谒之原因和背景 179
二 游谒之地区和对象 184
三 游谒之条件 189
四 游谒之方式 192
小结 203
第六章 宋元之际江湖诗风的流衍(附理学诗风) 205
第一节 元初江南江湖诗风的流衍 205
一 元初江湖诗风的流衍及其诗论 206
二 江湖诗风流衍的原因 209
三 元初江湖诗风的风格特色及盛行时段 210
第二节 元初诗坛的所谓“时文故习” 215
一 时文和时文的程式化 216
二 “时文故习”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218
三 时文对诗学理论的影响 222
第三节 理学诗风 227
一 理学诗风的界定 227
二 理学诗风的形成 228
三 南宋中后期浙东学派对于理学诗风的反驳 231
四 元初诗论家对于理学诗风的反驳 235
小结 237
第七章 元初李贺诗风的流传 238
第一节 元初李贺诗风的流传 238
第二节 李贺诗风流传的原因 245
小结 248
第八章 “宗唐得古”与融通调和的理论旨趣 250
第一节 “宗唐得古”与融通调和的理论旨趣 250
第二节 文人之诗与诗人之诗的论争与调和 260
小结 269
第九章 宋元之际的“诗史”·“诗穷”·“崇雅” 271
第一节 从风雅正变到“诗史”观 271
第二节 “诗穷”说 279
第三节 “崇雅” 284
第十章 南宋及元初的诗歌辩体理论 291
第一节 《选》诗的重新发现 294
第二节 理学家对“选体诗”的推阐及其诗歌辩体理论 304
第三节 “晚唐体”及对唐诗史的梳理 311
第四节 元代诗歌辩体理论 325
参考文献 342
后记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