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编 智慧与觉悟之门 3
一、觉悟从“心”开始 3
播火传薪者 4
立雪断臂 5
悟心大成 6
再传火种 7
前世今生 8
曙光初现 10
二、东方的“心性革命” 11
众心平等 12
人皆可悟 13
“拂尘拭镜”说与“无尘无镜”说 14
明心见性 16
六问与六答 18
三、伟大的助人精神 20
什么是菩萨精神 21
民间的观世音菩萨 22
修行助人道 24
助人与自助 26
四、如何具备一颗菩提心 29
什么是菩提心 29
菩提心的修习 31
基石是慈悲心 33
烦恼即菩提 34
菩提心的特征 35
五、如何做到人心清净 38
什么是清静心 39
如何解决“心”的问题 41
净化污染之心 42
“六根清净”者 44
“琉璃光如来” 45
十二个大愿 46
六、智慧的开导 52
众生皆有佛性 52
譬喻的作用 54
《法华经》七个譬喻 56
渐悟与顿悟 61
第二编 人生的医院:痛苦与烦恼 67
一、命运的不可捉摸性 67
命运的种类 67
命运是注定的吗 69
“随命论”与“造命论” 70
“命好苦”与前世布施 72
释迦牟尼前世是一只九色鹿 73
二、有情生命的执著 75
烦恼起于执著 75
执著起于“我执” 77
衣钵之争中的“执著” 79
孔乙己的“执著” 80
三、“心理”问题 82
心”是根源 82
心理栅栏 83
身与心的矛盾 85
观自己的心 86
四、人生的难题:见思惑 89
什么是“见思惑” 89
见思惑就是“贪心” 90
烦恼的根源 92
禅师的点化 94
五、负面情绪与压力 97
欲望与恐惧 97
欲望是妄想的动力 98
执著越大,情绪压力越大 100
愤怒的破坏性 102
逆境中的沮丧 103
处理负面情绪 105
六、偏差与错乱 108
身心疾患与心的关系 108
酒精依存与吸毒 109
饮食与睡眠的异常 112
性功能问题 114
赌博 116
精神错乱与扭曲 118
七、人生之苦 121
佛教眼中的“苦” 121
现实生活中的苦 122
苦的根源 124
生命无常 125
前因后果 126
“业”的形成、累积与改变 129
珍惜人生,解脱痛苦 130
第三编 解除心灵痛苦,提升生命境界 135
一、佛学与心理学的结合点 135
关注心灵的科学 135
临床心理学的作用 136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产生 139
共同的关注与影响 140
解除心灵的痛苦 141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143
二、身心疾患与负面情绪的处理 146
心的角色 146
疾病是一种扫帚 147
克服身体的疼痛 149
克服负面情绪 150
如何处理难缠的问题 152
如何矫治我们的情绪 154
三、心理治疗:信心与能量 157
信心来自于心诚 157
如何培养自己的信心 159
修得你的“学位” 161
唤醒治疗能量 163
光和能量 164
汲取大自然的能量 167
治疗身体的病痛 169
四、禅修疗法的基础 172
了解自我 172
消除妄心 173
放下“我执” 174
建立信心 176
控制情绪 176
学习“安住” 177
保持专注 179
注意休息 181
五、禅修疗法的技术准备 183
什么是禅修 183
禅修的态度 185
禅修的环境 187
时间的安排 188
具体的姿势 190
概要与提示 192
六、禅与生活 195
《金刚经》中的生活禅 209
从最平凡处修禅 198
平常心是道 219
如何在生活中禅修 203
睡觉和梦 206
七、茶禅一味,禅武同源 209
禅之茶道 209
中国茶道的精神 212
禅与食疗 214
武禅与少林功夫 219
禅太极拳 220
八、禅与艺术疗法 226
禅与美学意境 226
禅画的意境风骨 229
禅诗之味 231
《牧牛图颂》中的禅修 235