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
1.1 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1
1.2 经济周期的相关概念 3
1.2.1 经济周期的定义 3
1.2.2 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 5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7
1.3.1 国外经济周期研究的文献综述 7
1.3.2 国内经济周期研究的文献综述 11
1.3.3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21
1.4 研究方法、内容及创新 21
1.4.1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1
1.4.2 主要研究内容 23
1.4.3 本书的创新 25
第2章 西方经济周期理论综述 26
2.1 早期经济周期理论 27
2.1.1 经济危机理论 27
2.1.2 农业周期理论 29
2.1.3 心理因素理论 29
2.1.4 纯货币经济周期理论 30
2.1.5 消费不足理论 30
2.1.6 投资过度理论 31
2.2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 33
2.2.1 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 33
2.2.2 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 35
2.2.3 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 37
2.2.4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38
2.2.5 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 41
第3章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分析 44
3.1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敛散性 44
3.1.1 萨缪尔森乘数-加速数模型 44
3.1.2 模型的解法 45
3.1.3 模型的收敛性与发散性 46
3.1.4 实证结果及分析 50
3.2 消除趋势的方法 51
3.2.1 一阶差分法(增长速度法) 51
3.2.2 线性趋势法 52
3.2.3 H-P滤波法 52
3.2.4 B-K滤波法 53
3.2.5 生产函数法 54
3.3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经典特征 55
3.3.1 中国历次经济周期 55
3.3.2 最近一轮经济周期波动新态势 57
3.4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现代特征 59
3.4.1 现代特征的静态分析 59
3.4.2 现代特征的动态分析 62
3.5 本章小结 69
第4章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需求因素 71
4.1 方差分解与滚动方差分解 71
4.2 需求构成成分波动与经济周期波动 74
4.2.1 样本及数据来源 74
4.2.2 基于全期样本的分析 75
4.2.3 基于滚动样本的分析 77
4.3 需求结构变动与经济周期波动 82
4.3.1 经济周期波动性的测度指标 82
4.3.2 经济周期波动的结构变动因素 84
4.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91
4.4 本章小结 96
第5章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供给因素 98
5.1 供给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 98
5.1.1 要素投入指标的选择与数据处理 98
5.1.2 TFP的计算 102
5.1.3 TFP和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110
5.2 供给冲击、需求冲击与经济周期波动 111
5.2.1 VAR模型与格兰杰因果检验 112
5.2.2 脉冲响应分析 117
5.2.3 方差分解分析 122
5.2.4 格兰杰因果分析 124
5.3 本章小结 126
第6章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价格因素 128
6.1 “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 129
6.2 “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的估计 131
6.2.1 “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的静态分析 131
6.2.2 “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的动态分析 134
6.3 价格冲击、货币冲击与经济周期波动 140
6.3.1 脉冲响应分析 141
6.3.2 方差分解分析 144
6.3.3 格兰杰因果分析 146
6.4 本章小结 148
第7章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体制因素 149
7.1 研究文献综述 149
7.2 分析框架及理论模型 151
7.2.1 前提假设 152
7.2.2 政府投资的决定过程 152
7.2.3 民间投资的决定过程 153
7.2.4 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过程 154
7.2.5 经济周期波动的决定过程 155
7.3 实证结果与分析 158
7.3.1 模型设定 158
7.3.2 样本与数据来源 159
7.3.3 单位根检验 160
7.3.4 协整分析 161
7.3.5 误差修正模型 163
7.4 本章小结 164
第8章 本书结论与政策建议 166
8.1 本书结论 166
8.2 政策建议 170
参考文献 174
附录 189
索引 199
后记 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